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5章 斯人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宋大畫師

  第二天,劉慶還是讓劉祝去杭州府了。

  劉慶只說,你在家也幫不上忙,趕緊去尋找你的夢想吧!劉祝這才答應。

  晚上,一家人美餐了一頓,算是給劉祝的送行酒。劉慶還讓程云把家里的燈籠都掛出來,弄得滿院通亮,好像過節似的。

  路過劉家的人都覺得奇怪,得罪了楊大官人還敢如此囂張,一點兒也不知道低調點兒,勇氣可嘉。

  在他們眼里,楊大官人很快就會帶人來踏破劉家的大門,劉家將會萬劫不復。

  當然了,他們的想象是夸張的。就算楊成在赤陽縣一手遮天,也不敢如此張目,帶人踏平劉家。

  這個夜晚,劉家是河口村最亮的一戶人家。

  馬達得知了,心中不服,也叫下人點燃了家中所有的燈籠,一定要比過劉慶家。

  馬宅要比劉家大,點燃所有燈火的時候的確比劉家亮。很多村民都站在后山的山坡上看。河口村里便有了兩片火亮,一片大的,一片小的。大的的壓過了小的,小的在大的面前好比螢燭之火,無法與日月爭輝。

  “馬家的燈火可是有大又亮啊!一下子就把劉家給比下去了。”

  不知道什么人就這樣感嘆了一句,馬宅的燈火忽然就更亮了。

  觀看的人頓時驚呆了,隨即有人大喊:“不好,馬宅的一處耳房著火了。”

  過了一會兒,馬宅的燈火便全都暗下來了,只剩幾豆燭光,一片消沉。

  于是,河口村最亮的人家依舊是劉家。

  一人道:“這說明了什么?”

  另一人道:“這能說明什么?說明馬家的火太旺了,把自己都給燒了唄。”

  那人大笑。

  古代鄉村的夜里是黑暗的,更是無趣兒的。劉家的燈火給村民帶來了樂趣兒,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但凡有燈火的地方,便有希望。

  這一夜,劉祝對劉慶依依不舍。今生他最佩服的就是這位哥哥。宋人崇文,即便之前的劉慶弱不禁風,但他會吟詩作賦,熟讀經史,依然讓劉祝十分敬佩。

  兄弟倆就坐在院子里的棗樹下,說了很多的話。劉祝說的更多的是對家人的依依不舍,還有牽掛。

  劉慶則對劉祝說了很多他知道的出海的事。說的最多的是地理方面的情況。前世他經常出國做任務,去過很多國家。他知道,現在的航線最遠就能到波斯灣,商品從那里進入阿拉伯和波斯,再由陸路去往歐洲。這便是海上絲綢之路。

  劉慶給弟弟講了波斯什么樣,阿拉伯什么樣,羅馬人什么樣,最后還給劉祝畫了張簡易的地圖。

  聽哥哥說了這么多,好像是親自去過似的,驚得劉祝瞠目結舌。

  劉慶也不以為然,他覺得劉祝的驚訝是正常的,因為他說的事情恐怕連經常出海的大宋人都不知道。

  有些事情,劉祝也聽的稀里糊涂,只是覺得神奇。

  兄弟倆越說越投機,一直說到了二半夜。當然了,多數都是劉慶說,劉祝聽。程云一面給兄弟倆添著茶水,一面跟著聽。她覺得劉慶太厲害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簡直就是神仙。

  而劉祝說來說去還是對家的不舍和掛念。

  劉慶讓他放心就是。

  劉祝說他怎么也要三年才能回來,劉慶就讓他注意安全,為此還教了劉祝一些簡單的拳腳,以備防身之用。

  “哥哥,你怎么就會拳腳了呢?”劉祝真的不理解在哥哥身上發生的事。

  劉慶只笑道:“不都說我是神仙附身嗎。神仙還有不會的東西嗎?”

  聽了劉慶的話,劉祝憨笑起來。

  月色依舊明朗,照在熄了燈火的劉家院子里。整個河口村跟著沉睡下來。

  雞鳴五更天,劉祝早早兒起來收拾行李。

  為了給弟弟送行,劉慶沒有去跑步。吃過早飯,全家人把劉祝送到了的村口。村里的人還是像見了瘟神一樣躲著劉家人。

  劉山心中不爽,陰沉著臉。孫二娘則不大管這些事。別看她是個女人,可有顆男子的心,小肚雞腸這四個字在她的身上根本不存在。

  但她再有男子心,此刻要和兒子分別,也是淚眼汪汪了。

  在村口,劉祝給劉山和孫二娘跪下磕頭,然后起身便走。

  孫二娘立刻泣不成聲了。

  劉慶追上去再送弟弟一程。

  “二郎啊,遇到回來的船就給家里稍封信。”劉慶道。

  兄弟倆放慢了腳步,緩緩的朝著村外的大路走去。

  “嗯,小弟會的,就是小弟不會寫字。”劉祝訕訕笑道。

  劉慶道:“可以找人代寫。”

  “小弟知道。”劉祝點點頭。

  “在外面要多個心眼兒,別太實誠了,容易被騙。”劉慶囑咐道。

  “小弟謹記在心。”

  “還有,在外面要多看,多學。人都說無商不奸,性子太直也是不行的。不過做生意講的還是誠信。我想這一點你可以做到。”

  “哥哥,你放心。小弟別的不懂,但這誠信二字是絕對懂得。”

  “嗯,我知道。”

  “哥哥,你也不用擔心小弟,小弟會照顧好自己的。”

  “嗯,我知道。”

  “哥哥就送到這兒吧!”劉祝站在村外的大路上,他的眼睛里已經盈滿了淚水。

  劉慶的鼻子也酸酸的。

  劉祝忍住不哭,憋著嘴笑了笑。然后拱手道:“哥哥保重。”

  劉慶點點頭。

  劉祝后退兩步,轉身跑去了。他只想立刻就遠離河口村,遠離家人,這樣就不會舍不得了。

  劉慶看著劉祝遠去的背影,長長地嘆了口氣。他覺得,他已經喜歡這個憨厚的弟弟了。

  離別總是悲傷的,劉家的院子里變得無聲無息,就連孫二娘的織布機的嘎嘎聲也沒了。但日子總是要過的,傷心也只是暫時的。

  劉慶又躺在了躺椅上,他想了很多事情。有今后的打算,也有對來到宋朝這些天的回顧。

  他覺得自己還要繼續融入大宋王朝,去做深入的了解。

  再過些年北宋就要被金人滅了,劉慶決定要阻止它,改變它,他要像岳飛說的那樣強兵,也要富國,更要富這些大宋的貧苦百姓。

  這樣的想法兒,令他感到壓力倍增。畢竟他要做的是一個宏大的大工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做到的。他要了解宋朝的方方面面,然后根據自己的知識和想法兒去做,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本來他可以作作畫兒,吟吟詩,談談情,瀟灑一生的。但現在看來是不行了。現在已經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那斯人就是他劉慶,因為他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第三天下午,從赤陽縣回來的王旦,帶著一摞文書走進了劉家的大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