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1255再鑄鼎

  1273年,10月18日,廣寧府。

  遼國的轟然倒戈,將給元朝的政局帶來深遠影響,但就現在來說,即使他們投誠了東海人,集結部民隨軍出征也需要一段時間。范龍城沒有等他們,留了兩個普通步兵營和一批文職人員幫著整理,就繼續帶著第四野戰旅南下了。

  目前清河前線兵力比較充足,把四野調過去也意義不大,所以總指揮部是想著將它作為一支奇兵使用,開辟第二戰場,使得元軍首尾不能相顧。

  從地圖上看,最有誘惑力的進攻路線似乎是走海路去海津鎮(后世天津)登陸,直搗燕京。但是海津鎮的港口條件很差,而且眼看著就要入冬了,萬一登陸后海河凍上斷了后路,再被優勢敵軍圍堵,那么就會面臨不可控的風險。所以,參謀們比劃了比劃,覺得還是從陸路直接打過去的好。

  遼地與河北漢地之間有重重燕山山脈阻隔,能夠大規模通行的僅有海邊的遼西走廊一條路。后世,遼西走廊沿線有一連串的城市和古關隘,但在這個時代,由于這一帶長期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腹地,因此并沒有太多的人口和險關,從廣寧到榆關(后世山海關附近)幾乎暢通無阻。

  榆關東邊是有不凍港的,只要取了榆關,再往西打過去就一路無憂了。如此南北夾擊,照樣能打元軍一個措手不及,雖然少了一分“奇效”,但王者之師就是要堂堂正正碾壓過去,何必弄險呢?

  當日,四野浩浩蕩蕩的車隊和馬隊南行二十余公里,在南邊的閭陽縣停留了下來。

  被顛得頭暈腦晃的步兵們跳下馬車活動腿腳,后勤營的士兵們把車趕在一起圍成簡易防御,把馬牽走,又有保障營的修理兵上前對車輛維護起來。

  各營的行動都有章程,范龍城不需要干涉,隨意轉了一圈,就找到正在外圍龐大馬群前忙碌的王世明,問道:“情況怎樣了?”

  王世明是全體大會的年輕股東,之前曾在戰略后勤旅歷練。這次四野的行動跟以往東海軍的任何一次戰役都大不一樣,不再是短途戰斗,而是數百公里的長途行軍,因此后勤是重中之重。上面研究后,把王世明派來給范龍城做副手,既是幫忙,也是鍛煉。

  他把工作交給專業的后勤士官,然后自己帶范龍城走到一旁,說道:“情況還可以,沒出什么大簍子。‘平安’馬車的表現很好,馬匹有了遼國的馬之后也夠用,趕上計劃肯定是沒問題了。”

  范龍城又問道:“糧食沒問題嗎?”

  王世明答道:“在廣寧補充了一批,但車位有限,沒有很多,也就三天的量。不是大問題,吃完前就有有海軍供應了。”

  當下四野總計四千四百人,馬匹數量不亞于此,為了滿足這一大圈人馬的需求,總后勤部給配備了兩個后勤營以及三百余輛運輸馬車,且都是有懸掛減震結構的“平安”重型運載車。不過,為了行動迅速,現在這些車輛大部分并沒有用來裝載補給品,而是用來搭載士兵,實現了全員的“騾馬化”。糧食先靠就地征集,然后等到了遼西走廊沿海地帶,就可以靠海軍運輸補給了。

  范龍城朝王世明一招手,往營帳的方向走去,說道:“這樣還是太慢了,幾百輛車走路沒花幾小時,啟停扎營卻得半天時間。回去召集參謀修改一下計劃,把每日行軍距離延長到五十公里,加快速度!”

  王世明一愣:“日行五十?雖然人是坐車的無所謂,但馬也受不了啊。”

  范龍城搖頭道:“耶律家不是了一批馬么?別節省了。做個計劃,每走一天就換一批馬繼續拉車,走累了的養好了再跟上來。廢不了幾匹馬,不用摳門了,現在時間更重要。三野都打贏一場漂亮的了,我們怎么能落在后面?”

  “您說的是。”王世明嘿嘿一笑,跟他進了營帳,又走到地圖前。

  只見范龍城已經在地圖上做過規劃了。從明天開始,第一日行至錦州,第二日到后世葫蘆島的位置,第三日到瑞州(后世綏中),第四、五日抵達榆關,第六日入關,然后第七日休息!

  王世明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每段還真是差不多五十公里的距離。他思考了一會兒,又說道:“嗯,雖然軍校里教過,圖上作業一定要留出冗余,但這段也是有商路通的,可以努力一下。不過這樣一來,就得跟海軍多溝通一下了。”

  第二日,四野早早便開始生火做飯,然后騎兵先行,各營步兵搭乘馬車,整支隊伍浩浩蕩蕩向西南行進過去。

  實路行軍果然要比圖上作業麻煩許多,路程一長,就出現了許多預料到和沒有預料到的困難。遼西走廊上的官道破破爛爛,商旅行路的時候遇到障礙可以繞過去,但大規模行軍的時候牽一發而動全身,隨便一點動作都會遲滯全軍行動。路上遇到一片爛泥,山后發現元軍的蹤跡,可能一個營就要被耽誤不少時間。

  但戰士們用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這些困難,遇到障礙馬車過不去就抬著馬車過,馬車壞了就跟著跑,跑不動就駐留下來看守后路,保障營隨時待命準備緊急修理……最終,這數千人的隊伍,奇跡般地在預定時間抵達了榆關城前!

