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六十一章 德隆危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傳奇時代

  陳喬山有個習慣,只要是股票交易日,他每天中午都會去學校里的電子閱覽室上會兒網。

  跟其他人不一樣的是,他每次待的時間一般都不長,短則十幾分鐘,最長也不過半小時。

  嚴小沁開始還有點擔心,怕陳喬山跟她表弟一樣,沉迷網絡游戲,她自覺有義務監督,所以每次都跟過來。

  陳喬山知道,總這么下去也不是事,還是得買臺電腦。

  不過目前也只能想想,他現在手頭也不寬裕,一臺筆記本動輒上萬,配置還不咋地,只能過段時間再說。

  陳喬山直到18號中午,才看到嚴教授的文章,時間晚了一天多。

  沒辦法,如今的主流新聞媒體還是電視、報紙、收音機,網絡媒體還沒完全發展起來,滯后也在所難免。

  無一例外的,幾大網絡門戶都在首頁頭版頭條的位置,全文轉載了嚴教授署名的《德隆資金鏈緊繃》,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陳喬山心里很是苦澀,這回是真出岔子了。

  他以前沒看過具體的內容,可這個標題卻是清楚地記得,沒辦法,嚴教授的這篇文章后續的影響太大了。

  03年,對唐萬新來說,無疑是他人生的分水嶺。

  短短幾個月時間,德隆旗下的所有企業,先是被銀行斷貸,接著又是強制催收,唐萬新辛苦建立的融資渠道直接被斬斷了一大半。

  更嚴重地是,德隆系旗下的金融公司,四季度有一大批理財產品需要兌付,面臨的資金缺口是一個天文數字。

  陳喬山知道,如果還是按照原有的歷史軌跡,德隆系最終熬過了當前這道坎。

  當然,唐萬新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德隆集團也是費盡了心思,先是接著悉數抵押了老三股的法人股,然后又把完成資產重組的ST中燕出售套現,最后甚至賣掉了位于滬市的總部大樓,這才勉強把資金鏈斷裂的危機應付過去。

  可這也僅是解了燃眉之急,德隆系資金鏈的危機并沒有絲毫減輕。

  相反,隨著一連串不尋常的舉動,德隆系的資金問題逐漸暴露于人前,旗下的融資渠道逐漸枯竭。

  陳喬山以前看過一篇報道,德隆系最困難的時候,唐萬新甚至還從南方拆借過高利貸,這無異于飲鴆止渴,結局可以想見。

最終,在04年3月份,嚴教授發表了一篇題為《德隆資金鏈緊繃》的預測性文章,一舉讓早已病入膏肓的民營巨無霸德隆系  徹底崩潰。

  可惜,這次危機提前到來了。

  陳喬山心里清楚,由于他的提前介入,德隆系這次鐵定是在劫難逃了。

  德隆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追根究底,問題就出在資金鏈上。

  唐萬新太膨脹了,短短五六年年時間,德隆系的規模擴充了近千倍,步子邁得太大,資金難免會出現問題。

  陳喬山檢索過德隆系的資料,得到的結果有點驚人。

  德隆系擅長“短融長投”,通過旗下控股的金融公司,以高收益為代價,募集了大量的短期融資,用來進行企業并購,連環投資。

  這種操作,無疑是相當危險的,而且這些投資,短時間內肯定不會產生足夠的利潤來補貼利息損失。

  為此,德隆系是想盡了辦法。

  他們不斷地抽調并購企業的自有資金,或者抵押貸款,或者違規擔保套取資金,來補貼融資的損失,這才勉強維持資金鏈的正常運轉。

  這么做無疑是很危險的,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生死就在一線之間。

  果不其然,由于銀行全面斷貸,德隆系的資金來源被切斷,頭寸吃緊,擠兌風潮近在眼前。

  陳喬山知道,因為提早發動,唐萬新原本的應對策略,現在肯定是行不通了。

  德隆系的旗下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才剛剛開始,ST中燕的重組方案還沒獲批,滬市的總部大樓的出售計劃又被陳喬山捅了出來,想來短時間內肯定是賣不出去了。

