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8章 有命案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昏君哪里跑

  “或牛車、馬車,水路亦可分去一部分。”張大人又說。

  百里棠點頭,認可張大人的方法。他只想著,能一次運回去,完事了。分開來必定麻煩。

  說起來,若不是穿越到了古代,百里棠還會一直被古裝劇騙。

  古裝劇里,也就百來人負責押送軍糧,十幾大軍要吃喝呢。按一人一天一斤糧食算,一天十幾萬斤,行軍打仗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得多少萬斤糧食——拍的太不嚴謹了。

  雖然士兵會自己帶部分糧食去打仗,可也遠遠不夠啊……

  景國的運輸只能依賴人力或者畜力,各地方官府都有明確任務。縣邑負責籌備車輛和舟船,鄉鎮負責調集民夫和畜力,車船以長途運輸為主,人力畜力以短途運輸為主。

  而且牛馬和馬車也不是隨便就有的,馬車牛車可以拉更多,但是牲畜也要吃東西,而且食量還很大,如果是吃豆類飼料還好,要是吃草,那每次都要吃很久很久才吃的飽。

  余棠記得還珠格格3,清國欲出征緬國,更有史書記載: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先期到滇的舒赫德及鄂寧聯合上奏,說征緬有五難:

  一是辦馬難,按滿兵一萬、漢兵三萬出兵規模算,戰馬、馭馬需十萬匹,急切難辦。

  二是辦糧難,按四萬兵、十萬馬算,單十個月就需兵糧四十二萬石,全省倉糧也不過三十五萬石,供應嚴重不足。

  三是行軍難,從內地永昌到邊境就路難走,邊外地形更差。

  四是轉運難,單從永昌運糧到邊境,按三夫運米一石算,就需百余萬人次,而如果到了境外,國人不愿意出境,境外人煙稀少,雇用役夫幾乎不可能。

  五是氣候難,水土不適,歷次戰事病故或因病失去戰斗力者比戰場死傷還多。

  既然稻子難運,朕販鹽行不行?

  根據宋史·食貨志記載:鹽引每張,領鹽116.5斤,價6貫。

  還有一個典故,也是關于乾隆爺的: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揚州,揚州鹽商花幾十萬兩白銀為他修建行宮,又修葺大虹園……后乾隆爺發現在他之前的二十年里,“鹽政”的宮吏們私自“超發”鹽引,從中克扣、提留“引銀”竟達一千多萬兩。于是大怒,想要派人徹查……

  其中牽連到紀曉嵐。于是紀曉嵐,悄悄給時任兩淮鹽運使的親家盧見增寫了一封特殊的信,里面只有一包鹽和茶葉,暗示老大要查鹽了。

  在景國,1斤鹽可換30斤糧食,能有資格取得“鹽引”的鹽商,都是與官府關系密切的大鹽商,他們靠向官府納稅從而取得了全國鹽業的壟斷經營權。因為是壟斷經營,所以,大鹽商們都是朝野巨富。

  遠的不說,就東云縣的知縣,私底下販鹽。賺的不比賈施道少。

  那他們不得向朝廷交稅?

  交了鴨!

  只不過東云縣若能產10噸海鹽,他們上報給朝廷的,只有3噸,也只需上交這3噸的鹽稅便可!

  千瘡萬孔的景國,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

  何為安全感,手里有錢,有自己的軍隊,那才叫安全感。

  因而,百里棠打起了海鹽的主意。

  任張狀元如何聰明,都猜不到百里棠此刻心思,已經飄到了鹽上去。

  “愛卿,你且說說,如何才能將鹽的生產售賣,回到朕的手中?”

  張東正先是一愣,然后搖頭:“陛下,這恐怕難于上天!此事牽連甚廣……”

  余棠學過的歷史課,記得很深刻了一句話:(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等等失敗的根本原因)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根本利益……

  如果他現在就去動這些階層的“大奶酪”,可就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必死!

  (山爭哥哥,把自己拍的電影,在網上免費播放,都會被罵的懷疑人生)

  “愛卿,從明兒開始,你便開始派人去生產海鹽,隨朕一道運回京里!”

  “微臣,必不辱圣命!”張東正眼里一片熾熱,他自是清楚,陛下此舉雖有失體統,但明君就該是愛民如子!

  堂堂一國之君,下一道旨,白花花的銀子不就來了?

  會來的,不過是又從百姓身上“搜刮”而來……這是張大人所認知的世道。好幾次,他想過辭官,均被他發妻攔住——夫君,若能為百姓做些什么,吃這點苦,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遺憾的是,他們夫妻恩愛多年,至今未有子嗣……

  有那么一瞬間,百里棠都不愿意回宮去了,古代可沒有暖氣,南方多暖和。

  在這里有了自己的勢力……干脆,遷都如何?那他一定是活膩了!

  又過了四五日。

  這日清晨,晁蠻兒、小蓮和梁二虎,才來看林依依。

  一連五日不得洗澡換衣服了,每日只能吃一餐,此時的林依依,要多臟有多臟,要多凄慘,有多凄慘。

  “早日交代,早日脫罪。”晁蠻兒說,“說吧,你們的諜報……”

  “呵呵呵。”林依依冷笑。

  “走。上街逛逛。”晁蠻兒帶著兩人走了。

  梁二虎一連訓練了幾日,今日休息。

  小蓮就更閑了。娘娘基本上不要她照顧,而陛下只要娘娘照顧。

  逃,林依依絕對逃不掉的,但現在交代,她下場只有一個——死。她還不能死。唯有忍。

  “小蓮,為何東云縣會貧窮于西云縣呢?”晁蠻兒不解。

  小蓮搖頭,她也想不通為何。

  梁二虎道:“人懶。”

  晁蠻兒給他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

  東云縣縣區規模,比西云縣小了一半,房舍也破破舊舊的。街上賣的東西,無甚差別,略貴。

  晁蠻兒買了三個大炊餅,三人分了后,四處去逛。

  “咦,他們在跑什么?”晁蠻兒拉住一位大嬸問,“嬸兒,你們急著作甚?”

  “宋老五的侄子,宋池,把于家的女兒,騙上山后,不僅玷,污了人家姑娘,還把姑娘給活活淹死了!”大嬸說道。

  “命案?淹死,不是可以救的回來么?”晁蠻兒不解。

  “過了半盞茶的功夫,是救不回來的。”梁二虎解釋。

  三人趕緊湊熱鬧去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