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02章 迷族的背叛,第二層解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專業的事,就要交給專業的人。

  表面看起來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背地里又是名能一手包辦作詞作曲的無敵音樂制作人,更往里面一層還是個從不做實驗,但提出的每條理論都能引領時代,非要較真就得讓接下來幾十年的諾獎改姓為陳的霸權級科學家,最終卻是個在千年間左右橫跳的銀河人類的陳鋒陳大師,毫無疑問就是這個時代里最專業的外星學專家。

  門德爾松被陳鋒搶了位置,心中有那么一瞬間產生了不滿,但很快克制住了自己。

  因為他發現陳鋒正瞇縫著眼睛仔細端詳幾個圓球的符號。

  這些符號毫無疑問是外星文明的文字,只可惜其結構實在太復雜。

  整個艦船里加起來也就寥寥十幾個符號,根本沒有分析樣本,即便最博學的語言學家看到也得抓瞎。

  其中一些符號曾被刻意的傳播出去過,52區研究所希望有更多充滿智慧的民間高手都參與進來群策群力。

  但結果就是,絕大部分人摸出手機開始谷歌或者百度,又或者干脆把這些符號當成了二維碼,一邊掃一邊罵怎么掃不出來。

  陳鋒俯下身去,瞇縫著眼睛仔細觀察這方塊符號。

  他的視力遠強于普通人。

  其他科研人員們想看清符號,還得放大鏡,他倒不用,用肉眼就行。

  迷族的文字結構很奇葩,甚至根本不能說是文字,壓根就是副圖案。

  邊長一厘米的方格圖案里,橫平豎直的線條組成了一個個復雜的圖案,似迷宮,更像一名不合格的設計師弄出的集成電路板設計圖,難怪會被人誤認為二維碼。

  晃眼瞧去,幾個或大或小的圓球的圖案仿佛都一樣,但其實每個都有細微區別。

  由于生理結構和思維方式的區別,迷族記載信息的“文字”與人類也截然不同。

  迷族可以將大量信息都留在一幅圖中,并且依靠半碳結構與半金屬人工智能化的精微視覺和嚴密邏輯讀懂圖里的意思。

  比鄰星殖民地發現的那艘迷族逃生艦比地球這艘大很多,科技含量也高很多,并且里面還有尸骸,分析的時間足夠長,所以得到的信息量大不少。

  在當時三方交換的情報里,也包含了這些符號。

  雖然人類依舊無法明白這些符號準確代表什么含義,但基本的意思卻能明白。

  陳鋒找了片刻,然后確定了位于邊緣位置的一個小圓球。

  這枚小圓球代表艦船的智腦核心。

  此時小圓球正有淡淡的熒光閃爍。

  門德爾松見陳鋒的目光落到小球,還想炫耀,“之前我們多次測試過,小球的反饋電流是其他球狀物的1.618倍,我們測了很多次才得出這個結論。”

  陳鋒嘴角猛抽,很想打人。

  眼瞅著這艘飛船里的儲備能源就快被耗盡,然后又被你們的導彈把別人的太陽能光翼打壞了。

  好吧打壞也就壞了吧。

  太陽光翼不具備金屬結構的量子自修復能力,但可以被修理機器人修復。

  正常情況下,修理機器人內部有自帶的能源電池。

  但是,雙軸戰艦在地下沉寂千萬年,修理機器人的電池儲備能量早就流失得差不多了。

  打不開光翼,又無法吸收能量,事情僵在了這里。

  再然后呢,雙軸艦船啟動了緊急備用能源,結果正好迎頭吃了一發核試驗。

  然后這緊急備用能源大半用到了護盾,但還是被炸爛了大門。

  為了啟動自修復能力,讓大門恢復如初,所剩不多的應急能源幾乎被當場榨干到一滴都沒了。

  現在大約只剩下最后一點點能量供應,結果還得被門德爾松這些憨憨以測試能量強度為由,不斷探手去白摸,純粹浪費能源。

  事實,陳鋒懷疑這自動觸發的神經里有很重要的信息需要傳遞出來。

  高科技文明的控制系統不可能不限定操作者。

  雙軸艦船也觀察了人類無數年,不可能不認識人類。

  所以這接收信息的載體身份,應該是直接被設定為了人類。

  陳鋒的心跳漸漸加快。

  他在想。

  所以迷族到底想告訴人類什么信息呢?

