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末漢之魂

  “紅旗軍”才進入山西參戰不足半個月就擺出一副封閉外三關,嚴防死守內三關的架勢。

  明眼人當然看得出這是在完成關門打狗的部署啊!朝堂上文官武將、京城市井間酒樓茶肆的蕓蕓眾生包括說書人都在熱議。

  大家爭論“紅旗軍”能夠在山西殺多少韃子和建奴?沒有人懷疑征虜大將軍的能力,人人都開始盲從,“紅旗軍”戰無不勝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才半個月而已,新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入每一個家庭,“四方錢莊”排隊等著吧新幣換成銀子的基本上瞧不見,絕大多數是來用銀子兌換新幣的軍民。

  崇禎皇帝的臉色難得有了紅潤,那是因為這幾天吃嘛嘛香,挨上枕頭就能夠進入夢鄉,而且都是一夜好夢到天明。

  平臺議事,閣臣和十幾個重臣都紅光滿面。

  閣臣何如寵暫代兵部尚書,他抑揚頓挫讀完了巡關御史王肇坤剛剛派遣信使送達的捷報,不由得老懷大慰笑出了聲。

  “陛下,老臣觀征虜大將軍如此布置,是意圖把山西的建奴趕盡殺絕啊!”

  溫體仁呵呵笑道:“東奴欺人太甚,這次入關居然長達半年依舊不肯退兵,我大明軍民官吏被荼毒者不知凡幾,老臣支持‘紅旗軍’狠狠地殺那些反賊,我大明不要俘虜。”

  何如寵道:“陛下,兵部尚書劉大人請旨率領兩萬人馬渡過黃河追擊建奴,不知可否?”

  崇禎問道:“河南的建奴退了?他們現在已經走到何處?劉大人率領兩萬人馬過河追擊萬一遭遇建奴反撲該當如何?”

  善于揣摩圣意的溫體仁立刻明白了皇帝的心思,道:“老臣以為劉大人過河追擊存在風險,東奴有騎兵超過五萬,而且是奴酋親自領兵,焉能在退兵之時不加以防范?

  萬一東奴狗急跳墻不肯去跟‘紅旗軍’拼命,選擇掉頭吃掉劉大人的兩萬追兵后渡過黃河殺入京畿之地,我大明的損失不可估量。老臣建議劉大人莫要輕舉妄動。”

  何如寵聽著認為有道理,道:“既然如此,老臣請陛下下旨繼續命令河南州府的人馬莫要輕舉妄動,再堅持最后幾天,莫要到頭來功虧一簣。”

  崇禎點頭道:“善!內閣即刻擬旨,嚴令文官武將莫要中了東奴奸計,以守衛城池保住城里軍民的生命財產為首要任務。”

  黃漢公然跟朝廷討價還價,在皇帝心目中當然留下了陰影,“紅旗軍”跟其他明軍在崇禎眼里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皇帝明白“紅旗軍”朝廷再也無法調度,唯有跟黃漢協商才能夠使用,“紅旗軍”已然成為了一支私兵。

  此時崇禎當然要保全忠于自己的軍隊,避免打惡仗遭受損失,至于劉之倫部協同盧象升部尾隨追擊是不是能夠策應“紅旗軍”皇帝暫時不考慮。

  驅虎吞狼何樂不為?

  清兵入關的人馬有十二萬正兵,其中蒙古輕騎兵六萬、關寧漢奸騎兵接近兩萬,八旗子弟兵足四萬,外加旗丁、包衣奴才四萬人人有馬,擁有雙馬的白甲、馬甲、步甲有一兩萬。

  奴酋認為以這樣的實力應該能夠橫掃大明,自從五月初離開盛京出發,在六月底入關后經過小半年時間不間斷攻城拔寨,大清軍屢戰屢勝的事實已經得到了證明。

  但是由于“紅旗軍”橫插一杠子,清軍頓時連連敗北,前前后后已經丟了一萬余人馬,其中八旗子弟超過四千。

  意識到由于這兩年對“紅旗軍”探報的不足,導致自己沒能夠預料到黃漢的實力翻了數倍,奴酋心里凄苦,意識到此次恐怕是進關容易出關難。

  沒轍,紅歹是唯有打落牙齒和血吞,他還得裝出云淡風輕的模樣,顯得成竹在胸,殊不知,奴酋整夜整夜失眠,身體素質每況愈下。

  未知很恐怖,奴酋無法估計跟“紅旗軍”對決之時會丟多少人馬?當然無比焦慮!

  相對于奴酋,黃漢就顯得從容淡定,他不慌不忙,完成了封閉山西的部署,把清兵十幾萬分割成兩個集團。

  這一招妙不可言,“紅旗軍”約等于集中所有的機動本來進入山西鏖戰,清軍其實也是集中了所有的可機動騎兵來劫掠大明。

  但是被黃漢完成了分割,就變成了“紅旗軍”集中力量先打擊一半入關的清軍主力,打完了盤踞在朔州城的清兵然后再考慮尋紅歹是的主力擴大戰果。

  建奴注定會吃大虧,決戰之時不僅僅天時、地利、人和全無,兵力還會出于絕對劣勢。

  如今奴酋率領著火速集結的人馬有六萬,外加旗丁、包衣兩萬。

  朔州城集結的清軍加上旗丁、包衣奴才不足七萬,這里沒有算上奴才們發展的兩三萬新奴才。

  清軍心里明白,真的遭遇惡仗,不要說新奴才連旗丁和包衣都靠不住,只能靠滿蒙騎兵奮力一搏。

  多爾袞、多鐸已經率領人馬來到了朔州城,有了兩位旗主王爺,晚輩瓦克達當然靠邊站,多爾袞當仁不讓成為了主將。

  跟八哥爭權奪利多年,從來沒有能夠擁有指揮如此多人馬的機會,多爾袞本來應該高興才對,可是他仔細了解分析多鐸戰敗的始末,覺得頭大如斗。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建奴走背字的情況沒有停止,這幾天不斷有清軍戰敗的消息送達朔州城。

  緊接著陽關堡有丟了只有二百余傷兵跑了回來,后來才知道這些人是被明軍釋放才得以逃生。

  多爾袞大怒,流寇派遣心腹把這些人全部圈禁起來,可是動作還是嫌慢,整個朔州城守軍都知道陽關堡丟了的事實,還知道“紅旗軍”如今接受投降。

  就在多爾袞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消弭不良影響免得滿蒙騎兵情緒低落之時,又有一百余傷兵從偏頭關逃來。

  楊大年和張揚等等都是黃漢手把手帶出來的將領,他們不僅僅跟黃漢有上下級關系,還有師徒關系,忠誠度無可挑剔。

  家主讓所有的將佐們盡可能給面臨戰敗的清軍一線生機,楊大年、張揚等等當然用心去做,因此有一百多俘虜被放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