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49章 虱子多了不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家娘子猛于虎

  榮升為太皇太后的潘太后哪有心思摻和后宮里的事兒,她被玉衡帝的死給打擊的躺榻上小半個月。

  她不是不知道老宋家的皇帝沒幾個壽終正寢的,她服侍的先先皇帝就是讓廢太子給弄死的,老宋家的家風,兄弟相殘,父子相殺,大梁幾十年就是這么過來的。

  可是事情輪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那是她親兒子啊——

  還是她最看好的兒媳婦和寶貝大孫子下的手,這簡直就是往她心窩里捅刀子。

  要不是新安王——現在該說是永平帝了,要不是他下手快,宮變一早就一杯毒酒賜死了那倆禍害,太皇太后親口咬死那倆貨的心都有。

  死的太便宜他們了!

  因為這個,她沒少和永平帝抱怨,恨不得讓他們都挫骨揚灰才好。

  有兒子,王氏是她兒媳婦,沒兒子她算個屁?

  什么孫子,那是冤孽債,沒他,她兒子還死不了。

  太皇太后悔啊,吃不下喝不下,白天哭晚上嚎,好在永平帝是個孝順的,天天早請安晚問侯,才將太皇太后給安撫好了。

  宣城公主也是個可憐的,才死了親娘,還沒到一年就又死了親爹,整個人都快崩潰了。

  以前太皇太后傷心難過的時候,祖孫倆一起哭一道嚎,后來太皇太后好些了,又轉過頭來勸宣城公主:

  看開些。

  以后的日子長著呢。

  好在,沒讓那賊婦和賊婦的兒子得逞,不然只怕也沒他們的好。

  ……吧啦吧啦,諸如此類的。

  總算振作起來的太皇太后也禁不住永平帝所請,她不出面也不行,永平帝親娘死了,皇后還沒進宮,后宮一大家子榮升為太妃的妃子們,外加永平帝自己的親事。

  太妃好辦,那些個有孩子的,就出宮跟他們孩子一起過就是,沒孩子的就在后宮挑個最偏僻的地方養老。

  處理完了先皇帝留下的妃嬪,等待太皇太后的就是群情洶涌的選妃。

  玉衡帝一死,朝中必然面臨一番洗牌,蕭謝兩家有從龍之功,這是誰也比不了的,那他們還能從哪里下手?

  沒有哪一種比聯姻更快捷可靠。

  在明知道未來皇后貌不驚人之后,選妃進宮成為極具操作性的最佳選項了。

  就連潘家,都送了年齡適當的小娘子畫像。

  太皇太后于各世族,各家的勾心斗角不甚了了,她也只挑了些她看得過眼兒的畫像送去給永平帝。太皇太后對自己的容貌還是自信的,潘家小娘子和她是一家子,那樣子自然是差不了,也就選進去了。

  太皇太后到時,謝顯和楊劭都在,永平帝新帝登基,根基未穩,這些天遲遲未接到地方呈上來的賀表,局勢不容樂觀。

  按理說,新皇登基,通曉四海,各地方要上奏表以示慶賀。

  但玉衡帝暴斃而亡,明正言順登基繼位的合該是太子。哪怕玉衡帝再寵愛新安王,他也是得位不正。這也是王皇后率先發難的根本原因,趁皇帝還未下旨廢太子之前動手,至少名義上他們占先。

  哪怕玉衡帝心心念念就是要傳位新安王,但沒有名下詔文,新安王就算不得正統。

  至于王皇后弒君篡位,新安王勝了,自然一切都由他說了算,他說王皇后反叛她就反叛,說她弒君那自然就是弒君。

  你說你的,信不信是我的。

  大梁二十一個州,有十五州賀表送至,還有六個州悄無聲息。

  永平帝雖然頗有城府,但畢竟還只有十四歲,思慮不周,經郗廷尉提醒,他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如今關起門來找謝顯來商量對策,楊劭卻是稍帶腳兒,他現在深得永平帝信賴,宮中禁衛皆聽其指揮。

  如果說之前永平帝還對選妃上些心,現在聽了郗廷尉的話,哪里還有心思在那上面。

  萬一有異心的,揪住他得位不正這一點起事,威脅的可是他的皇位。

  “……盡聽皇祖母的便是。”永平帝連畫像都未看,就又推回給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無可無不可,于她不過就是給孫子選個妃子,盡挑漂亮的也就是了。

  可謝顯卻出聲勸道:“選妃雖然是皇上后宮之務,但也事關前朝。前朝后宮息息相關,有愿為皇上效忠效力,皇上不妨親自斟選。”

  永平帝聞音知雅意,謝顯這是教他以此籠絡朝臣呢。

  想抬舉誰,那就將誰家閨女收宮里來唄。

  謝顯想的明白,永平帝左右要納妃入宮,讓太皇太后瞎折騰,還不如選幾個于朝局有利的進宮。

  如今這局勢,還真就不好說永平帝皇位就坐穩了。

  畢竟老宋家的家風在那兒,誰也保不住有眼熱心瞎的趁勢造反打個秋風。

  “那,愛卿看該選誰進宮為好?”

  永平帝問完,太皇太后不禁看了謝顯一眼,她都不知道謝顯在皇上這里這么得看重,比在他兒子可更得臉面了。連選妃都聽他的?

  “那其實要看皇上的意思。”謝顯微微一笑道。

  想抬舉誰就讓哪家閨女進宮,想重用誰就點哪家小娘子唄。

  他并不想事無巨細什么都替皇帝拿主意,尤其選妃這事兒,皇上不是不通事理的,只不過平日什么事都與他商量慣了,和他說上一說心里才覺得穩了。

  太皇太后看那一眼,正落在謝顯眼里。

  連太皇太后不通政務的都覺得皇帝此舉不妥,這要是傳揚出去,還有他好?

  那些世家早就拿他當眼中釘肉中刺,得著機會還不可著勁兒的往他身上潑臟水?

  謝顯平生無懼流言匪語,以前愛怎么說怎么說了,皇帝是個有主見的,自然不會聽風就是雨。可是如今他有了從龍之功,謝蕭兩家位權人臣,說權傾朝野都不為過,永平帝現在年紀小,或說的直白些,能倚仗的人不多,難免以后人大心就犯了忌諱。

  永平帝卻沒有謝顯那些心思,他初初登基,許多事拿不準主意。

  之所以他能奪得帝位,在他看來多虧謝顯運籌帷幄,是個可依靠的。前朝和后宮,他哪樣也不想露怯,而謝顯……之前怯就沒少露,不差這一回半回的。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