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七十八章 奪天工之巧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琉璃滿京華

  夏珂此時的神情,那就是解決了人生大事之后的喜悅。面對這樣的父親,夏晏清還能說什么?

  “哦……”她悶悶答應一聲,站起身告退。

  她感覺在這古代,她居然得了那種現代病,叫做婚姻恐懼癥的。不提的時候,樣樣都好,一提起親事,心里立即就不淡定了。

  邵毅那貨,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居然跑得不見蹤影,也不知什么時候能回來。

  若他在京城,想來那些朝臣還不敢這么明目張膽的把他和清韻齋一起寫在折子上,她老爸大約也想不起成親這事兒。

  夏晏清有些咬牙。

  還有,這貨離開時,還一門心思想著快點把東溪搞鬼的人揪出來,盡快讓烏金石運輸道路暢通。

  可哪里,知道他離開的第二天,他們以后開采運回來的烏金石,就要全數交給朝廷了。

  交付朝廷所得銀兩,是當時給朝廷的優惠價。是邵毅和工部討價還價,根據開采及運輸所耗的人力,和車馬等器具等所有費用加起來,又給了東溪礦區固定設施的損耗之后,額外加了兩成。

  若是做尋常生意,尤其又沒有投入原料成本,有兩成利潤自然是上好的,但他們這是開礦啊……

  唉,看來得加快馬車改造進度了,本來應該五天運輸一次的烏金石,截止到現在,已經耽擱了兩趟。

  這已經不是賺錢的事情,而是要想辦法保證京城三方使用的烏金石不斷頓。

  想來東溪那邊的糾紛還得一段時間才能解決,一旦哪天道路暢通了,運輸就得全力投入。那時加寬加長、并得到改造的馬車,就應該大量投入運營。

  朝廷冶煉爐烏金石要保證,清韻齋的用量也要保證。新的馬車投入運輸,在原來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也能節省些運輸成本,多賺些銀子。

  還是她老爸說的對,沒能力改變的,那就只能先放手,再想辦法在能通融的地方,給自己尋些便利。

  好歹烏金石也是邵毅找到,并運進京城的。就算朝廷分配,清韻齋的普通坩堝窯也能比別家多領一份配額。

  還有改進的馬車,這可不單單是馬車的事情,這是軸承,用途無處不在的軸承。只要是和傳動轉動有關的器具,都能用得到軸承。

  朝廷想用心事馬車,也就是關鍵的軸承技術,說不得,就得付點兒銀子了。

  雖說這事兒有將作監的人參與,但絕大部分工作卻是清韻齋的工匠做的。想來方朝生也不好意思把功勞全攬到他們將作監工匠身上。

  她明白夏珂沒把話說透的原因,是想她心性保持敦厚。但是,只要是明眼人,就應該知道,若沒有她的設想,軸承的發現和使用,會拖到無限期。

  這其實是夏晏清設想的最差結果,方朝生哪好意思把功勞獨攬到自己一方,他如今對夏晏清,險些就佩服到五體投地了。

  這時的他才明白,曲江那樣一個既有學識,又精通工匠行的三品大員,為什么會對夏晏清推崇備至。

  此時,方朝生正陪著一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人,看兩個蹲在地上的工匠,往一個車輪中心裝一個物件。

  距離這兩人不遠處,也有三三兩兩的工匠做著同樣的事情。

  如果現代有學機械的人應該能認出,那是一個已經裝了滑動軸承瓦的軸承座。

  方朝生一邊看,一邊感嘆:“沒想到世間真有如此心思靈透之人,如此奇妙的想法居然也能想到。而且這人還是個女子,著實讓我們這些浸淫工匠行大半輩子的人汗顏啊。”

  他身邊那人頗不以為意,說道:“有什么嘛,不就是車輪輪轂沒上足油,有些干,行走起來摩擦的聲音不好聽。夏氏女子只是隨口說了一句不負責任的話而已,真正把握到關鍵,把東西做出來的,不還是方大人和這些工匠嗎?”

  這人是將作監的一個手藝極好的工匠,奉曲江之命,來清韻齋看看馬車的改裝進度。

  這人之前就被派來過幾次,幫著做了些活兒,對馬車改進始末極為了解,所以才說了上面那番話。

  要不說,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哪個行業,都有業界翹楚,但也有些并不怎么動腦筋,只是循規蹈距、遵從師父教導和前人的經驗,也能漂亮的把當前事情做好。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后者的技藝一樣可以做到精湛,而且這樣的人,是業界的大多數。

  方朝生聞言,斜了他一眼,很有些瞧不上。這些人無論多么努力,終其一生,也只是個手藝不錯的工匠。想讓他們解決個沒見過的難題,想他們有點創新,那是絕無可能的。

  “你是跟著曲大人做事的,曲大人對夏姑娘也如你這般看待?”方朝生問道。

  這人面上閃過一絲尷尬,笑了笑,說道:“這個,曲大人提起夏姑娘倒是贊不絕口。”

  嘴里這么說著,心中卻不以為然。

  他真沒覺著這女子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即使曲江曾經提到過夏氏女的幾次提議,在他看來,那也是沒見識的女子,胡亂給出的不找邊際的想法。若不是曲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段,換個人聽夏氏女的胡言亂語,根本就摸不著頭腦。

  所以他說的沒錯,就算夏氏女話里有那么點意思,但是,真正計劃如何實現的,都得是他們這些工匠。

  方朝生只看他面上神色,就知道他的想法,不由得搖頭失笑。和這樣的人哪里說得清楚?他們又哪里懂他和曲江的體會?

  一個潛心工匠行的匠人,遇到罕見的難題,然后挖空心思地解決。最終問題解決了,有了大的突破。

  這是一種際遇,但不算太稀罕,因為終究還是有難題做引導,讓人有下手之處。

  而像車輪,這種從古至今、通過各種方式使用了無數年的東西,若是沒人提點,怕是你永遠也想不到,它居然還有改動的可能。

  一個年輕女子,只是因為馬車車軸太干,聲音不好聽,便能想到一種新的運轉方式,這心思得有多靈、有多巧?

  還有如今正在改進的煙道排氣系統,那心思,更是奪天工之巧,完全就是他平生僅見。怕是把上古大匠尋出來,也不一定有這等靈巧心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