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八十一章 尋找致富路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萬峰坐車到小吳家的時候就三點左右了,因此沒待一會兒就到了學校食堂開飯的時間。

  但讓萬峰奇怪的是廠子并沒有下班,而是繼續工作。

  難道不用去食堂吃飯了?還是張旋自己立伙了?

  “我們五點下班然后到食堂吃飯。”

  正常食堂是四點開飯,人家會延長一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食堂每個人我給他們發半個月的工資,就晚上延長一個小時,你說他們干不干?”

  “為什么?”

  “這樣咱們不是可以多干一個小時的活兒嗎,損失也就全撈回來了。”

  食堂下午四點鐘開飯讓服裝廠下午的工作時間縮短了一個小時,別小看這一個小時的時間,會對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的。

  資本家都是血腥的和毫無人性的,張資本家就通過花一點錢把這個損失給彌補了。

  食堂里的人一個月五十多塊錢的工資,十多個人半個月的工資也才三百多元而已。

  “那晚上現在還有人干活嗎?”

  “晚上正常咱們是不工作的,但是有同學要是自愿進車間干活,我也不反對,照樣算錢。”

  萬峰回來了,張旋認為自己應該親手做飯給萬峰洗塵,于是,拉著萬峰回到她住宿的那個屋子開小灶。

  不知道這半年來張旋的廚藝有沒有長進,如果沒有那還不如到食堂吃饅頭和大米粥呢。

  人都是賤皮子,此時的萬峰竟然非常懷念食堂里的饅頭喝大米粥。

  張旋還真就預備了一些東西,龍江里的魚,一個豬肘子,菜也就只有白菜和蘿卜粉條了。

  燉一個魚,一個豬肉燉粉條。

  兩個人腦袋挨著腦袋在灶臺角你一口我一口的吃飯。

  張旋吃到油膩處竟然想讓萬峰喂她。

  幸虧王文敏吉春等人回來了,她的這個陰謀才沒有得逞。

  這個屋子里住著不少人,這大冬天的也不好到野外天當被子地當床,所以張旋心里就是有什么火也只能憋著。

  盡管眼睛都滴出水了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吃完飯,萬峰在這里待了一會兒就回了宿舍,總不能住在這里吧。

  半年多沒進過宿舍,職高宿舍里的很多人萬峰都不認識了,有兩個宿舍是九月份入校的高一新生,大概三四十個男生的樣子,這部分人萬峰到哪里去認識。

  他宿舍里的人倒是變化不大,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還是那些人。

  不過變化還是有的。

  王東已經成了一分場和三分場這一帶比較有名的攝像師,很多人的個人寫真都出自他的手,攝影已經改變了他的生活。

  郭武也是這一帶的名人,成了著名的倒爺,很多在這里比較緊俏的商品你在商店買不到,但是找他卻能買到,儼然已經成了學校里的大款級人物。

  李鑫則成了三分場第一個正經的維修家電的修理工,收音機黑白電視機他已經可以解決疑難雜癥了,自行車什么的也可以修理,就連手表他也能比劃比劃了,反正當時每戶人家少量的家用電器他都可以手到病除。

  其余的人則還是原來的樣子。

  而尤明生和武俊言那一屆人已經畢業到了社會上。

  不知不覺,萬峰這一屆已經成了職高里最高的一屆學生了,明年夏天他們也將畢業離開校園。

  離開半年多回來,宿舍里的人自然要以這個借口慶祝一番,當然是萬峰出錢了,誰讓他有錢呢。

  有人出錢就有人跑腿,七八個學生就跑到小店去抬了兩箱啤酒和很多肉類魚類的罐頭。

  宿舍里的爐子燒得旺旺的,高三兩個宿舍的人開始歡慶,仿佛過年了一般。

  歡慶一直持續到半夜時分才結束。

  第二天萬峰去拜會了于國老師。

  職高進入高三后文化課就相應地減少,通常只有半天的文化課,其余都是實習課。

  其中感覺沒有高考希望的學生更是連這半天的文化課也不學了,尤其是其中的女生,更是都跑張旋的服裝廠賺錢去了。

  間接地說,萬峰給張旋建的這個服裝廠也算是職高不產生大學生的罪魁禍首了。

  因此教室里只有稀稀拉拉幾個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在上文化課。

  于國走進教室的時候看到萬峰坐在座位上頗感意外,不過也沒說什么。

  一堂課上完,于國把萬峰叫到了辦公室。

  “萬峰,有件事兒你給出出主意。”

  “老師,什么事兒呀?”

  “現在不是開放了,都時興搞副業嗎,總廠領導給咱們學校一個任務,讓學校幫著廠子想一些致富的門路,學校領導為這事兒還專門召開了會議,讓我們群策群力想辦法,可我們也想不出什么辦法,正好你回來了,我覺得這個事兒還是交給你比較靠譜。”

  想致富的門路?

  職高學校雖然算不上正規的學校,但在紅色總場也是最高學府,八十年代也算是精英薈萃了,總場讓學校想致富門路倒也合情合理。

  自己這點趕了,回來就碰上這事兒。

  “總場要搞什么項目和要進行多少投資呀?”

  “只要項目好,總廠領導說錢可以到銀行貸款。”

  在這里搞實業的問題萬峰以前就想過,這里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其實是不怎么適合搞實體經濟的。

  人口基數少而且遠離內地市場,產品進入內地循環圈代價太大,這也是幾十年后東北三省受到制約的主要原因。

  “老師,你看養豬怎么樣?咱們這里地廣人稀,盛產糧食,發展養殖業是一條出路。”

  “這個問題我們也討論過了,但是大規模發展養豬業萬一市場消化不了價格就會跌落,養殖戶如果沒有效益或者效益少必定就會放棄,似乎也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這個問題萬峰也考慮到了。

  “可以進行再加工呀,把豬肉變成其它形式的食品進入市場就沒有這種后顧之憂了。”

  “可是怎么進行再加工呀?”

  萬峰的腦袋里想起了一種食品。

  “可以投資做火腿腸,那樣就不會有后顧之憂了。”

  “火腿腸?什么玩意呀?”

  火腿腸起源于日笨和西歐,八五年華國除了南方有土法腌制的火腿外還沒有火腿腸這種東西出現。

  萬峰覺得龍江這里具備這個企業誕生的條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