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702 分分錢的生意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真的只是村長

  “同志,如果數量夠大,長期拿貨,價格還可以往下走動一點……”老板說道。

  “一年銅扣三百萬顆,大概啥價?”劉春來想了想,拿出了大約一般的產量問對方。

  “多少?”

  老板被嚇了一跳。

  不是他不相信,而是這個數量,實在是太大。

  一年三百萬顆。

  而且還只是銅扣。

  一年幾十萬,這是大生意啊!

  “三百萬,這還是最少的數量!”田明發不爽了。

  大隊長說得這么明顯呢。

  聽不懂?

  春雨服裝下屬,每年需要的金屬小零件,得多少?

  紅旗機械廠甚至都為這事情抱怨過很多次,想要拿到這個業務。

  劉春來卻沒有同意,而是依然給了紅星機械廠。

  “老板,旁邊有個茶樓,那里比較清靜,要不,咱們去那邊詳談?”小攤的老板雙眼露出了精明的光芒,如同餓狼看到了肥羊。

  眼神發亮。

  不過,這話是對田明發說的。

  田明發想要解釋,劉春來瞪了他一眼。

  “我們先逛逛……”得到劉春來的示意后,田明發冷哼了一聲。

  中年老板頓時急了,“老板,如果真有那么大的量,價格好說,銅扣可以到兩分一顆,鋁扣一分一顆……”

  也顧不得其他,直接就給價格。

  市場里,做金屬紐扣的不少。

  只要有沖床,找到能生產模具的廠家,一天一臺沖床都能生產好幾萬!

  劉春來眉頭皺了起來。

  “這么低的價格?銅價可不便宜!你該不會用鐵鍍銅來以次充好吧?”劉春來笑著問道。

  老板頓時怒了:“天地良心!絕對是跟這些一樣的。我們都是做小生意的,而且想要長期穩定地合作……”

  劉春來聽到這話,有些震驚。

  他們的成本是如何降低下來的?

  一直以來,劉春來沒有降價,卻也在要求郭峰云想辦法降低各種金屬紐扣的成本。

  銅扣這東西,僅僅是原材料的價格,一粒平均算下來,差不多都要一分四厘。

  還得算上設備折舊費,人工,電費,廠房等成本。

  兩分的價格,能有利潤?

  劉春來很清楚,這年頭,國營廠都沒有什么質量意識,更不要說這些作坊式的小廠。

  可對方那神情,又不像是作假。

  “老板,您放心,我兒子原來就是沖壓廠的技術學徒,廠子不景氣……”

  仿佛為了讓一行人放心,他們產品的質量沒問題,這老板拍著胸脯保證,“我們的廠就在不遠處,幾位跟我去看看就放心了……我們絕對是有技術實力的!”

  田明發跟楊小樂都看著劉春來。

  如果紐扣的價格真的降低這么多下來,他們一年在這方面至少能節省十多萬。

  八十年代的十多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如果不是劉春來一直要求降低成本,田明發等人根本不會在意這點小錢。

  跟著劉大隊長,隨時都是大麻袋裝錢,哪里在意這么個數字?

  “行,我們先在市場看看,然后跟你去廠里看看。”劉春來開口說道。

  中年攤主有些不情愿地看著田明發。

  心中還嘀咕,這人一點都不懂事,領導都沒說話呢。

  被中年人一臉期待盯著,劉春來也看著自己,楊小樂那眼神似笑非笑,頓時讓田明發火氣上升:“沒聽我兄弟說的,先逛逛市場!”

  中年就差對著這位干部喊領導仁義了。

  為了照顧對方的好奇心,居然說先逛市場。

  市場里那么多人,天氣又熱,溜達一圈,一身臭汗。

  可想著幾十萬的生意,自然不能這樣放棄。

  轉身對攤位上的一個穿著樸素,個子瘦小的女人交代了幾句,就陪著幾人去逛市場。

  “老板!咱們這市場雖是新建,咱的小商品交易市場發展時間可不短了。以前集體生產時,國家不允許小商小販搞個體經營,很多人為了生存,就提著兩個提籃或是擔著框子偷偷搞……”

  作為本地土著,中年攤主比楊小樂了解得更清楚。

  眼前這個中年攤主,到現在都沒有進行自我介紹。

  或許他沉侵在幾十萬的大生意之中,忘記了。

  劉春來等人默默地聽著,不斷看著周圍攤位上的各種商品。

  整個市場里,幾乎所有的個體商販都是笑臉。

  不時走過、肩膀上帶著紅袖箍的市場管理干部們,不時地跟商販打著招呼,接過商販遞過來的一支煙,再聊幾句……

  很和諧。

  市場里買東西的人,則是行色匆匆,跟老板經常為幾厘的價格吵得面紅耳赤,最后沒談妥,又尋找下一家……

  常見的各種生活用品,這市場里都能找到。

  攤位規模很大的,卻沒有幾家。

  在這邊零售的其實不多,主要批發,大多數都是其他地方來批發的...

