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75章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會再這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逆流完美青春

  柳云從論文答辯的教室離開后,留下幾個教師面面相覷。

  這位年輕富豪剛才在這里的夸夸其談,其實大多數人并不是很認同。對于這些名牌高校的教師而言,心里是帶著傲氣的,并不會因為你很有錢,就對你的觀點百依百順。

  又或者表面認同,心中不以為然。

  他這樣的年紀,尚未正式畢業,卻已經擠入了華夏富豪榜的前百位。這樣的財富,是白手起家,而非繼續繼承父輩。

  他們無法去考究更有遙遠的歷史,但很肯定的是在1949年之后,柳云這樣的人物是未曾出現過的。

  所以他們心中隱隱然覺得柳云有點輕狂了。

  游戲,ota網站,電腦管家,這些項目悠悠是做得不錯,但與研發一款手機的難度相比,相差很大。

悠悠會不會栽在這里,就像進軍電視盒子業務的盛大一樣,遭遇致命的滑鐵盧  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但無論這篇論文在這些老師看來,有多么的具有科幻色彩,優秀的評級還是要給的。

  因為他是柳云,這是他和學校之間達成的默契。

  柳云從教室大門走出后,輕輕將門關上,深吸了一口氣。

  “還是太年輕,被那個哈韓族的女教師激了一下,自己就變得憤青起來,竟然泄露了這么多天機,還夸下了海口!”

  “我真的不需要在他們這些人面前去證明什么。看來還是缺少一點磨礪。”

  外面站著一個同樣大四的男生,看柳云出來之后,微笑著點了點頭,整理了下衣服,神情凝重地走了進去。

  柳云和其他的學生不同,他剛才完全是帶著一種十分放松的心態步入了那間教室,但當他看著剛才那位同學的背影時,心里卻是涌現了一種莫名熟悉之感。

  前世的自己,也是這樣,在門口焦急地等待著一段漫長的時間之后,帶著緊張不安的心情,步入論文答辯的教室。這一刻,他有一種兩個時空互相交錯的感覺。

  這一世的大學就這樣吧,雖然最后兩年基本沒怎么上過課,但論文卻是自己親自操刀完成的,也算是一個還算完美的句號。

  柳云走出教室大樓,迎面看到了一個熟人,竟然是蘇雨涵的閨蜜陳姍姍。

  看這姑娘的臉色,顯得比較輕松,似乎這次論文答辯的表現不錯。她也看到了柳云,也伸了一聲招呼,但臉上閃過一絲古怪之色。

  柳云看她表情,眉頭輕輕顫抖了下,頓時明白,自己和田馥的那些事,蘇雨涵多半跟這個好閨蜜說起了。

  關系好的女人之間總是藏不住話的。

  “雨涵馬上就出來了,你要等一會嗎?”

  陳姍姍看著柳云說道。她的心里還是隱隱期望著好友不要和柳云分開。

  柳云笑著點點頭,安靜地坐在一邊。

  鈴,他口袋里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喂。”柳云看到來電,心中微微一動,接通了電話。

  來電的人,竟然是他大學里除了李浩之外,另外一個好友陳子峰。

  “老同學,論文答辯結束了嗎,我應該沒有影響到你吧?”

  “沒有,已經結束了。你呢,發揮地如何?”

  柳云笑著問道。

  “寧大和浙大的論文答辯時間,根本不是同一天,我早幾天就結束了。”

  “也是,我差點忘了這樁事。對了,畢業以后我有什么想法嗎?”

  電話另一頭,陳子峰短暫陷入了沉默。

  “實習的地方,我肯定不去了。工作強度不小,但待遇低,我也是為了混一個實習證明,魯省我也不是很想回去,我爸的廠子今年開始效益在下滑,我也不想每天為這個事情操心,我想留在南方的城市。”

  “比如哪里?”

