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7章 岳父,你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三國搞點事

  “卑職別部司馬何瑾,拜見太尉。”入堂之后,何瑾便發現今日的太尉府,又跟往常不太一樣。

  雖然這一次還是不見那些粗鄙的將校,可一群高冠博帶、長袖翩翩的名士明顯更多了。而且,平均年齡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將近一半都是胡子花白的老者。

  看到何瑾進來,董卓倒顯得很是高興,言道:“汝來得正好,今日老夫宴請我大漢名宿賢儒,特召你過來聆聽教誨......”

  說著,便指向兩側的名士,一一介紹起來。

  不聽不知道,一聽還真嚇了一跳:乖乖,老董這是差不多將整個大漢的宿儒名士,都網羅了過來啊。

  隨便數一數,就有荀爽、陳紀、韓融等大儒被征召入朝。

  世人皆知的潁川四大家荀陳韓鐘,直接一下請來了三家。而且荀爽還被任命為了司空,陳紀為五官中郎將,韓融為大鴻臚。

  除此之外,他能有印象的還有黃琬和楊彪。黃琬乃故太尉黃瓊之孫,早年出任豫州牧時,討平寇賊,安定一州,政績為天下表率。

  至于楊彪便不必多提,楊修的老爹,聲望早就如日中天......此番黃琬被任命為了司徒,楊彪則為衛尉。

  不過,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嗯......還是個老頭兒。

  之所以印象深刻,倒不是這位老頭兒比之前幾位帥一些,而是董卓說了一句:“這位乃陳留蔡伯喈,沒想到今日剛至雒陽,便被你趕上了.......”

  “剛至雒陽?”何瑾聞言,眼珠子不由一轉:沒錯,只有剛到雒陽還沒尋到住所之人,才會將家眷和行李暫放于太尉府。

  如此說來,自己剛才見到的那位美女便是?......

  想到那女子的身份,何瑾不由就覺得這事兒挺奇妙的,但又再正常不過:也唯有蔡琰蔡文姬那樣的千古名女子,才會讓人一眼看過去便覺賞心悅目、與眾不同。

  呃.....只是如今她還是喚作蔡昭姬。文姬這個字,是后來司馬昭當了皇帝,世人為了避諱才給改的。

  但不管文姬還是昭姬,反正是自己的未來媳婦兒就對了。

  沒錯,剛跑進來的時候,他還可以說只是基因在作祟,饞人家的身子。現在知道了蔡琰的身份,就......更饞人家的身子了。

  因為無論從哪一點來說,蔡琰絕對都是良配。

  美貌才情,家教秉性、詩詞歌賦......樣樣沒得挑。另外人家飽讀詩書不說,還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兒。

  甚至有傳聞,她在六歲時聽父親在廳中彈琴,隔著墻壁就聽出了父親的琴斷了第一根弦。其父驚訝之余,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聽出。

  當然,此事何瑾覺得傳得就有些玄乎了。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有這樣一位聰慧厲害,才學音律都上佳的媳婦。以后不僅后院兒不用自己操心,連孩子的輔導費都省了,實打實的賢內助嘛......

  當下,何瑾美得就跟個二傻子一樣,向蔡邕呵呵呵施禮道:“岳......閱過熹平石碑,便知蔡大家才學無雙。今日一見,在下實乃三生有幸。”

  好險......一激動差點連‘岳父’都叫了出來。不過貌似喊出來也沒啥,因為漢代稱呼岳父是叫‘外舅’或‘婦公’的。

  蔡邕卻看著何瑾,笑臉不由一僵,覺得這孩子腦子好像有些不正常。

  但秉著第一次見面的客套原則,還是尷尬地寒暄道:“故大將軍之子,當真乃一表人才。又金革不避喪,為太尉效勞,何家真乃漢室忠臣輔翼之所。”