  來批發的小生意人。

  攤位擁擠,大多攤位面積都很小。

  畢竟都是小商品。

  很多攤位上的商品也單一。

  每次看劉春來等人停在紐扣的攤位前,旁邊的中年攤主就變得緊張起來,不斷催促著往前面走。

  劉春來只是看了看,很多連價格都沒問。

  有不少質量很差,肉眼都能明顯看出來。

  “幾位同志,要不……咱們還是先出去吧,這里面東西都差不多,天氣又熱……”

  中年攤主很精明。

  自然不希望還沒拿到的生意被同行搶走了。

  劉春來并沒理會他。

  在三個人中,被誤會為做主的領導,田明發直接不耐煩地否決了。

  田明發也很尷尬啊。

  好不容易才有機會當回大隊長的狗腿子。

  別到時候因為被誤會,又被大隊長丟到一邊,自己找誰哭去?

  市場里人聲鼎沸,交流也不方便,各地口音卻不斷傳入耳中,大多數都是討論價格。

  市場入口不遠處,劉春來見到了楊小樂在這邊設的服裝攤位。

  連著幾個攤位連城一片,后面用竹竿制成架子,掛著各款式的服裝。

  “這邊市場利潤并不是高,不過人氣等卻沒法忽視……所以還是弄了幾個攤位。”

  楊小樂向劉春來介紹著情況。

  旁邊中年人默默聽著,心中不由有些震驚。

  在這里搞了八個連在一起的攤位的春雨服裝,整個市場幾乎沒人不知道。

  難道眼前這些人,跟春雨服裝廠有關系。

  再想到對方隨口說出幾百萬顆銅扣的數量……

  可這邊攤位上的人,好像根本不認識幾人。

  幾人也沒上前交流。

  難道是騙子?

  一邊擔憂業務被搶走,又要衡量這幾人是不是騙子。

  那個穿著襯衣皮鞋的年輕人到是像干部模樣,可問題是太年輕了。

  那么大的廠,這么年輕的能有那么大權力?

  80年代可是騙子橫行的時代。

  尤其是小商品市場,經常有人被騙得傾家蕩產。

  有的冒充客戶騙貨源,有的冒充賣商家騙貨款。

  在市場摸爬打滾多年的中年攤主,心中的糾結可想而知。

  放棄嗎?

  他不愿意。

  “幾位老板,你們跟春雨服裝廠有關系?”

  中年攤主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田明發正要嘚瑟回答劉春來就是春雨制衣廠最大的股東,也是直接負責人。

  整個廠都是劉大隊長管。

  卻被劉春來給阻止了。

  劉春來笑著說:“我們是春雨制衣廠的配套廠。供應部分原材料,也做一些代工。”

  聽劉春來這樣說,中年攤主放心了些。

  劉春來逛完整個市場,發現確實如同楊小樂說道的,如春雨服裝在市場里有這么多攤位、規模這么大的,并沒有幾家。

  大多數都是一個攤位的小攤主。

  賣的東西也沒什么技術含量,價格自然不高。

  “聽說這邊的很多老板,以前都是從走街串巷,用雞毛、鴨毛換糖的貨郎?”

  劉春來看著攤主們大多打扮樸實,看起來跟老農沒啥區別。

  根本不像有錢人。

  扭頭問旁邊的中年攤主。

  中年攤主嘿嘿笑著。

  “可不是!這里大多數人都是走街串巷開始,我之前也是這樣過來的……以前政策沒開放,國家明令禁止,不允許倒買倒賣。生產需要原材料,生產出來的東西又需要換成其他的,敲糖換雞毛不屬于國家禁止的倒買倒賣……”

  沿海地方,做生意的多。

  以前確實不允許。

  但是現在政策開放了,搞這個也沒啥見不得人的。

  劉春來也一臉笑容:“有需求,就會存在。國家也清楚,所以就有了改革開放,以后大家日子會越來越好,生意也會越來越好做的。”

  “可不是,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后,咱們城陽工商所的領導干部有了黨中央撐腰,直接把市場建起來,各家生產的家庭工副業產品,都可以在這里經營……”

  “一年的賺不老少吧?”劉春來問道。

  中年攤主急忙搖頭說道:“哪里哪里,只是賺點稀飯錢。”

  楊小樂則是一臉不屑:“這些小攤主一個月能賺幾百,已經很了不起了。一年下來能夠搞上萬的更是不多……”

  中年攤主看著楊小樂,一臉詫異:“同志,你很了解這邊?”

  剛問出來,就有點后悔。

  想著當初楊小樂介紹春雨制衣廠的情況,只能尷尬地笑笑。

  劉春來看著他,一臉笑意。

  這人很有意思啊。

  一臉淳樸,人確精明無比。

  這一路上,都在通過各種方式不斷試探幾人老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