  “滬市,杭城,寧江。”

  柳云笑罵道:“你小子還挺會選,都是大城市。”

  陳子峰也是理智氣壯地回道:“那是當然,年紀輕輕地就應該有點理想,要不然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柳云問道:“我好想還不知道你爸的廠子是做什么的?”

  他剛才聽陳子峰提起他父親的廠子今年開始效益在下降,突然想起從明年會有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從華爾街開始爆發。

  其實這樣的苗頭早在2007年4月就已經開始顯現。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

  在過去五年,是美國的樓市繁榮發展的時期,但也產生了堆積如山的貸款違約案件、一家家破產倒閉的金融機構和賣不出去的空屋。

  這一次的金融危機,對于實業的沖擊尤為明顯。

  陳子峰回道:“就是一些電子產品的代加工,有手機以及電腦的零配件,還有mp3以及打印機,訂單量還過得去,廠子的規模在我家鄉那邊不算小,但放到整個魯省,乃至全國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柳云有些明白了,這種電子產品的代加工廠,全國各地都有不少,尤其是在沿海地區。最知名的莫過于富士康這樣的跨國巨頭,陳子峰父親的工廠,可以看做是一個迷你的富士康。

  網友們對于這種類型的工廠,在風評上都是極差的,諷刺這些企業為血汗工廠,賺著黑心錢。但許多地方的政府官員,卻是比較熱衷于引進這種類似的公司,原因很簡單,既能解決當地民眾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產量,一舉兩得。

  陳子峰又繼續說:“你應該知道富士康吧?”

  柳云回道:“當然了。”

  陳子鋒說道:“其實我爸的工廠和富士康挺像的,只是它的縮小版甚至是破產版。富士康代工的都是一些國際的知名電子品牌諾基亞的手機,三星的手機,蘋果的電腦,戴爾的電腦,惠普的電腦,intel的主板,這些都是肥地流油的大訂單。”

  “而我爸的廠子,代工的都只是一些國產的電子品牌,吃的也只能是一些殘羹剩飯。你也知道的,訂單跟市場的銷量是密不可分的,而我們華夏的電子產品和歐美,日韓相比,都有著很大的差距。技術上的差距,會體現在市場份額上。”

  柳云聽后點頭表示認同,也回道:“是這樣,如果技術上差太多,即使價格上很便宜,也很難吸引消費者。”

  他明白,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十年之內,也是華夏的電子產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的十年。

  未來的四大國產手機,華為的部分手機也是由代工廠生產,但幾款旗艦機基本是自己旗下的工廠生產;oppo和vivo的母公司都是步步高,而步步高旗下本就有成熟的加工廠,所以這兩款手機的產量基本由工廠完成供應;至于小米手機,自己沒工廠,完全由別人的代工廠完全全部的生產和供貨。

  如果悠悠要進軍手機行業,該怎么選,這是柳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

  小米的模式首先被他給排除,這種授之以柄的方式,他一點都不喜。在個人情感上他比較趨向于華為的模式,但oppo和vivo的模式也能讓他十分心動,完全的自產自銷,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行事。

  手機芯片這種高端的東西,柳云沒得選,只能找臺積電來生產,這種技術壁壘難以攻破;但手機的組裝和生產,如果再去找富士康那就真的只能看人臉色了。

  這是前世很多國產手機商血淋淋的教訓,畢竟富士康家大業大,從不缺少訂單,那些美國的it巨頭公司都會不斷地將一份又一份的巨量訂單,送到老郭的面前,他會在乎國產手機那些微不足道的訂單量。

  那種趾高氣揚的脾氣,很多華夏電子產品公司的老總都受過。

  前世,柳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則傳聞,雖然沒被驗證這件新聞的真實性,但也不太可能是空穴來風。