  他深吸口氣,緩緩把手按了去。

  然后他靜靜的等待著。

  光芒重新亮了起來。

  謝天謝地,沒給門德爾松這群憨憨把能量禍禍完,不然自己真要抓瞎。

  也得感謝伊倫及時把自己邀請過來,說不定下個月就涼了呢。

  別人無法讀取里面的信息,他多半有機會,他和量子智腦直接神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有豐富的經驗。

  他的大腦承受能力和解析能力,也遠強于普通人無數倍。

  當然,也可能讀不出來,但門德爾松都試了那么多次,他自己多試一次總也行吧。

  細微電流再次灌注到了他手,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他讀懂了對方要傳達給自己的信息。

  或許是因為他習慣了思維,又或許是他的基因喚醒度超過了35,開始能聽到宇宙智慧的聲音。

  旁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東西,直接變成了他能讀懂,并領會的思維,仿佛從一開始就呆在他腦子里。

  七分鐘后,陳鋒默默的收回手。

  數個圓球的微光漸漸平息,并消失了。

  再有人把手放去,圓球再不復絲毫電弧。

  在傳遞信息后,雙軸艦船完成使命,能源徹底告罄。

  這條船“死”了。

  “老板,怎么樣?”

  伊倫小心翼翼問道。

  陳鋒一擺手,“麻煩給我安排個安靜的地方,我坐一坐。”

  門德爾松不甘心的問道:“您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提示?”

  陳鋒沒撒謊,只點頭,“是的,不過我得先整理一下思路,回頭再慢慢給你們講,信息量有點大。嗯。很大。”

  在基地里獨自找了個房間,陳鋒又自己泡了杯濃茶,一口一口噓噓的呡著。

  陳鋒嘆了口氣,也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此時的心情,就是很復雜。

  迷族的確有些信息想傳達給人類,并留在了雙軸艦船里。

  這些信息和雙軸艦船原定的觀察者任務其實互相沖突。

  留下這段信息的人應該是迷族徹底滅亡前的遺民,可能正呆在某個即將隕落的艦船里。

  這位迷族遺民的安排十分周全。

  他并未改變雙軸艦船的原定使命。

  那么在正常情況下,1947年雙軸艦船升空后,將會因無法聯系母星而停滯在地球大氣層外,時而落下時而升空。

  地球人肯定可以看到,并嘗試研究雙軸艦船。

  按照迷族遺民的推算,當地球人可以打開門,并讀懂里面的信息時,這條信息就是有用的。

  信息的內容很龐大,但可以總結成一個字。

  “逃”。

  沒有文字,也沒有語音,就是一個很單純的情緒傳遞,表現了動物在面對天敵時內心最真實的恐懼和念頭,逃。

  情報往細里說,則要從迷族文明第一次走出母星,并接觸到高等文明開始。

  陳鋒終于更直接的看到了迷族史料,比殖民地科學家分析推演出來的東西更詳細,更確鑿。

  迷族的確是曾經的銀河系主宰,攻擊性比復眼稍弱,統治手段傾向于開放式的觀察與融合。

  所以迷族其實并非單一種族,而是在過去數十億年里,慢慢聚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圍繞從迷族母星中走出的半生物半機械生命為主體而存在的龐大聯邦體系。

  但同時,迷族與宇宙中的更層文明并非沒有聯系。

  迷族本就是復眼文明之前的銀河系統治代言人,本就隸屬于統治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復眼文明下屬。

