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百七十八章 演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于康熙末年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孫氏帶著丫鬟下來。還是有些不放心兄弟。這會兒功夫,她才想到弟弟穿著打扮不對頭。

  想到此處,她就有些坐不住,吩咐人看著前邊,待丈夫一回內宅,就使人請了過來。

  “他怎么這個時候回南邊來?可是家里有事兒?”見丈夫進來,孫氏擺擺手,將丫鬟打發出去,開口問道。

  李鼐陪著小舅子喝了半晌酒,有些口干,向妻子要了一盞茶喝了,才說道:“你手上有沒有銀子,預備出二百兩來。”

  “銀子?”孫氏見丈夫答非所問,皺眉道:“如今太太掌家,我這里哪兒有銀子?誠哥兒來信,說年前未必能回來,我還想同爺商量,是不是能同老爺說一聲,使人往京城送些銀錢過去,省得誠哥他們兄弟兩個手緊。”

  李鼐擺擺手,道:“家務事。與太太說就是,煩老爺做甚?前些日子,不是聽你提過一遭么?怎么還要往京送銀子?”

  提及此事,孫氏心里不由多了幾分埋怨,道:“自打大爺領了那兩個小的回來,太太就改了舊日性子,將銀子都攥在手心里,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兩半花。今年又翻出好些舊衣服來賞人,省下裁新棉衣的銀子,連體面都不要了。”

  李鼐是曉得家里近況的,倒是沒有多想,道:“府里這幾年短進項,太太節儉些花,也是應當的。”

  孫氏被噎得無話,也不好同丈夫多抱怨王氏的吝嗇,只好訕訕道:“大爺若想要使銀子,直接同老爺說,從賬上支,倒是比同太太說來得便宜。”

  李鼐有點微醉,用手按了按太陽穴,道:“不好從賬上支,是給小舅子預備的。你先從私房銀子里出,過幾日我想法子補給你。”

  孫氏見丈夫不舒坦,走到他身后,伸出手去,一邊幫他按腦袋,一邊問道:“好好的。怎么想起上咱們家借銀子?”

  因牽扯太多,李鼐不愿同妻子多說,便道:“許是一時不便宜,既上門來,又開了口,總不好叫他空手走。”

  孫氏抿了抿嘴,雖帶了幾分不情愿,到底是自己的娘家兄弟,就沒有多說什么。

  李鼐卻是想起兩個侄兒,早先是養在小舅子家的,若是不小心碰上,叫人尷尬。看來,還是早早地送了銀子,打發小舅子離開蘇州才是正經……

  次日,孫玨看到姐夫遞過來的二百兩銀子時,臉色兒卻不好看。他本是開口借五百兩的,沒想到只得了二百兩。

  他冷哼一聲,道:“姐夫這是打發要飯的?我千里迢迢地過來,姐夫就拿出二百兩銀子,倒是好意思?如今是瞧我落魄了,親姐姐、親姐夫也不待見。忘了去年央求我的時候?”

  去年李鼐央求他,就是為了雙生子之事。

  這并不是什么光彩事兒,孫玨還巴巴地拿出來說,李鼐覺得頭疼不已,道:“如今我們府日子過得也不寬裕,還欠著戶部幾十萬的虧空,上上下下也是勒緊褲腰過日子。這些還是你姐姐,當了自己的頭面,給你湊的。”

  這并不是托辭,李家這幾年鹽稅上得的銀子,多是填補當年接駕時落下的虧空。

  孫玨卻漲紅了臉,憤憤不已。

  李鼐怕他揪著雙生子的話不放,失了兩家體面,岔開話道:“也不好總在外頭住,等岳父氣消了,玉樹還是早日回杭州過日子吧。實是不行,在杭州就近也行,總比在徐州要好。”

  孫玨聽了,也是怏怏的,道:“若是回杭州,以父親的脾氣,能直接打殺了我。外頭雖苦些,總算抱住這條爛命。”

