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零五章 顛覆性的運—17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是的,就是不真實。

  尤其是兩個小時前的那一幕,一眾軍事觀察員們到了現在都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

  沒辦法實在是那種場面太震撼了。

  特別是那架雙發噴氣式運輸機飛臨他們頭頂的那一刻,心跳與發動機轟鳴共振之時產生的獨特感覺,真的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什么直—12,什么更大的直升機,什么S—70“黑鷹”直升機,在那架巨大身影落地后統統失去了光彩。

  哪怕是外形異常呆萌,卻能混合裝載一架S—70“黑鷹”直升機和一架直—12直升機的運—16特種運輸機,在那架雙發運輸機面前也是相形見絀。

  這倒不是這架雙發運輸機的顏值有多高,更不是說面有什么特別。

  而是這款運輸機明顯超過運—15plus這件事本身就已經非比尋常了。

  不輸于運—15plus運輸機的起降能力,卻擁有運—15plus兩倍以的運載能力,那款被稱作運—17的雙發中型運輸機用一場華麗的實際行動,征服了各國的軍事觀察員們。

  “各位,你們要的運—17的詳細情況,已經拿過來了……”

  就在眾位軍事觀察員們一個個拿著望遠鏡看著遠處忙碌的野戰機場,腦袋里不斷閃現著運—17霸氣降落與呼嘯而起的場面之時,負責陪同這幫外事觀察員的主管軍官拎著一大堆的資料趕過來。

  結果他的話還沒說完,一大堆裝模作樣的軍事觀察員立刻就跟聽到發令槍的運動員,望遠鏡都來不及放下,就轉身撲向那位軍官,搞得話說一半兒的軍官嚇了一跳,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被一群軍事觀察員給圍。

  “快給我一份!”

  “還有我的”

  “艾哈邁德,你別搶,你們國家的C—130用的不是挺好的嘛。”

  “你們的安—12不是也不錯,干嘛還要擠我前面?”

  “各位講點兒禮節好不好?知道的是咱們要運—17的性能參數,不知道還以為是一群難民掙搶食物呢,請注意,我們可是軍事外交官,不是難民……恩……就這樣,中校先生,請給我拿十份兒”

  “內瓦爾你混蛋”

  那位中校軍銜的軍官哪里見過這場面,平時風度翩翩的軍事觀察員們竟然跟特賣場外的大媽一樣,一言不合就直接瘋狂,軍事觀察員的體面呢?風度呢?

  問題是中校軍官還在思考體面和風度,各事觀察員可沒那閑工夫,七手八腳的圍過來,轉眼被級特批,利用剛剛運來的油印機緊急印出來的20份運—17性能參數就被這幫子人前真君子,背后老流氓的家伙們一搶而空。

  以至于不少沒搶到的各事觀察員只能可憐巴巴的看著中校軍官,那意思很明顯,能不能通融通融,在多拿幾份,啥條件都行,各種姿勢隨便。

  被一雙雙差不多能融化喀喇昆侖山萬年冰川的火熱眼神看了幾秒鐘,中校軍官就受不了了,他就納了悶兒,不就是一架運—17被緊急調過來運了一架騰飛集團產的中型救援直升機嘛,至于這樣嗎?

  不止是現場的中校軍官想不通,就連野戰機場內協調各部門,各單位進行救災的鄭權禮同樣想不通。

  這一次搭建高原空中救災橋梁,國內出動了運—8,運—15,運—15plus,運\\油—15,伊爾—76甚至是專為航天部門運送特種大型結構件的運—16都派過來。

  這么多種類的運輸機都不見那些軍事觀察員們如何,怎么偏偏對運—17情有獨鐘?

  難道運—17身有啥吸引人的特別之處?

  不可能呀,別人不清楚,他鄭權禮還不知道?所謂的運—17實際就是運\\油—15雙發改進版。

  也就是把運\\油—15原本四臺小推力渦扇發動機,換成兩臺推力更大的渦扇發動機而已,至于基本性能方面并沒有本質的提高,依舊是與運\\油—15相當,怎么就不見這幫軍事觀察員對運\\油—15也這般瘋狂?

  也得虧莊建業沒在這里,不然絕對會給自己這個便宜連襟好好一課,滿腦子只知道打仗,就不能裝點兒消費比這類使用點兒的東西?

  怎么就不能跟自己老婆好好學學,瞧瞧人家寧曉雪現在,都快成國內的零售女王了,如今準備玩兒信息高速公路,格局之大連莊建業都自嘆弗如,再看看鄭權禮,莊建業只能哀嘆一聲,都是睡在一個床的狗男女,怎么差別這么大。

  各事觀察員之所以對運—17趨之若鶩,反而不待見運\\油—15道理很簡單,運—17的運營成本更低,用起來更劃算。

  畢竟運\\油—15是四發,而運—17是雙發。

  即便運\\油—15的四臺發動機的推力不大,耗油量也很劃算,但維護成本卻照比雙發的要增加一倍,畢竟渦扇發動機的基本結構大差不差,了中等以推力的維護保養步驟基本相當,就算運—17的雙發比運\\油—15的推力要大,可從機務的角度去看,運—17顯然更加方便也更加劃算。

  當然維護的成本方面只是讓各事觀察員對運—17頗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并不能成為趨之若鶩的關鍵所在,畢竟世界范圍雙發運輸機那么多,維護成本低的更是一抓一大把,憑什么對運—17情有獨鐘?

  很簡單,因為運—17足夠大。

  要知道,在當前世界主流運輸機領域,雙發運輸機基本都是運—15plus或是安—32這類輕型運輸機級別的。

  更大的則是四發的中型機或是重型機。

  雙發的中型機不是沒有,比如說法國和德國聯合生產的C—160運輸機,起飛重量51噸,載重量16噸,從指標看與蘇聯的安—12和美國的C—130差不太多。

  問題是有些時候,就那么幾噸的有效載荷就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或是此類平臺的深度改進的冗余程度。

  再加安—12和C—130在任務與C—160重疊度非常高,以至于C—160除了歐洲幾個國家外,外銷情況并不理想。

  也正因為如此,世界范圍內普遍有個錯覺,似乎雙發運輸機很難往中型以發展。

  然而這一切,在運—17身被完全顛覆,最大起飛重量65.8噸,載重23.5噸,典型的中型運輸機的指標,用的卻是超乎想象的雙發!

精彩東方文學提供等作品文字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