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章:三年修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塑山河

  第二天,陳子云來到張承德家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擺好了書桌。

  見陳子云到來,張承德看著他說:“從今天起,你要多加一門功課。

  但是這門功課,我只能教你皮毛,老頭子我也是門外漢,你要自己悟,能明白多少是多少。”

  說罷從桌上拿起一本封皮和其他書本都不一樣的,陌生的書,

  那是一本陳子云沒見過的書,張承德有多少本書,書名叫什么,他都一清二楚,但是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本。

  “好了,接下來先跟我念熟于心,然后寫下你自行感悟。”

“兵道強勝  昔日燕王問其師曰:“兵道何如?”

  其師答曰:“凡兵之道,莫過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一者,階于道,幾于神。用之在于機,顯之在于勢,成之在于君。故圣王號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

  燕王又問曰:“若兩軍相遇,彼不可來,此不可往,各設固備,未敢先發。我欲襲之,不得其利,為之奈何?

  王師曰:“外亂而內整,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和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張承德朗朗而誦,陳子云也搖頭晃腦地跟著讀。

  以前陳子云跟讀的時候是不晃腦的。

  但是后來張承德發現之后,就要求他在朗誦的時候,腦袋要小幅度的畫圈。

  一開始陳子云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后來他才慢慢知道,古代的書籍沒有標點符號,所以腦袋小幅度的晃動,可以自己掌握停頓的尺度。

  而如果用現代的方式,整個身子端直不動去朗誦古代的長篇詩集,絕對會使人昏昏欲睡。

  如此朗誦十遍之后,張承德又要求陳子云抄寫十遍。

  隨后再教陳子云修身律己之道。

  如此日復一日…春夏秋冬…年復一年。

  三年過去了,陳子云今年已經九歲。

  這段日子每天的功課只有兩門。

  一門是修習自身,一門是張承德后來拿出來的那本古兵書。

  在這期間他得知,這本書來源于巴東劉氏。

  具體怎么得到的,張承德沒有講。

  全書一共有五篇。

  第一篇講的是治國守土,合縱連橫之術,第二篇講的是如何用兵練兵、兵種配合的方法;第三篇是講擇兵選將;第四篇是兵器應用、陣法變化;第五篇講的是在各種地勢的應對。

  全書沒有太多的文字。

  但陳子云卻覺得博大精深,變幻無窮。

  他早已經將此書背的滾瓜爛熟。

  張承德偶爾會說到他對這本書的感悟。

  陳子云卻沒有過多的深究他的感悟。以他前世加上今生的認知。

  陳子云認為用兵在于奇,在于變!而不在于墨守成規,走前人腳印。

  治理地方則不同,不能變來變去,不能下重癥猛藥,有句名言說治大國猶如烹小鮮正是此理。

  張承德現在已經不再給陳子云上課。

  他跟陳子云說自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主要的兩門課程他對陳子云已經傾囊相授,學前啟蒙陳子云已經習有所得,兵法之道他自己也當不了老師。

  張承德已經將兵書給了陳子云,以后能悟出多少,就看他自己的了。

  此時年關已至,村子里的婦人們開始清掃房屋,磨刀霍霍向雞羊。

  在外回來的青壯年則帶回爆竹符紙等物,用來驅山鬼,辟山臊。

  小孩子們則成群結隊,滿村竄上竄下,歡天喜地的點爆竹,討口彩。

  這個時代的過年沒有太多的團圓、喜慶的意思,主要是為辭舊迎新、祛病辟邪。

此時陳子云家院中  “楊婆子,菜洗好拿過來。”

說話的是陳子云奶奶  張承德和王四則在燉肉,陳子云在幫忙打下手。

  “哎,馬上就好。子云娃子,你去幫你奶奶生火,不用管這兩個老頭子。”

  楊婆婆拿著菜籃,邊走邊說。

  “好我這就過來。”

  過年的最后一頓,村民基本都是集中在一起吃飯。

  但他們幾家距離其他的村民家都比較遠,所以每次過年都湊在陳子云家。

  很快,飯菜上桌,大家入席坐好之后,張承德開口:“今年的留宿飯還是老樣子,就都留著李婆子家門口好了。”

  另外兩位老人點頭應是。

…所謂  留宿飯,就是這一頓飯不能吃完,留下一些,吃完飯之后放到門口,意喻去舊納新,去貧就富的意思。

  席間張承德正色地開口道:“我的意思是讓子云去武昌書院求學,學成之后也好步入仕途。楊婆子你的意思呢?”

  陳子云奶奶驚訝道:“書院?好是好,可那不是要交很多銀兩?咱家里一窮二白,再說了,就算有銀兩,也得有門路求人啊。”

  “哎呀我說李老婆子,他老張以前不老是牛皮哄哄的吹自己能耐大嗎,他既然這么說了,你且看他如何。”

  “正是正是,武昌書院好啊,整個魏地九州,也就那么幾家書院。”

  王四應聲附和。

  張承德大包大攬道:“無妨,我有朋友在武昌書院能說得上話,這事包在我身上,別的不用管。”

  這時王四看向陳子云:“這樣的話那子云娃兒你開春就要動身了!正好村頭六子在武昌茶樓當小二,回頭我讓他領著你上路。”

  “可是奶奶一個人在家…”

  陳子云欲言又止,張承德早跟他說過這回事,他也表示愿意去,但事到眼前他還是心中有些不舍。

  楊婆婆恨鐵不成鋼地開口:“家里我們幾把老骨頭互相幫襯,礙什么事。你只管好好讀書,就望你有出息,別說這沒用的。別人想去,還求不來呢!”

  陳子云奶奶眼角濕潤勸道:“是啊孫兒,奶奶雖說也想你時時在身邊,但奶奶更希望你能在外闖出一番事業啊,奶奶不想你一輩子窩在石頭村,像那井底的蛤蟆,聽奶奶的,安心去吧,家里不用擔心。”

  席間幾個爺爺奶奶談論著這件事,陳子云一聲不發,低頭吃飯,大家看他沉默,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就要離家,心里不舍得也是正常,

  陳子云最終沒有說出要留在村子的話,他看得出來,這幾位爺爺奶奶都不簡單。

  為了幾個爺爺奶奶們的期望、也有為了自己。

  身逢亂世,未來漫漫,一個村夫,何以自保?

  等大家吃完后,他盛好剩飯,行至門前,輕輕地倒在了地上。

  去舊迎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