  如果不發生意外,聯邦體系的迷族將會繼續統治并管轄銀河系,直到不知多少年后。

  但千萬年前,迷族的科考船在銀河系邊緣另一端的獵戶臂里發現了太陽系,以及地球。

  變化悄然降臨。

  迷族被這顆純天然的,與恒星保持在完美的距離,擁有完美的大氣層、完美的水環境、完美的物料循環的星球,以及這顆星球的一切植物、動物、微生物里無比奇妙的循環組合徹頭徹尾的迷住了。

  當一個文明的科技發展到相當高的地步后,會誤以為自己已經成了神,可以看懂宇宙中肉眼可見的一切。

  走遍銀河系的迷族的確曾經這樣自信過,直到看見地球,看見地球奔跑的動物,又或者看見地球的植物中的葉綠素時,他們的自信崩塌了。

  直到現在,線粒體結構也是三十一世紀的人類認可的最高轉化效率的ATP供能循環,葉綠素依然是人類所見對太陽能的運用最高效的方式。

  第八時間線里三十一世紀的人類依然會在光合作用的面前驚嘆與自卑,千萬年前的迷族沉迷其中更理所當然。

  在多次嘗試破解地球的奧秘,并不小心留下許許多多未解之謎,比如一些古時期的合金球、二十一世紀也很難復制的金箔等等物事后,迷族看懂了地球這顆蔚藍行星蘊藏著的可怕潛力,并做出了文明史最大膽的決定。

  他們想把這座寶藏藏起來。

  迷族清楚的認識到了自身能力邊界,不再嘗試冒昧的打擾這這顆星球的發展,而是將雙軸艦船留在了地底,悄悄的觀察著這顆代表宇宙奇跡的星球,并看到了另一個宇宙奇跡的醞釀。

  數百萬年前,當第一個直立行走的古猿開始將木棍在石頭磨得尖銳時,迷族甚至比當時那古猿的同類更興奮。

  他們從純碳基的生命體里看到了無限的可能。

  他們甚至開始做著一場美夢。

  他們希望自己能悄悄的看著這碳基文明發展壯大,再去感受純碳基大腦理論可以架構出來的真正“自由”的思想。

  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殘。

  迷族把地球成功的藏了九百萬年,直到百萬年前復眼者的軍隊突然降臨,并用了數千年的殘戰爭來完成對銀河系的接管。

  喧囂過后,便是寧靜。

  復眼文明并未摧毀地球,而是將地球的信息報,并接過了迷族的使命,以千年或者兩千年一次巡邏輪回的頻率繼續觀察。

  警惕的復眼者知道地球間接引發了迷族的背叛和滅亡,生怕自己也步迷族的后塵,所以壓根就沒在地球降落過,也并未在太陽系放置長期觀察設備,而是以巡邏的方式遠程掃描。

  接下來的百萬年時光里,與大自然掙扎求存的原始人沿著文明建設的道路一步步蹣跚前行,走到1947年。

  城市、鄉鎮、工廠、剛剛平息的世界戰爭、快速開墾的土地、一個又一個在地球人繁衍擴張的過程中悄然消失的物種等等代表文明前進的一切構成了地球的主旋律。

  這一天,羅斯維爾事件爆發,并被迅速掩蓋。

  自此,一群懷揣“夢想”的科學家和政客做出了一件看似極度違背人倫邏輯的事。

  他們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籌劃,并在1972年由愛德華·斯通牽頭執行,開始瘋狂推動旅行者計劃,哪怕耗費龐大的資源也在所不惜。

  1977年,NASA成功把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送了出去,并在兩臺旅行者中放入了很多地球人的相關信息。

  這是明面的真相。

  這里順帶一提,旅行者二號的發射時間是1977年8月20日,一號的發射時間是同年的9月5日。

  所以雖然二號的命名排序靠后,但其實先發射。

  從此以后,一直到到2020年,但凡是有點腦子的地球人都在為此而后悔,當初我們怎么就那么蠢,我們的科學家和政客為什么那么蠢?

  我們到底是有多膨脹才敢在自己還在坐望星空時,就乖乖交出自己的一切秘密?

