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七章 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傳奇1997

  隋波等中芯一行人,沒有再停留。

  簡單和臺積電的人握手道別后,就直接坐電梯下到地庫,乘車離開文華東方酒店。

  在車庫出口處,雖然有不少記者圍堵。

  但隋波的車隊卻沒有絲毫停留,徑直揚長而去……

  那些嗅覺敏銳的記者們面面相覷……

  “好像……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談判破裂了!”

  “應該是,談判順利的話,雙方會出來接受采訪……”

  “那以“靚仔波”的風格,豈不是又要起大風波?”

  “大新聞啊!”

  記者們一哄而散,都急著回報社發稿,第一時間爆料第一手信息。

  而文華東方酒店二層,

  當臺積電眾人走進小會議室時。

  卻看到張忠謀站在窗前,看著窗外,默默抽著煙斗。

  “董事長……”

  眾人中地位最高的蔡力行走上前去,輕聲喚了一句。

  張忠謀仿佛在沉思中被打斷。

  轉過頭來,卻是眉頭緊皺。

  他一直在回想,剛才和隋波談判中的幾個細節,

  尤其是他拒絕了隋波的建議之后,

  隋波看向他的那種奇怪的,混雜著“驚訝”、“可惜”、“堅定”意味的眼神。

  他看著蔡力行等人,嘆息了一句:

  “不知道今天這個決定,是對還是錯啊……”

  回到國際金融中心的BN辦公室,

  隋波才向張汝京等人,詳細講了一下和張忠謀談判破裂的根本原因。

  他坐在沙發上,搖頭苦笑道:

  “這次談判,我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不僅幫臺積電考慮了全球市場競爭和產業格局變化,給出了戰略合作的方向;

  還主動退讓,

  在不影響中芯發展的情況下,盡量去滿足臺積電打壓中芯的兩個主要戰略目標。

  讓出部分高端芯片市場訂單競爭和內地市場份額……

  只要臺積電的決策者,張忠謀他頭腦清楚。

  只要認真分析和思考。

  就會發現,這種合作,對臺積電未來的發展,絕對是利大于弊的!”

  說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

  又不禁嘆了口氣:

  “可惜啊……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還是料錯了張忠謀的兩件事……

  第一,我沒想到,他對在中西方半導體產業中,保持中立的立場,會這么堅決!

  而在他內心深處和認知中,

  對美國主導產業鏈的信心,也遠比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更大。

  這么說吧,

  臺積電打壓中芯,是美國所喜聞樂見的。

  這有利于臺積電拿到美國更多的訂單,獲得更多的隱形便利……

  但不把中芯“一棒子打死”,還和我們和解談判,則是想向中方釋放善意。

  這樣,始終壓制中芯的技術進度,落后于臺積電1到2代。

  既能達到臺積電的市場競爭目標,

  又不至于把兩邊都得罪了……

  他這個左右逢源,為臺積電謀取最大利益的算盤,打得還真是很精!

  所以,他堅持咬死兩個條件……

  1、中芯承認侵權并公開道歉,進行賠償,還獅子大開口,要求10億美元賠償金;

  2、他還要求保留“后門”。

  堅持當發現中芯“再次侵權”,臺積電依然有追究責任的權利。

  而這兩點,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底線!

  第二,我沒想到……,他對未來產業趨勢的戰略眼光,也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好!”

  說到這里,

  隋波不禁自嘲的搖頭笑了笑。

  也是,現在畢竟是2006年。

  就算前世,在蘋果老喬剛推出Iphone時,

  誰又能想象到,

  由Iphone開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會將整個世界,徹底改變呢?

  就連IBM、英特爾、微軟、諾基亞……,這些全球科技領域的超級巨頭們。

  也都判斷失誤,錯過了這個時代大機遇。

  張忠謀就算再強,

  也不一定強過比爾蓋茨等,這些巨頭公司的決策者。

  更無法脫離,時代的局限性……

  更何況,

  在兩人的密談中,隋波本來就對他懷有戒心,話只說三分。

  對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智能手機的描述,也比較模糊。

  甚至連已經有的Xphone工程機,隋波都沒有拿出來,就怕被他外泄……

  這樣,光憑隋波口說,

  張忠謀就更無法相信,隋波那個所謂的星河科技,到底能給臺積電的未來帶來什么了……

  只能說,

  隋波以重生者的眼光,看來天經地義的事情。

  哪怕是這個時代,像張忠謀這樣的強人,也是難以比擬的。

  真是好笑!

  臺積電,本來有一個上船的機會,可惜張忠謀放棄了……

  隋波在這里感慨。

  聽了他的話,王陽元院士和江上舟對視了一眼,都緩緩搖頭。

  他們也沒想到,形勢會急轉直下。

  最有把握的隋波,竟然這么快就和張忠謀直接就談崩了。

  這樣一來,下面就不太好談了啊……

  張汝京倒是一臉振奮:

  “不談就不談了!