  聽他說得可憐,李鼐低下頭,掩住眼中愧疚之意,心中嘆息一聲,已經想著是不是自己出面,好生勸勸岳父……

  京城,昌平。曹家莊子。

  這日午后,天氣晴好,任家兄弟帶孩子們在校場練習射箭。曹颙無事,踱步過來湊熱鬧,剛好看到李家兄弟也在。

  李誠畏寒,穿了棉衣服,罩了猞猁皮馬甲,看著還是羸弱不堪。

  曹颙見狀,暗暗皺眉。

  之前,李氏要帶李家兄弟來莊子前,曹颙問過給李誠看病的太醫,說李誠寒癥已痊愈,不會過了病氣給旁人。

  不過,這些日子,見李誠旁的癥狀都沒了,就是偶爾還咳嗽,曹颙就擔心他是肺炎。

  他癥狀不明顯,不發高熱,大人還好,不怕傳染上;孩子們到底身子弱,曹颙就不愿他同孩子們走得太近。

  見曹颙來了,任家兄弟放下弓箭,帶著孩子們過來見禮。李氏兄弟也踱步過來。同曹颙見過。

  曹颙擺擺手,叫孩子們繼續,隨后轉過頭,對李誠道:“到底是入冬了,看著天暖,這風也硬。你還是好生歇著,養好身子再出來才穩當。”

  “侄兒已是盡好了,實是在屋子里悶得不行,才出來曬曬日頭,這會兒就回去。”李誠看著甚是乖巧,規規矩矩地回道。

  “要是悶得厲害。就多看看書,隨后我打發人給你多送些書去。學問上的事兒,也可以去尋鄭燮。”曹颙說道。

  李誠躬身應了,兄弟兩個相偕而去。

  曹颙看著他們兄弟的背影,心下沉吟不已。

  根據后世所知,李家的敗落,就在雍正朝初始。因為有李氏在,曹家同李家的關系,就永遠不可能斷得干干凈凈。

  不管李氏的真實身份為何,在世人眼中,李家才是李氏的娘家,是曹颙的母族。

  李家落難,旁人能冷眼旁觀,曹颙這個李家的“外甥”卻不能,要不然的話,就要被世人看成“刻薄無情”之人。

  與其,由曹家照拂敗落后的李家,曹颙倒是真心希望李家子弟中有能支撐門戶之人。

  早先那個歷史中,曹家的衰敗,敗在曹寅短壽上。雖說都是抄家,但是雍正對曹李兩家態度截然不同,否則就不會讓曹家繼續蹦跶到乾隆朝,二次抄家了。

  現下,曹家有了曹颙,只要歷史沒有太大變故,他的日子還算安穩。而李家,則是敗在李煦的的“長壽”上。

  曹颙甚是不厚待地想,若是李煦壽元早盡,以李鼐的敦厚性子,接管李家,安安分分盡臣子之責,說不定李家的下場還不至于那么慘。

  李誠心術不正,李語倒是個內斂的脾氣。

  曹颙瞇了瞇眼,若是李家這個爛泥巴甩不出去,還不若扶持個李家子弟來接手。

  正想著,他就覺得袖子一動,有人說道:“父親。父親……”

  是恒生過來,滿臉仰慕,舉著手中的小弓,道:“父親最是厲害,射箭給孩兒看啊……”

  自家的兒子,怎么看都是順眼的,曹颙聽著這童言稚語,神情也柔和下來。

  這會兒功夫,天佑他們幾個也過來,圍著曹颙。

  任氏兄弟早年是同曹颙比過射箭的,他們兩個身手雖比曹颙好,正經地騎射功夫,卻比不上曹颙。

  見曹颙心情不錯,他們兄弟兩個也湊趣,拿了手中的弓與箭筒過來,這個道:“大爺既來了,就露兩手給小爺們瞧瞧。”

  那個說:“是啊,是啊,好陣子沒見大爺射箭了,今兒正好開開眼。”

  曹颙接過弓來,后背直了直。

  若是家族中有其他人在朝中坐鎮,他倒是想當武官。與其在六部衙門中勾心斗角,做個武官才是逍遙自在。

  畢竟,能帶兵到戰場上經歷兇險的少數,多數武官不過是帶兵練兵這些,很是混吃等死、不費腦子。

  天佑見父親執弓,從任季勇手中接過箭筒抱著,跟在父親身后。

  曹颙進了校場,看著前面的靶子,目測了一下,在距離靶子八十步的地方站定。隨后,他低下頭,從箭筒里抽出一支羽箭。

  別人還好,都是見過曹颙射箭的,孫禮、孫初都是頭一回見,更是眼巴巴地瞅著。尤其是孫初,心中還奇怪。

  在他心中,曹颙這個舅舅是文官,當同他父親孫玨一般,恨不得化身孔夫子,將禮教掛在嘴上,哪里會行武事?