  這顯然不符合常理,很不科學。

  現在陳鋒又知道了更多信息,在8月21日這天,電子黑洞就部署完成,等著接收先升空的二號了。

  陳鋒的邏輯鏈再度完善了起來。

  很顯然,命令復眼文明清剿銀河系,并為提供了太陽穹頂的超高階文明也不信任復眼文明,并采取了額外的行動。

  這個額外行動的落腳處,卻正是迷族的雙軸艦船。

  這一點就連迷族遺民都沒想到,陳鋒是自己推出來的。

  在迷族遺民臨死前往雙軸艦船傳輸的信息里,被超高階文明加塞了“私貨”。

  一切,都在超高階文明的掌控中。

  私貨就裝在雙軸艦船里,并一直在悄無聲息的對外灌輸一些想法。

  這東西陳鋒很熟悉——“潛意識滲透”。

  滲透指令比《世外之歌》要更簡單得多,只悄然影響人的思維判斷,直到完成兩臺旅行者的發送為止。

  當時那批主力從事航空航天業的頂級科學家,以及這邊的最高掌權者都來過52區。

  這些人在悄無聲息間受到了思維滲透的影響,并極度違反常理的勞民傷財送出兩臺旅行者。

  陳鋒完成了第二層的揭秘。

  所以其實伊倫·艾爾文的思維滲透論還真誤打誤撞的猜對了部分真相。

  想來道理也很直白,能給無限基因假說奠基的伊倫,本就不是泛泛之輩。

  如果不是陳鋒的存在,伊倫本該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生物學家。

  另外陳鋒還弄明白了一件事,《世外之歌》不是復眼文明的創造,而是高階統治文明的賜予。

  他之前是過于高看復眼者了。

  雖然解答自己的疑惑對改變現狀并無幫助,但卻能讓陳鋒奮斗的目標更清晰。

  他對此表示身心愉悅。

  除了這些之外,迷族遺民還提供了另一條比鄰星殖民艦隊也不曾發現的信息,關于迷族母星。

  可能是殖民艦隊發現的那艘逃生艦中的數據崩潰得更徹底,也可能是逃生艦里刻意要隱藏母星。

  但陳鋒在雙軸艦船里接觸到的迷族遺民大概率存在的時間節點更晚,更絕望,所以干脆直接交出了母星坐標。

  或許那遺民只是奢望這地球人真能創造奇跡,有突破宇宙森嚴等級制度桎梏的一天,然后去迷族母星的遺址看看,權當做是證明迷族曾經存在過的紀念了。

  陳鋒起初是很高興的,畢竟如果有機會去迷族母星看看,說不定有機會吸一波另一個接近三級文明的科技。

  但等他識別出迷族母星的坐標后,當場就想罵娘。

  迷族母星在銀河系的另一端,而且是邊緣地帶,與太陽系的直線距離近十萬光年!

  啊,辣眼睛。

  要不要隔這么遠的?

  特么這讓我怎么去?

  就算我能掌握滿速曲率飛行,能利用復眼者的引力線路徑一直往前,但那也太遠了吧!

  掌握了折躍的棱艦艦隊從銀心抵達地球都要了五百年,那復眼者從太陽系抵達迷族母星至少也得要個兩千五百年吧?

  我們現在對折躍還一抹兩眼黑呢。

  更何況還得繞遠路避開銀心的大黑洞。

  陳大師表示,我得老死在路多少次到能到?

  這種看得見又吸不著的感覺,讓他剎那心情崩壞,渾身難受。

  外面的52區研究人員和伊倫比陳鋒還難受。

  一群人來來去去,腳步不停,急躁得像是熱鍋的螞蟻,但又不敢去敲門打攪陳鋒的思考。

  眾人一直等了接近一個小時,陳鋒才終于開門。

  門德爾松老邁的身體突然變得靈敏如猴,健步如飛跨越十余米,噌的沖到陳鋒面前,“陳先生怎么樣了?理順了嗎?”

  陳鋒咧嘴一笑,“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