  我早就說過,張忠謀這個人心狠手辣,他根本就沒有誠意來和我們談和解。

  打壓中芯發展,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哼,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還想通過談判桌拿到,他想得美!

  開戰就開戰!

  我這就安排法務方面,準備應訴……”

  隋波笑著擺擺手:

  “張總,不急,我們先商議一下策略。

  這件事對中芯的確是個危機。

  但危機中,往往也都是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借著這次和臺積電開戰……

  怎么實現中芯的自我突破,真正打開中國芯片產業自力更生,自主發展的道路。

  最終,能夠超越臺積電,才是我們的目的!”

  像王院士和江主任這種代表國家的人,

  本來對于和臺積電的“和解”談判破裂,中芯面臨極大的危機,還有些憂心忡忡。

  聽到隋波這句話,心中卻是驚喜交集。

  都說隋波是“商業奇才”,

  每每有奇思妙想,善于從逆境中發現機遇。

  當年,易趣也正是因為在互聯網寒冬中一枝獨秀,之后更是多次化險為夷。

  才成就了現在龐大的星河系……

  這么多年,隋波可以說是戰績顯赫,從無敗績。

  或許,他還真能給中芯找出一條出路來?

  美軍馬丁·鄧普西上將有句名言:

  “要讓打勝仗的思想成為一種信仰;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

  這是華為老任在面對危機時,常說的一句話。

  當隋波發現,

  張忠謀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時。

  他已經開始真正思考,怎么解決臺積電的問題了……

  不錯,中芯現在是處于弱勢。

  但要說臺積電有多強,卻也不一定!

  隋波細細盤點了一番,

  忽然發現,

  現在其實也是一個絕佳的,超越臺積電的時間點!

  第一,張忠謀剛剛退位交班,處于半退休狀態,臺積電現在是由蔡力行擔任CEO,主管一切業務。

  而從現在到2009年,這三年里,半導體產業持續風云變幻。

  英特爾進入ARM芯片代工市場;

  三星也成立獨立的部門,進軍高端芯片代工市場。

  并通過“以買尋賣”的方式,讓三星手機去買高通芯片,然后說服高通把芯片代工也交給三星,一舉搶下了臺積電最大的客戶。

  三星還以存儲芯片、面板、芯片代工的捆綁銷售策略,拿下了蘋果的訂單。

  從而抓住了移動互聯網興起時最大的機遇,

  三星幾乎就是靠著“吃蘋果”,迅速在高端芯片代工領域崛起,成為與對臺積電威脅最大的對手!

  而與此同時,

  以蔡力行為首的臺積電,不僅應對乏力,還對內執行了更嚴格的業績考核制度。

  想通過壓成本增利潤,讓公司的財報更好看……

  不僅導致臺積電內部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而且由于新制程技術出問題,良品率低,臺積電還丟失了不少大客戶的訂單。

  在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下,

  臺積電更是利潤大幅下滑,被迫裁員。

  最后逼不得已,

  張忠謀78歲高齡又重新出山,“炒”掉了蔡力行。

  可以說,這三年,正是臺積電發展歷史中,最脆弱的階段!

  第二,同樣是因為張忠謀退休,臺積電管理層處于變更調整期。

  幾個在臺積電發展歷史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這時都處于動蕩期!

  首先就是梁孟松!

  他是臺積電排名前十的研發專家,也是半導體先進工藝模塊開發的一流高手。

  不出意外,蔣尚義下個月就會退休。

  他退休后,臺積電研發副總的位置將會一分為二,由孫元成和蔡力行專門從英特爾挖來的羅唯仁接任。

  而本來呼聲最高的梁孟松,不僅落選,還被調離研發崗位。

  這也是梁心懷怨意,后來成為臺積電最著名的“叛將”的原因。

  他后來跳槽三星,并直接幫助三星在14納米制程技術的研發速度上,一舉超越臺積電!

  其次是余振華,

  雖然余振華相比梁孟松,名聲不顯。

  現在在臺積電內部,只是領導著一個小的研發部門,負責的業務是銅導線與低介電物質,歸類于“后段”制程。

  但其實,

  余振華不僅是當年臺積電一戰成名的0.13微米“銅制程”一役中的6人主管之一,還是臺積電將來在28納米制程技術研發的核心領導人。

  最重要的是,

  余振華還是臺積電在未來,得以搶下蘋果Iphone6訂單,所依仗的先進封裝技術InFO(整合扇出型封裝)和CoWoS的研發領導人。

  這兩項技術都屬于“晶圓級封裝”技術,也就是直接在硅晶圓上完成封裝。因此可以大幅縮小體積、提高效能。

  通過這兩項封裝技術,最少可以讓手機芯片封裝后的厚度,降低30!

  在以輕薄為主要賣點的智能手機領域,

  最主要的芯片厚度降低30,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但是現在,

  作為最早加入臺積電的一批“歸臺學人”。

  余振華在人才輩出,不斷有新人上位的臺積電中,并不受重視。

  他從半導體廠投入資源最多、對產品性能影響最大的前段制程研發,職位一路退到后端。

  就形同從最受矚目的一級戰區,被流放邊疆……

  可以說,

  現在正是挖角梁孟松和余振華,這兩個臺積電發展歷史中的關鍵研發大將,最好的機會!

