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鎮海王

  大明京師,隨著臨近年關,北風呼嘯,雪花飄飄。

  一場鵝毛大雪將整個京城給覆蓋的嚴嚴實實,讓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都變的冷清了許多。

  乾清宮內溫暖如春,絲毫感覺到冬日的寒冷,甚至于還會讓人覺得有些熱。

  采用了暖氣循環系統,一到冬天,煤炭燒起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就開始在乾清宮各個區域循環的流動,為整座龐大的宮殿帶來熱量。

  弘治皇帝是書房內,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張懋、佀鐘、劉大夏聚集在一起,商討著國家大事。

  “陛下,在遼東地區修建30萬人的房屋耗資巨大,國庫現在雖有少量盈余,但依然有很大缺口……”

  戶部尚書佀鐘硬著頭皮談起國庫空虛的事情來。

  他比起前任戶部尚書周經來,日子還是要好過不少的,畢竟現在大明蒸蒸日上,各個行業發展迅猛,國庫也是漸漸的充盈起來。

  原先的時候,國庫一年的稅銀也不到三百萬兩白銀,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超過七百萬兩,可以說跟著翻翻了。

  不過,雖然銀子是多了,而且軍費開支也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來出,按理來說國庫應該是有盈余的。

  但是這國庫收入多了,花銷自然也是大了,到最后這國庫竟然也剩不下多少銀子出來。

  這一次開發遼東,要現行試點,在遼東這邊建造三十萬人的房屋,國庫這邊竟然又再次來哭窮了。

  “有很大缺口?”

  弘治皇帝微微一愣,接著有些難以置信的看了看佀鐘說道:“朕記得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高達七百萬兩,怎么會有很大缺口?”

  “陛下,國庫的收入是增加了不少,但各個方面的開支也變大了很多,雖有少量節約,但并不多。”

  佀鐘想了想無奈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要從朕的內帑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佀鐘,頓時就不滿的說道。

  這些大臣,一個個尸位素餐,什么本事沒有,就專門盯著自己的小金庫。

  以前的周經號稱周扒皮,現在這個佀鐘也是差不多,國庫一沒有銀子就盯著自己的內帑,自己現在已經承擔起了軍費的開支,國庫這邊竟然連移民30萬人的開支都拿不出來。

  這讓弘治皇帝很是惱火。

  “臣不敢”

  佀鐘連忙低頭。

  他也無奈啊,國庫的收入就怎么多,要用錢的地方很多。

  這國庫的銀子一多,各個地方要的銀子也多,他這個管家婆也是難當的很。

  當然了,他其實也和周經一樣,身為文官,他從來就沒有想著去多征稅,甚至于不愿意去征稅。

  一來征稅會得罪天下的商人、士紳、地主等等之類的,二來征稅也沒有什么好名聲,會被人罵的半死,畢竟自古以來和稅收扯上關系的就沒有什么好事。

  大明三十稅一,本來是非常輕的稅收,可是偏偏,這三十稅一,這些文官們都不愿意去征收。

  這也是大明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大明朝廷的官員到地方的官員,所有官員都不喜歡去征稅,因為征稅會得罪人,沒有好名聲,對自己又沒有什么好處。

  到了明朝中后期,稅收幾乎為零,鹽政又徹底崩塌的情況下,大明朝廷可憐的連幾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

  這也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原因之一,朝廷沒有錢,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佀鐘和周經一樣,都是穩固,摳門都是很合格的,想辦法弄弘治皇帝的內帑也是很合格的,卻是不會想著去征稅,也不敢去征稅。

  “哼”

  “你們有什么不敢的?”

  “一個個都只是知道盯著朕的內帑,卻是從來沒有人敢去征稅,怕那些商人、士紳比怕朕都更厲害。”

  弘治皇帝冷哼一聲,非常的不滿。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群臣頓時就沉默了。

  說實話,他們這些文官是真的不怕皇帝,反而怕大明的商人和士紳,因為弘治皇帝不能拿他們怎么樣。

  可是如果誰要說來征收商稅,清查田畝之類的,必然會遭到群臣攻擊,很快別說是當官了,甚至于連死都沒有地方埋。

  弘治五年的時候,國庫空虛,邊防軍備廢弛,兵部尚書馬文升提議征收商稅增加國庫收入,這個提議一出來,立即就遭到了群臣的攻擊。

  上有內閣大臣謝遷堅決強烈的反對,六部尚書、侍郎等等也是反對,下面還有御史、翰林彈劾馬文升。

  要不是弘治皇帝信任馬文升,再加上馬文升也根深蒂固的大樹,那一次就足以讓他下臺了。

  “每次要辦點事情,你們戶部這邊總說沒錢。”