  10月24日,榆關。

  清晨,朝陽初升,榆關東側的東海軍營中已經升起了處處炊煙,預示著他們不久后就要正式采取行動了。

  榆關守將札剌兒帖木兒憂心忡忡地走上城墻,看著同樣憂心忡忡的士兵們,感覺自己該做點什么。

  于是他大喊道:“不用擔心,榆關如今自山入海,連綿二十里,墻高又厚,火炮無數,東海賊絕對無法入關!”

  榆關位于后世秦皇島市西部,自古以來就是燕地的防衛重地。十一年前的山東之亂中,榆關就曾遭遇東海軍的襲擾,自此就被朝廷重視起來。到四年前東海軍攻取遼東,這一道阻隔內外的關隘地位更加重要,朝廷撥下珍貴的資金、征發民夫,修補榆關、增建城防,如今已經是一道不可忽視的堅固防線了。

  這么一個重要的地方,自然要有忠臣鎮守。河北漢侯很少有愿意來這貧瘠之地的,且說不準誰家就與東海人有勾連,不夠放心,因此忽必烈就把札剌兒氏一部移鎮榆關及臨近的撫寧城,坐鎮此要隘。他們是木華黎的族人,政治可靠,軍事上也放……反正誰對上東海軍都不放心,也無所謂誰了。

  天下大勢緊張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可是深處北方的榆關一直以來并沒有太濃的緊張氛圍,畢竟不在戰爭第一線,真打起來也有別人頂在前面啊。

  可是沒想到,就在短短幾天內,遼國易幟,東海軍就像見了鬼一樣突然出現在城下了!

  札剌兒帖木兒如今不過二十多歲,從未體會過這么大的陣仗,可到了這關頭,也只能硬挺著出來主持局面了。

  他自小生活在漢地,熟習漢話,如今豪言壯語隨口喊出來,士兵們都聽得懂,多少有些安慰。

  “很好,打起精神來,遼東到榆關漫漫數百里,他們糧草不濟,必然……”

  札剌兒帖木兒一邊在城墻上走著,一邊繼續勉勵著,可喊著喊著,他突然發現情況不對,怎么兵丁們一個個都大瞪著眼呢?

  “萬戶,不好了!”一個牌子頭(十人隊長)站起身來,顫抖著指著札剌兒帖木兒的身后,“快看!”

  “嗯?”札剌兒帖木兒轉頭往后一看,然后也傻眼了——南邊的海面上,正有浩浩蕩蕩的船隊直撲而來!

  而且這船隊和東邊的營地一樣,有數不清的煙柱升起,是可怕的蒸汽船!

  士兵們一個個都驚慌失措起來——這不是明擺著的嗎?東邊有東海人的陸軍,現在海上又來了海軍,要是在關內登陸,兩邊夾擊,就算城墻再堅固不也頂不住?

  札剌兒帖木兒急忙喊道:“鎮定!鎮定!他們上不了岸,不用驚慌!”

  現在的榆關在后世的山海關西側大約三十公里處,防守寬度比山海關更長,但有一點好處,那就是關墻內側沒有合適的港口,不怕敵人海上偷襲——河北沿岸海岸線雖長,但大多數地方都是淺灘,不適合海船停靠,榆關附近適合做港口的地方在關墻以東的臨榆鎮,也就是后世秦皇島市的位置。所以,東海海軍即使到來,也沒法在關內登陸,只能去關外靠岸。而關外已經有四野在了,就算再來點也只是錦上添花,債多不壓身,不怕不怕。

  果然,在元軍的緊張注視下,東海艦隊中的大部分船只都去了東邊的臨榆鎮港區停靠,只留幾艘大船在海上游弋。而靠港的海船也沒放下太多兵,只是運了些貨物下來。

  札剌兒帖木兒他們不禁松了一口氣,果然只需要對付那數千東海兵就行了,尚可尚可。

  不久后,東海軍在外列出了一個松散的陣勢,騎兵在后觀戰,火炮僅推了四門出來,看上去并不兇猛。只是一幫穿綠衣的兵往北邊的山林潛去,讓元軍有所矚目。

  然后火炮開始校射,炮彈越打越準,隔著三里地就能打中,城頭的炮位一個接一個被摧毀……也挺得住!

  可是,在元軍幾乎沒注意到的海上,兩艘燎原級“真炎號”和“燎原號”艦體一橫,十六門120mm大炮高高昂起,對準了關城的方向……

  “轟轟轟轟……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