  隋波倒要看看,

  張忠謀丟掉了登上“星漢科技”這艘大船的最佳機會。

  又沒有了這兩員研發大將。

  到09年以后,還怎么翻盤!

  隋波整理了一下思路。

  對張汝京等人道:

  “我仔細考慮了一下,

  對臺積電這次的訴訟,我們雖然處于劣勢,但并不是沒有反擊之力!

  第一,我們不僅要積極應訴,還應該提起反訴。

  張總,我的BN辦公室在硅谷的法律總顧問戈登,是泛偉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

  他非常熟悉加州法院的情況,

  我會讓他幫忙,給中芯找全美最好的律師團來應訴!

  當年華為在應對思科的專利訴訟案時,也曾經非常艱難,但最后還是贏了。

  關鍵有兩點,

  一個就是花巨資,聘請了美國最著名的專利律師來打官司。

  華為贏得官司的另一個更重要關鍵,還是在于企業的基礎和技術能力。

  當時正是因為華為在訴訟期間,在技術領域接連突破,最后才讓思科主動放棄,選擇和解。

  我預計和臺積電的這個官司,應該會拖很長的時間。

  打個兩三年,也非常正常。

  這個時間里,

  中芯需要加大研發的投入,盡快吃透從特許半導體、英飛凌、摩托等公司授權的最新技術,在新技術中,繞開臺積電的專利。

  這樣,官司拖的時間越長,對我們越有利!

  第二,積極尋求和各大客戶的諒解,加大搶奪臺積電訂單的力度……

  紫薇半導體和星漢科技那邊,也會有專門的研發團隊,來和中芯配合。

  在星漢即將推出的,全新一代智能手機星宿系列的芯片代工上。

  也會盡量給中芯提供訂單,進行支援……

  當然,這也需要中芯盡快提升在先進制程上的研發、量產能力。

  至少在65nm和45nm上,

  在明年底之前,中芯要形成至少1000萬片的量產能力……”

  說到這里,隋波不禁有點慶幸。

  他沒有像華為海思那樣,完全靠自己人從頭研發。

  而是取巧的,

  從硅谷各大芯片巨頭公司里,挖來了蘇姿豐等資深芯片研發高手。

  又提前拿到了ARM的架構授權,收購了P.A.semi。

  這就讓紫薇半導體,能夠快速的形成,成熟的移動芯片設計能力。

  當然,這也有利有弊,

  海思的自主研發道路,能夠培養團隊。

  從無到有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技術根基扎實。

  而紫薇這種“半自主”研發道路,能快速形成商業化能力。

  但在人才培養,技術積累上,就差一點了。

  不過華為和星漢的情況不同。

  華為這時候主業,還是基礎通信設備商,海思只是備胎……

  而星漢現在,馬上就要和蘋果在新一代智能手機領域開戰了!

  時間緊張,

  只能先外部挖角,走一邊商業化,一邊繼續自主研發這條路。

  這也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之策。

  看張汝京等人還等著他繼續說下去,隋波接著道:

  “第三,張總,我希望繼續向中芯投資2億美元,增持中芯的股份。

  這筆投資,一方面可以給資本市場信心,緩解中芯在資本市場的輿論壓力。

  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中芯,增加在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

  第四,為了進一步打擊臺積電,迫使他們感受到壓力。

  我會對臺積電的一些核心研發人員,進行挖角……

  限于臺方的一些官方限制和臺積電的競業協議。

  剛開始,可能需要走一下曲線戰略。

  江主任,我需要你幫忙,和魔都的交大溝通一下。

  在我挖角之后,能不能先以“客聘教授”的名義邀請他們來大陸講學?

  之后,我會先把他們安排進紫薇半導體,配合中芯在先進制程上進行研發。”

  這句話一出,在場幾人臉色都是微變。

  隋波這一手使出來……,那真是和臺積電不死不休了!

  不知道張忠謀會不會氣出個好歹來?

  張汝京興奮的問:

  “這招好!

  隋總,你有合適的人選了嗎?

  我對臺積電的人也很熟,有幾個人我覺得非常厲害,推薦你可以去接觸一下。”

  隋波笑道:

  “好啊,張總你推薦的肯定是業內頂尖的人才!

  我只想到了兩個,梁孟松和余振華。”

  張汝京一拍大腿:

  “好眼光!這兩個的確非常厲害……”

  看兩人興致勃勃的,開始商量起挖角臺積電的人選。

  王院士和江上舟只能無奈苦笑。

  果然,商場上的人和他們這些學院派,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啊。

  這么大的事……

  兩人都想著怎么息事寧人,大事化小。

  隋波和張汝京,他們反而看上去斗志更旺盛了!

  好像恨不得把事情,搞的更大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