  陳喬山可以確定,德隆系這次肯定是熬不過去了。正是由于他的介入,嚴教授才提前放出了那篇文章。

  他仔細讀著《德隆資金鏈緊繃》,邊看邊琢磨,越讀越是心驚。

  嚴教授畢竟是專家,寫出來的文章論據充分,自不是陳喬山這個新手可比的。

  在文章里面,嚴教授從學術角度,仔細剖析了德隆系“產融結合”的優點和弊端。

  他在文章里提到,德隆系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盲目擴張,完全無視了自身發展的需要,也刻意忽視了自身的造血能力,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嚴教授同時直言不諱地指出,如今的證券市場存在重發展輕監管的問題。

  企業忙于制造題材在股市“圈錢“,就不會深化產業改革,也沒有動力去改進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

  長期下來,就造成了實業產業逆向淘汰的怪現象。

專心搞實業的被玩金融的并購,大量民間融資進入  實業領域,進行大規模的產能擴張,短時間內催生了大量的重復建設。

  這就必然會催生大量經濟泡沫的產生,而德隆系近三年的發展,無疑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陳喬山心里有點感嘆,嚴教授還真是什么話都敢說,這也就是他,換個人未必有勇氣把文章發出來。

  他同時也有點頭疼,問題提前爆發,德隆系面對資金困局,ST中燕的重組肯定會增添很多變數。

  事實也正如他所料,市場已經第一時間給出了反應。

  德隆系旗下的老三股,在17號當天股價就有了輕微波動。

  屯河股份17號收盤小幅下跌0.2個百分點,合金控股下跌0.5,湘火炬暫時還維持穩定。

  陳喬山清楚,市場如今還處在觀望期,畢竟德隆系也不是好惹的,即使以嚴教授在經濟界的名望,市場也不會在第一時間認同他的觀點。

  陳喬山有點慶幸,ST中燕暫時受到的影響不大,不過股價的飆漲已經停止了。

  17號全天,ST中燕股價上漲了2.7。

  這個漲幅漲幅其實也很驚人,不過跟連續18個漲停板比起來,卻顯得很不盡如人意。

  當然,這種想法可能很不理性,不過這就是國內的A股市場。

  ST中燕的前景一下子變得很不明朗,陳喬山心里也有點猶豫。

  他心里清楚,德隆系之所以花費巨大的代價控股ST中燕,是為了盡快完成資產重組,然后出售套現。

  可就目前這種情況,ST中燕重組方案獲得證監會批準的可能性,已經變得不是那么樂觀了。

  陳喬山最終還是做出了清倉的決定,當然,這個決定無疑很是讓他肉疼。

  他打了個電話,等電話掛斷,嚴小沁好奇地問道:“怎么了,你真準備賣掉ST中燕嗎,今天股價不是還在漲嗎?”

  “是還在上漲,不過德隆系遇到了麻煩,上漲的勢頭可能持續不了幾天了。”

  “那為什么不等幾天再賣啊?”嚴小沁又追問道。

  陳喬山很是無語,這問題問得就有點業余了,不過也怪不得嚴小沁,她本就是個外行人。

  他耐心解釋了一遍,不過看情形,嚴小沁未必認同他的解釋,畢竟ST中燕如今情勢一片大好,就這樣賣掉未免很是可惜。

  陳喬山心里苦笑,這就是國內大部分股民的通病。

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控制風險遠比賺  錢更為重要,這是沃頓商學院教授杰里米西格爾,給投資者最嚴正的告誡。

  對應國內的股市來講,因為賣空受到限制,那么賣出遠比買進重要。

  股市里有句話,市場上最厲害的,不是每次都能抓住上漲行情的,而是每次暴跌都能躲掉的人。

  金融市場中,無論你以前賺了多少錢,都不能說明什么。

  如果不懂得控制風險,那么,只需要一次大的失誤,就足以讓你前功盡棄。

  經過二十多天,陳喬山手里的股票差不多已經翻了一番,雖然遠達不到他的預期,不過也只能另想辦法了。

  他心里清楚,德隆系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ST中燕的股價或許還會來一波漲停板的行情,可他不準備繼續冒險。

  陳喬山想得很明白,這筆錢是他唯一的資本,未來全在里面了,來不得半點大意。

  仔細算算,他手里也攥著小十萬塊了。

  這筆錢不少了,相當于一個燕京公務員不吃不喝三四年的收入,不過對于互聯網創業基本就是杯水車薪,陳喬山還得想其他辦法。

  事情的發展有點出人意料,德隆系的反擊比預計的晚了很多,不過陣勢卻是凌厲無比。

方便下次閱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