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的工業革命

  趙斗米聽到東風兩個字,立刻就想到了兩句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趙斗米只是覺的自己改進的火箭溜很不錯,但是沒想到在恩師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高。

  高到了足以扭轉戰局,甚至改變天下格局的地步。

  朱舜看著露出了喜色的四弟子趙斗米,臉上的笑意也是很濃。

  崇禎四年的立冬時節。

  歷史上的第一枚火箭,升空了。

  朱舜為了激勵趙斗米,也是希望他能一直發揮火器方面的才能,而不是把這種世界級的才能浪費在其他地方,引導道:“斗米,好好研究這種火箭。”

  “最多十年,火箭會讓你成為百萬家資的鄉紳。”

  百萬家資!

  趙斗米現在連一百兩銀子都不敢想,何況是一百萬兩白銀,別說驚喜了,這個數目多到嚇住了他。

  趙斗米咽了咽口水,準備謙虛兩句,突然想到恩師最后一句話說的是鄉紳,而不是商賈。

  難道......

  趙斗米忍不住伸手去抓朱舜的手臂,還沒伸出手,又是嚇了一跳,暗罵自己昏了頭,這可是對于恩師的大不敬。

  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問道:“恩師,剛才說的是鄉紳?”

  朱舜笑了笑,看來貧苦出身的趙斗米沒能抵御鄉紳的誘惑,別說是他了,天下任何一個貧苦出身的人,都抵御不了鄉紳的誘惑。

  鄉紳在家鄉可是地位、權勢、財富的象征,趙斗米要是能把趙家變成家鄉的鄉紳,估計都巴不得自己去世,下去給祖宗們匯報這個好消息。

  不過火箭這種東西,暫時還需要保密,朱舜不會告訴西法黨人,更不會給崇禎說了。

  太子明年就要三歲了,再過三年就是教育太子,改變太子世界觀的最佳時期,是時候籌劃一個謀劃,成為太子的老師了。

  朱舜笑了笑,沒有回答四弟子趙斗米的問題,凡事就怕琢磨,越是琢磨,趙斗米就會越發的認為新式火器是改變他命運的唯一辦法。

  朱舜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拍了拍四弟子趙斗米的肩膀,回到實驗室繼續研究第二代蒸汽機。

  趙斗米看著恩師離開的背影,若有所思。

  小寒時節,距離年關不到一個月了,朱舜給兩位講師和學子們放了假。

  王徵家在山西,路程比較遠,張燾租了一輛驢車,親自送恩師回家了。

  今年,王徵回老家實打實的衣錦還鄉,每個月的月錢高達一百兩銀子,回去的時候買了一堆京城特產。

  雙塔寺李家冠帽、前門橋陳內官家首飾、大棚欄宋家靴,當然少不了綠蟻樓的劍南燒春,花了王徵三四十兩銀子。

  因為宋家賣的廉價順天大幅布,京城棉布的價格回歸了正常價格,一匹布只要五分銀子。

  不過屬于奢侈品的綢緞,價格還是偏高,一匹蘇州產的蘇綾賣到三四兩銀子。

  王徵一咬牙一跺腳,買了一匹蘇綾,找了一家手藝精湛的裁縫鋪,做了一身綢緞盤領衣。

  就在放假的第二天,王徵穿著那件人生中第一件綢緞盤領衣,坐著驢車衣錦還鄉了。

  從大年二十五開始,朱家的那件破爛宅子,又是多了很多給朱員外磕頭的貧寒老百姓。

  門口再次多了七八頂轎子,讓破破爛爛的黃村多了一分貴氣。

  今年的祭祖飯,多了一個人,老家遠在浙江的趙斗米,沒有地方去的他,就被朱舜喊到家里來吃飯了。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相處,朱員外和朱柳氏對于這個懂事的小徒孫很喜歡,看著趙斗米整天忙前忙后的給員外朱忠仁倒酒,給朱柳氏燒鍋。

  這讓急等著抱孫子的二老,減輕了對于孫子的思念,徒孫雖然沒有血緣上的關系,但是就情感上來說,其實和孫子沒什么兩樣。

  師公要是去世了,他們這些徒孫也是要披麻戴孝的。

  酒過三巡,工廠主朱壽笑的極其暢快:“大哥,咱們家的老宅,明年就能翻修了。”

  “你可不知道,現在的朱氏紡紗廠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員外朱忠仁放下酒碗看了過去,樂呵呵問道:“能賺多少錢?”

  等到二哥也看過來了,工廠主朱壽伸出了十根手指頭:“一千兩!整整一千兩銀子,這是咱做夢也不敢想的數目。”

  百戶朱忠義顯然也被一千兩這個數目驚住了,本來還想多說兩句話,又是拿著酒碗不說話了。

  員外朱忠義臉上的表情,有些僵硬:“一個月一千兩,一年不就是一萬多兩,這也太嚇人了。”

  工廠主朱壽得意的嘿笑一聲,然后開始商量怎么翻修老宅,聽到大哥說要用琉璃大瓦,連忙擺手說沒有那么多錢。

  別看現在賺的多,用的更多,京師大學堂的月錢和糧食錢,每個月要拿走二百兩銀子,朱氏水泥廠現在開了兩個圓窯,每個月拿走四百兩銀子。

  還有各種研究經費和朱家的吃穿用度,每個月只能剩下一百多兩銀子,一年下來也就能剩下一千多兩。

  勉強可以建造一座青磚黑瓦的宅子,畢竟還要置辦各種家具。

  家里的長輩在那熱火朝天的商量怎么重建老宅,朱舜也在回顧今年的一些成就。

  正月十六那天,研制出了大明第一臺蒸汽機。

  四月初二,建立了第一家近代機械局。

  芒種時節,焦勖發明了萃取法,成為了近代化工的開端。

  小暑時節的壓力水廠,還有在年末的時候來了一個重頭戲,發射了歷史上第一枚火箭。

  還有就是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了,學子達到了二十人,這可不是二十個普通人,而是二十名人才和天才。

  崇禎四年雖然忙了一些,但是朱舜在今天過的格外充實,因為就在今年完成了很多的計劃。

  尤其是火箭的出現,給了朱舜一個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喜。

  回顧到最后,朱舜想到了二弟朱四海,不知道他在松江府過的怎么樣了,希望他能爭氣一些,早點學成造船技術。

  畢竟,朱四海干的那件事,涉及到工業化的第二波紅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