  介紹完畢,眾人又一一落座。

  幸運的是,今日蔡邕剛至。董卓只口頭給蔡邕安排了個議郎的職位,秩六百石,剛好坐在秩八百石的何瑾后面。

  不過,何瑾卻知道自己這位未來老丈人,很快就會升官兒。

  此番董卓之所以慢待蔡邕,是因為征辟的時候,這老小子居然托病不愿意來。董卓當然不高興了,就以武力相威脅,蔡邕懼怕才只得就任。

  但董卓后來也沒虧待他,在隨后三天的時間里,就三次給蔡邕升官。最后升為了左中郎將,這也是后人稱呼‘蔡中郎’的由來。

  會議開始后,何瑾便一門心思地琢磨著,如何先跟蔡邕套上近乎兒。

  比如,幫蔡邕找個住所,最好離自己家近一些什么的......至于董卓跟那些名士宿儒都商議了些什么,他根本都懶得聽。

  可堂上的氣氛,卻似乎越來越熱烈起來。

  但董卓卻蹙眉不展的樣子,看到何瑾也在蹙眉沉思后,便當場開口問道:“何二郎,可是有所異議?”

  “呃?......”何瑾當時就傻眼了:我異議個毛線啊?

  而且,滿堂這么多有名望的大儒們不問,偏偏問我這么個毛頭小伙子,你讓人家心里該怎么想?

  我是了解你想借用我這位智囊,來幫你辨別監督這些士人的心思,可也別做得如此明顯行不?......

  “嗯......太尉此番同諸位名宿論事,卑職德薄智短,豈敢妄言?”當下他便打了個哈哈,想著將董卓糊弄過去。

  可董卓卻死活就認定了一樣,十分不滿地言道:“讓你說便說!”

  “呃......在下細細聽來,各位宿儒大家所提之事,皆乃老成持重之言。太尉悉心體察、酌情處置即可。”

  何瑾是真不知道剛才在商議何事,但大概聽出剛才是這些名士,在向董卓提議著什么。由此,便說了句模棱兩可的廢話。

  可董卓卻誤會他的意思了,以為他也沒啥異議,便點頭道:“既然你也這般說了,那這兩件事便如此辦好了。”

  這話一落,滿堂皆驚。

  那些名宿大儒更紛紛忍不住看向何瑾,滿臉的不敢置信:之前董卓要他們稍待,還以為是在等蔡邕。

  結果,原來在等這么一位少年?

  而且,剛才他們輪番上陣,苦口婆心給董卓講透了道理,董卓就是干笑著不松口。可問過這小子后,立馬便答應了?

  這一幕,就是讓傻子看了,也清楚何瑾在董卓心目中占據何等地位。眾大佬震驚過后,看向何瑾的目光,漸漸就不一樣了。

  何瑾這時候其實也驚了:啥,啥玩意兒?......攸關漢室江山的政務大事,就這樣成決議了?

  鬧呢!

  到底是啥事兒成決議了,你們誰來告訴我一下好伐?

  “太尉英明!”這個時候蔡邕便站了出來,還眼淚汪汪地看向何瑾道:“還有故大將軍之子,果然有乃父之風,心念我等這些士人。”

  “此番能夠解除黨錮、平反冤案,令公卿子弟為郎官補宦官之缺,真乃士林幸事!”

  一聽是這么兩件事,何瑾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說起來,這兩件事可一直是士人集團長久的愿望:以公卿子弟為郎官補宦官之缺,侍奉于宮內,大大減輕了宦官隔絕內廷的弊端,提升了士人們的地位。

  然而這件事自一六八年,外戚竇武與大名士陳蕃合謀誅除宦官失敗后,一下化成了泡影。今年袁紹忽悠何瑾便宜老爹何進,也想著辦成此事,卻又一次失敗了。

  另外重新審理陳蕃、竇武以及黨人的案件,給蒙冤的竇武、陳蕃以及被禁錮的黨人平反,同樣是士人夢寐以求的愿望。

  袁紹同樣也跟何進提過,但何進那時顧忌宦官的權勢,根本沒搭理袁紹——不知這兩件事傳到冀州袁紹的耳朵,那家伙會不會痛心地哭暈在廁所?

  他上竄下跳折騰那么歡,就是為了辦成這兩件事,盡攬天下聲望。可最后,果子又被董卓給摘了......

  不過,只要袁紹不高興,何瑾就高興了。

  而且,此事還讓自己未來老丈人高興了......何瑾就回頭對著蔡邕謙虛和善一笑,便更高興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