  弘治皇帝非常惱火,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要做點事情,戶部就說沒錢,懟的弘治皇帝無話可說。

  要不是劉晉給弘治皇帝弄下了如此多的產業,每年能夠賺到幾千萬兩銀子,他弘治皇帝是真窮。

  但國庫是國庫,內帑是內帑,總不能一直拿自己的內帑來補貼國庫吧。

  想到這里,弘治皇帝看著佀鐘就覺得很不爽,真想找個人將他給換了。

  “對啊,是該找個人將佀鐘給換了。”

  “劉晉”

  很快,弘治皇帝的腦海中就閃過了一個人影。

  劉晉會搞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戶部沒錢,那大明朝廷就沒錢,這樣可不行,必須要找一個人將戶部給搞起來,將國庫給充盈起來。

  “劉晉呢,把他找來”

  弘治皇帝對著蕭敬吩咐道。

  “是”

  蕭敬連忙點頭,對著小黃門吩咐道,很快就有小黃門急匆匆的離開皇宮去宣劉晉進宮了。

  “你們覺得讓劉晉去戶部怎么樣?”

  弘治皇帝想了想對著眾人問道。

  “臣以為不妥,大明軍制改制正在推行之中,劉晉去了戶部,我這邊軍制改制就難做了。”

  英國公張懋第一個站出來直搖頭道。

  劉晉可是他的得力助手,有劉晉在,軍制改制辦的順順利利,弘治皇帝很滿意,大明的軍力也是在迅速的提升。

  原先的軍戶們也是很滿意,因為脫離了軍戶這個賤籍,軍戶變成了農民,再也不用忍受百戶、千戶們的壓榨了,而且后代子孫們也是可以去考科舉了。

  “臣也以為不妥”

  “佀公雖然沒有太大的功勞,但掌管戶部也是有苦勞的,沒有犯什么錯,就這樣換掉的話,恐怕群臣不服。”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立出來表示反對。

  “況且戶部尚書一職位列六部九卿,位高權重,劉晉雖才華橫溢,但比較還是比較年輕,前不久才升從三品,現在又升正三品,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李東陽也是跟著說道。

  他們都以為弘治皇帝是要將佀鐘給換了,讓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陛下,臣以為不妥。”

  “一來劉晉在五軍都督府負責軍制改制,正是關鍵的時候,一旦調離,恐怕影響軍制改制。”

  “二來,劉晉還是太年輕,現在就位居高位,恐怕天下群臣難服啊。”

  謝遷更是著急的表示反對。

  開什么玩笑,讓劉晉來掌管戶部,這還了得。

  這天底下就沒有劉晉做不出來的事情,讓他來掌管戶部,這商人、士紳、大地主之類的都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換誰當戶部尚書也不能換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你們覺得不妥,可是朕卻覺得戶部也如同我大明的軍隊一樣,已經到了必須要改制的時候。”

  弘治皇帝看了看眾人,笑了笑說道。

  你們越是反對,朕偏偏就要將劉晉弄到戶部去,現在換掉佀鐘可能還有點急,但可以先去做個侍郎嘛,干上幾年,干出成績了,到時候再將佀鐘換掉就可以了。

  眼前這個佀鐘,弘治皇帝是越看越不滿意,恨不得現在就讓他滾蛋。

  尸位素餐的家伙,和以前的周經一樣,天天就知道盯著自己的內帑,天天就知道喊自己勤儉節約、輕徭薄賦。

  自己以前是信了他們的話,可是老百姓的負擔卻是越來越重,大明的那些商人、地主、士紳卻是越來越肥。

  最后是他這個皇帝窮的叮當響,下面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最終卻是將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士紳撐的飽飽的。

  嗯,戶部必須要改。

  趁著現在大明局勢良好,必須要將這個局面給改過來。

  這征稅不能只是征收老百姓的稅,商人、地主、士紳的稅也是必須要征的。

  國庫也是必須要充盈起來,朝廷沒有錢,它就什么事情都辦不成,最后損失的還是他老朱家的威信。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眾人頓時就沉默了。

  弘治皇帝顯然是真的很不滿了。

  想一想也是,想辦點事情就說沒錢。

  要是以前的弘治皇帝就算了,他們總是能夠想辦法給懟回去的,讓弘治皇帝老老實實的勤儉節約、輕徭薄賦的過下去。

  可是現在,顯然是不行了,弘治皇帝有雄心,啟用了廠衛,什么事情都知道,而且也是知道了有錢好辦事,對于國庫空虛是極度的不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