  富士康為了取得更多蘋果訂單會故意拖延小米產量甚至品質放水。小米又能如何,忍氣吞聲唄。

  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就會失去不少話語權。

  柳云絕不允許重復這樣的一幕,在他身上重現,這就像幾年之前,他拿到魔獸的代理權之后,雙管齊下,一邊尋找新的代理游戲,一邊自主研發游戲,讓悠悠擺脫對于魔獸的依賴,為了讓自己能夠在暴雪公司面前的贏得話語權。

  這一次,面對的環境不同,而這片戰場更為廣闊和殘酷,但目的是一樣的,自主話語權。

  電話另一頭的陳子峰,帶著有些苦澀的語氣問道:“柳云,老同學。你倒說說,我們華夏的電子產品有這么不堪嗎?”

  柳云微皺著眉頭,似乎覺得這家伙話中有話,便道:“發生了什么?”

  陳子峰笑道:“反應倒是你快,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心理難受,想找人說說。”

  柳云回道:“你說。”

  陳子峰猶豫了一會,深吸一口氣說道:“我爸的工廠,剛才也跟你說起過,有代工過國產的手機,所以也會有一些商家的存貨。今年我一個表弟要讀高中了,我爸就這個國產手機當做禮物送給這個外甥。你猜這個小兔崽子怎么說?

  他說國產的東西都是垃圾,白送的他也不要。他說他的同學們用的都是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尼。他拿著一款國產手機去學校,丟不起這個臉。當時我什么話都沒說,但表情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柳云閃動著目光,也不知心里在想什么,嘴上卻是淡然地說道:“小孩子的世界,有時候攀比成人世界很嚴重。”

  前世他工作的單位,自己用的是華為,也有同事用蘋果,但這都是個人選擇和習慣,沒有人因為自己用的是蘋果而滿滿地優越感。甚至還有人會調侃,兩個月的工資買一款手機,是不是傻?

  “當然,你那表弟從小,周圍或者家里的長輩,在給他灌輸國產的東西就是差,不如外國的思想。小孩子沒有多少思考能力,經常人云亦云。”

  陳子峰沉默了一會,說道:“這倒很有可能,他家里是有點錢,還一直嚷嚷著以后要送他出國留學什么的。”

  柳云單手拖著手機,不知為何心里閃過了一絲莫名五味雜陳的情緒,而腦子里卻是閃過剛才論文答辯的時候,那位女教師舉著三星手機,熱情做著推銷的畫面。

  他開口說道:“子峰,我想我們這些80后,甚至很多90后,從小就接受或者被灌輸著就是這樣的教育和思想。”

  陳子鋒目光閃動,拿著手機,沉默著沒有說話。

  柳云繼續緩緩而道:“其實我們這一代很多人,自小就接觸著很多這樣的教育,一種自我否定式的逆向、自卑教育。當然這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來自我們周遭的環境,還有家中的長輩。

  他們總是會說,華夏人的素質低,而外國人素質有多高。我們都見過那些留學生,素質也不過如此。

  他們總是會說,動畫做不過日國,游戲做不過韓國,電影做不過美國,但我們也在發展。

  他們一提起國產的東西,就會露出滿臉的嫌棄之色,總是說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但我們也在迎頭趕上。

  其實很多時候,周圍的成長環境比起學校的教育對人的影響更加重要。

  很多人,包括你我,在書本上學到的,和來自家庭、周圍的教育卻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論調。

  但家庭,還有周圍的環境,都會影響著我們的認知,和思維。”

  陳子鋒微瞇著眼睛,回味著柳云的話語,腦子里也閃過自己的成長環境,似乎與他說得如出一轍。

  “我仔細一想,似乎是這樣。這也能理解,我那表弟為何會作出這樣的反應。家里的,還有周邊同學、朋友的,整個大環境,都是如此。”

  柳云剛才的心情有點沉重,但說完這些話后,反而輕松了一點,笑道:“如果我們未來有了孩子,就不應該再去重復長輩們的那些言論。孩子需要的是一些自信教育,讓他們長大之后不要再變成這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