  連射了九支,除了有一支,因箭翎殘破,失了準頭,脫靶落到地上,剩下八支都中靶,其中有的還有兩支中紅心。

  孩子們湊上前去,一片歡呼。

  他們如今不過用小弓,在十步外射箭;曹颙站定八十步,在他們看來,是頂頂厲害的人物。

  沒戴扳指,曹颙的拇指被弓弦勒得生疼。他將弓遞還給任氏兄弟,對自己的成績還算滿意。

  八十步,是武舉考試時的距離,九箭三中就算合式。

  曹颙想起落第的李誠,又想到江寧魏家的幾個孩子,對任氏兄弟道:“多準備幾個石墩子,給他們練練力氣,也不能盡是花把勢。”

  武舉中,除了騎射、步射為,還有“技勇”三項,都是比力氣的。

  曹颙希望孩子們文武兼修,這樣到了長大之日,若是不想靠家族照拂,想要科舉正途出仕的話,也能多個選擇。

  任季勇聽曹颙提及石墩子,道:“正想同大爺商量,是不是使人給小爺們買些未開刃的刀劍來,或者木劍也可。這幾年除了射箭,就教了小爺們幾套長拳。強身是夠用了,若是防身,還是學上一兩門兵器,是正經。”

  曹颙點點頭,道:“那就跟大管家說,去給他們置辦。只是天佑他們還小,若是學了兵器,就要勞煩你們兄弟盯得緊些。要不然,太太那邊曉得,怕是不依。”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道:“即是置辦一回,也置辦些硬弓同大刀回來。”

  任氏兄弟聽了曹颙的話,對視一眼,心中頗為激蕩。他們已經聽出來,這都是武舉“技勇”所需要的。

  他們離鄉背井,投到曹府門下,先是為長隨,后是為小主子們的武師傅。

  前兩年,朝廷開捐時,曹颙曾問過他們兄弟的意思,想不想出仕為官。他們兄弟兩個在曹府見慣富貴,對于外放當個芝麻小官,反而不熱衷了。

  只是世人重文輕武,他們這兩個武師傅,說起來總不如府上的文夫子來得底氣足。

  如今聽了曹颙的話,是要讓小主子們文武兼修的,他們心中也生出些盼頭。若是小爺們有走武舉出仕的,他們也算實打實地立些功勞,往后在曹府的地位又不一樣。

  天佑他們到底年歲小,同枯燥的四書五經比起來,更喜歡校場這邊的武學,聽說要添兵器,皆是雀躍不已。

  只有孫禮在旁,則是有些迷糊。

  每日里只上半天課,剩下就是在校場玩耍,這算不算“不務正業”?

  為何舅舅還這般縱容,跟著湊熱鬧?

  離開校場,曹颙想起武舉之事,便使人尋吳盛。

  前些日子,他吩咐吳盛在京中尋個武師傅,是為江寧魏家那邊預備的。

  如今過了半月,也不知找到沒有?

  “爺,小的使人打聽了這些日子,原有幾個不錯的,可是去見面,卻是都不成。”吳盛回道。

  曹颙聽了,皺眉道:“為何不行?要是真遇到騎射功夫好的,多加些銀子也好。”

  這次找武師傅,就是以騎射好為標準。以魏家那樣的鄉紳大戶,不缺家丁護院,“技勇”三項,練力氣的功夫,是不愁師傅的,主要要挑個騎射、步射皆精通的人過去。

  “銀子是夠夠的,只是聽說要出京,就沒人樂意去了。大爺,想在旗丁里找不容易。旗人不必尋常百姓,尋常旗丁每月都有二兩銀子,夠嚼用,誰肯離鄉背井刨食兒。”

  “那怎么好?”曹颙想到給魏文志尋個好師傅,好讓那孩子能得償心愿,走武舉之路。

  之所以,他想要在旗丁中找,不愿找外頭的人,是怕不知家底,不穩妥。

  魏家是江寧地上的大戶,若是曹颙派過去的人,起了歹心,那就是好心辦壞事。

  吳盛猶豫一下,道:“大爺,依小的看,還不若大爺從相熟的人家借個騎射好的下人,說起來比外頭聘的人還妥當……”

  曹颙一聽,明白他所說的是指平郡王府與淳王府那邊。

  王府都有門人奴才,其中不乏身手出眾的,充當護院、長隨什么的。

  以曹颙同這兩個王府的關系,別說是借人,就是直接開口討要,也不過是小事一樁。

  想到此處,曹颙點點頭,尋思過幾日回城后,去岳父府上請安。

  姐夫不在,大外甥又束在宮里,曹颙不愿去姐姐家挖墻角,還是淳郡王府那邊好挑人。

  兩人正說著話,就聽到外頭“塔塔”的腳步聲。

  “大爺,十七爺使人送信,十六爺不好了……”鄭虎急匆匆地進來,顧不得緩口氣,對曹颙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