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崇禎八年

  就在曲阜孔家以及各地藩王府的消息還沒傳到京師的時候,來自松江府盧象升和錦衣衛的奏報率先抵達宮中。

  又發財了,并且這回是發大財了!

  朱由檢手中拿著的是厚厚的一本冊頁,上面詳細地列明了錦衣衛此次南下的收獲。

  自打穿越過來后,朱由檢先是在崇禎八年抄了誠意伯府和八大晉商,后面陸陸續續又抄了兩淮鹽轉運使司、幾名勛貴,以及不少中下級官員的家,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五六百萬銀子,資產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巨額財富有力地支撐了幾年來朱由檢部署的各種策略和計劃,使得大明這駕馬車得以順利地從泥潭中擺脫出來,并走上了寬闊平坦的大道。

  現在隨著四海商行和鹽利每年帶來的巨額利潤,朱由檢本以為自己對財富已經麻木了,但現在手上這份驚人地數據卻刷新了他的心理預期和認知,讓他一再驗看著最后的總數目,生怕是自己視覺上出現了幻視。

  此次錦衣衛共抄得現銀一千二百余萬兩,金二十四萬兩,大小船只六百余艘,田地十四萬余畝,其中七成桑棉田,三成糧田。

  除了這些朱由檢最看重的物資之外,其余分散在江南和京城的商鋪更是有兩百余間之多。

  而那些古玩字畫、金銀首飾、西洋珍品等等更是無法計數,需要經過鑒別并變現后才能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此次錦衣衛供查獲涉襲官案案犯四十余家,其中主犯為顧呂周徐四家,從犯主要是松江府及下轄華亭縣、上海縣、青浦縣、奉賢縣、婁縣、金山縣、南匯縣等縣府衙門中人,而松江府主官佐貳等人全部牽連與內。

  錦衣衛從松江府知府謝汝運湖州老家抄得金銀共計八萬余兩,古玩字畫上百件,名下店鋪四間,家中田地一萬多畝也被充公。

  松江府通判黃盛舉家中抄得現銀六萬兩,名下店鋪六間,田地一萬畝。

  松江府推官耿元仁家中抄得現銀三萬余兩,名下店鋪五間,田地八千余畝。

  同知松江府的孫建仁因半年前丁憂歸家守制,僥幸地逃過了這一劫。

  松江府按察使司分司按察使、副使、僉事均涉案,家產抄沒,共得銀七萬兩,田地合計兩萬余畝。

  除了上述主要官員以外,松江府衙門中的各級吏目書辦,但凡手中掌握實權的都接受過四大海商的年節之禮,故此,錦衣衛將其判定為從犯,并將這些涉案人員逮獲抄家,所得銀兩共計六萬余兩,商鋪三十余間,田地一萬多畝。

  而松江府下轄各縣主官佐貳雖然對襲官案并不知情,但平時也是全部接受過四大海商的四時之禮,為此,同樣被錦衣衛列入了無差別打擊目標,最后落得人財兩空,家產充公的下場。

  朱由檢足足花費了半個時辰,才將此次案件所涉詳細瀏覽一遍,隨后他放下厚厚地奏報,站起身來走下御階,負手在乾清宮的大殿中一邊踱步一邊思考著如何處理此事。

  在數日前與溫體仁商談過士紳一體納糧的策略后,溫體仁便在朱由檢的授意下,把這項前無古人的宏大計劃有意無意地泄露了出去,想借此來試探京官們的反應和態度,隨后再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作出相應的部署。

  不出朱由檢意料的是,風聲傳出去之后,頓時在京師中引發了巨大震動。

  絕大部分家中田地超過規定之數的官員和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對此表示出了反對之意,幾乎所有相關人員都在或公開或私下大肆討論此事,言詞中對朱由檢不滿之意甚濃。

  更有不少國子監中的舉子在茶樓酒肆中公開宣揚,準備集體上書請愿,堅決阻止這一舉措的發布和實施,并且對朱由檢語出不敬之言,甚至拿他與桀紂這種千古昏君相提并論,就差直接開口大罵了。

  就在這群情洶涌之際,東廠和錦衣衛聞訊后出動了大批官校,對在公開場合叫囂不止的舉人們進行了抓捕,錦衣衛在各衙門的坐班到吞噬tsxsw校尉也對官吏進行了嚴厲斥責,于是乎,這場風波才在短時間內迅速平息下來。

  但朱由檢心里清楚,現在的平靜只是表面上的,其實水下還是暗流涌動,只不過因為懼怕廠衛的兇狠,相關人等在觀望風向罷了。

  畢竟這件事現在只是傳言,到現在也沒有具體的方案被公之于眾,所以事涉其中的官員士紳都采取了暫時隱忍的姿態,若真是自己強行出臺這個計劃,指不定這幫人鬧出什么動靜來呢。

  隨后幾天時間里,有關這項改革的題本奏本堆滿了朱由檢的案頭,好奇之下他隨便翻閱了幾本,里面的內容果然全都是反對這條傳聞中的舉措的,但令朱由檢感到有些欣慰的是,這些題奏用詞都比較溫和,基本以委婉的規勸為主,并沒有原先那種言辭激烈、呼天搶地,大有一言不合就要以死相抗的本子出現。

  朱由檢明白,這主要得益于自己現在的威望日隆,并且大幅提升了官吏們待遇的緣故。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就是這么個道理。

  要是自己剛穿越過來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就急急忙忙搞這個,說不定過幾天自己就莫名其妙的從大明消失了。

  從官員們的態度上,朱由檢迅速得出了一個結論:只要操作得當,這件事可行。

  從上本官員的品級來看,基本是以七品到三品的官員為主,二品以上的大員幾乎沒有,閣臣更是一個也無。

  高官重臣們沒有上本反對此事,并不代表他們心里就贊同,但這起碼讓朱由檢有了可操作的空間和轉圜的余地。

  朱由檢對于外界的反對聲浪采取了沉默以對的方式,既不承認也沒否認。

  而被錦衣衛抓進去的數十名國子監舉子,在得到吩咐后,也并沒有按照慣例給這些嚇破了膽子的書生上規矩,只是把他們關進牢中便不聞不問,留下這群后悔不迭的文人們每天都在提心吊膽中度過。

  在得到了這注出乎意外的大財后,朱由檢的底氣變得更足,他準備借助于此來實施他的士紳一體納糧大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