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的工業革命

  說到再帶十個人過去,胡長命臉上的表情明顯有些為難,大大咧咧的臉容嘬起了牙花子。

  胡長命偷摸瞅了一眼坐在官帽椅上平靜喝茶的侯爺,似乎是有什么話想說,卻又說不出口,扭扭捏捏起來。

  站在旁邊的鐵塔漢子瞧見胡長命一副拉不出來的難受表情,心里有些不大高興了。

  咋的,老爺給了你們一兩銀子的月俸養了你們那么多年,現在到了緊要關頭連十個人都湊不齊?

  鐵塔漢子從來都是很少說話,比家臣騎士魯維奧還要話少,瞧見胡長命的這副樣子忍不住想要罵上幾句。

  還沒等鐵塔漢子說話,明顯是扭扭捏捏那種人的胡長命,咬了咬牙提了一個要求:“侯爺不是小的貪心,只是這個十個人....有點...有點...”

  鐵塔漢子見他還真的敢沒皮沒臉說出口,差點伸出大手扇在胡長命腦袋瓜子上,心底鄙夷的替他補充了一句,有點太多了。

  胡長命的回答卻讓鐵塔漢子愣住了:“有點少了,侯爺。”

  “侯爺可能還不知道,自從侯爺給很多遼東退下來的殘疾老卒一條活路,還給老卒家里的孩子安排了一個匠籍。”

  “各個蒸汽工廠的機械匠找不到報答侯爺的地方,只能在家里供奉了生祠,天天祈求侯爺平安富貴。”

  “現在有了一個報答侯爺的機會,小的要是只拿走十個名分,回去肯定會被那幫兄弟們罵死。”

  “小的這個要求可能很過分,但是侯爺能不能多給幾個名分。”

  多給幾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哪有放著在京城的煙花日子不過,搶著去寒苦的邊關,還是當個工匠。

  甭說是個下賤的工匠了,就是邊關知縣這樣的土皇帝都沒幾個愿意去。

  只要是被吏部安排了邊關知縣,東林黨官員們都是到處撒銀子到處求情,給自己平調甚至降調都行,就是不肯去邊關。

  邊關知縣也就成了吏部斂銀子的手段之一,官場還給邊關官員起了一個蔑視的諢號。

  流官。

  大明官場形成了一套鄙視規矩,京官看不起所有外省的官員,所有外省官員看不起流官。

  堂堂一省巡撫在順天府府尹這樣的州府主官面前,也會以平等禮節相交,在巡撫的酒宴上還能坐上主位。

  不說倨傲的京官了,一般地方上的知縣都看不起流官里的知州。

  在官僚鄉紳眼里沒有多少學問的胡長命這些匠人們,居然主動要求去邊疆,還要爭著搶著去吃苦,可謂是一件怪事了。

  朱舜心里很是欣慰,好在受利的不是那些官僚鄉紳而是淳樸的老百姓,這要是換成以東林黨為主的官僚鄉紳。

  吃銀子沒問題,想要讓他們吃苦,立刻就會翻臉不認人,不會想著為大明做哪怕一點實事。

  朱舜拍了拍胡長命的肩膀,笑了笑說道:“能帶走多少人那是你的本事,本侯不會過問。”

  “真的?”胡長命驚喜的喊了一句,太過驚喜了聲音變的很高,卻又不敢相信:“侯爺可是侯爺,比大丈夫還要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堆釘,可不許反悔。”

  朱舜沒有回答胡長命,用手重重的拍了一下胡長命的肩膀,離開了北平機械局,還要去找楊百歲談談。

  是時候成立一個基建分局了。

  胡長命得到侯爺想要帶走多少就帶走多少的‘圣旨’,差點樂瘋了,有了侯爺的這道‘圣旨’回去以后就好給兄弟們說這件事了。

  拉住一名路過這里的徒弟,讓他把機械匠們都喊過來,轉身走進北平機械總局的一處匠作間。

  好兄弟趙大喜拿著扳手、鉗子等工具正在修理蒸汽機的安全閥。

  趙大喜聽見身后的動靜也沒回頭,毫不見外的說道:“蒜苗家里有事回去了,過來搭把手。”

  蒜苗是跟在趙大喜身后的徒弟,鄉野百姓沒讀過多少書,也為了讓孩子好生養,一般都給孩子取個賤名。

  胡長命走過去輕輕踢了一腳兄弟撅著的屁股,瞧著罵罵咧咧轉過了頭來的兄弟,咧嘴笑道:“給你一個報答侯爺的機會,干不干。”

  聽到能夠報答侯爺的大恩,趙大喜臉上的表情就真的像他名字一樣了,大喜:“真的?你小子要是敢騙我,明天我就給你爹說那半瓶酒是你喝的。”

  每次提到老爹的半瓶酒,胡長命臉上的神色一般都會有些僵硬,今天一點變化也沒有:“再敢胡咧咧也不會拿這件事說笑。”

  “就問你敢不敢干。”

  趙大喜停下了收拾工具的動作,挺直了腰板,氣不打一處來的說道:“你個響馬是不是在罵人,這話說的,難道我是西門慶那樣不講信義的小人不成。”

  胡長命是京畿人被罵了一句響馬,瞪著眼說道:“你個胯罵誰,這次是去延綏鎮就問你敢不敢。”

  趙大喜是山東人,相比較風靡大明的《三國通俗演義》更喜歡描繪山東水泊梁山的《忠義水滸傳》,猛的拍了一下桌子:“不就是延綏鎮,老子早就想一雙砂鍋大的拳頭打死蒙古韃子了。”

  胡長命知道這小子最喜歡的是武松,經常把自己比作武松,是雖說身材上和武松有很大差距,但有著山東大漢的義氣。

  擔心兄弟是為了義氣才去的延綏鎮,胡長命趕緊攔了一句:“大喜,那可是吐口唾沫都能凍成冰的邊關,按照那幫子文人的文縐縐說法就是苦寒之地。”

  “吃沒吃,喝沒喝,還有經常有蒙古韃子過來襲擊,小命隨時都有可能沒了。”

  趙大喜沒有繼續罵自家兄弟,沉默了片刻,答非所問的說道:“兄弟你也是軍戶家的孩子,應該很清楚從遼東退下來的殘疾士兵有什么下場。”

  “那幫子文人可不會關心殘疾士兵的死活,只關心能從這些殘疾士兵的撫恤里摟多少銀子,沒了朝廷給的撫恤,殘疾軍士能活幾天?”。

  “上了戰場就要拿著刀槍和建奴面對面的廝殺,不是所有士兵都是神機營的士兵,站的很遠點燃紅夷大炮就行了。”

  “你應該清楚,大明戰死的士兵能有二三成死在戰場就不錯了,剩下七八成的士兵都是因為殘疾死在家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