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六十四章 凌煙閣 (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貞觀皇儲李承乾

  李泰向東宮投降的消息不徑而走,朝野上下也因此議論紛紛,太子“處理”完家事,貞觀一朝儲位之爭也由此落下了帷幕,那接下來要倒霉的就看誰礙眼、擋道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彈劾太子領兵在西域“肆意妄為”的聲音也一下子消弭于無形,好像從來都沒發生過一樣,那些上了本章的臣子每天上朝也戰戰兢兢的,生怕閑著無事的太子拿他們作筏子消磨時間。

  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元節,李泰的腿也好的差不多了,拄著拐棍的他每天都精神抖擻的與李佑一起到明德殿去點卯,天家兄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和睦之態,皇帝的嘴上雖然沒說什么,但心里卻是著實高興。

  是以,今年特意對一宮兩府撥了一筆款項,專門用來年后修繕宮殿府邸之用,從側面上對向臣工表示,天家手足相殘之事,一去不復返,朕的皇帝要比先帝強,大唐也會在他和太子的手中,千秋萬代傳之后世。

  宣政殿,李世民,招呼著李承乾、李泰、李佑、房杜等臣嘗嘗新茶點,這些東西都是庖廚們新倒騰出來的,并沒有以往的那么糕點只是一味的甜,加了杏仁的有一絲別樣的味道。適合成人吃,不管事怎么著急,也得把肚子墊一墊吧!

  “朕年紀大了,經常追念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崢嶸歲月,所以就想建造一座凌煙閣,將一些功臣形象繪入,以為憂思,以顯人臣榮耀之最。”

  “貞觀于茲十有馀年,之所以盛世如此,斯蓋股肱罄帷幄之謀,爪牙竭熊羆之力,協德同心,以致于此。”

  “我朝立國雖僅三十多年,但功臣頗多,朕身為皇帝,不管是死了得,活著的,都不能忘,今日叫你們來就是想敲定此名單。”

  這個風兒是自打西域捷報入京之后,皇帝就表示過要如此做來彰顯君臣如魚得水的情分,這是個名垂青史的好事,可以顯耀于后世子孫,臣子自然欣然景從,沒一個說不的。

  好事歸好事,可并不是容易那么定下來,老臣都覺得資格夠格,那些死的早的也有在朝為官的子孫幫著喊腔,原本挺明白的事,攪和成了一鍋粥,朝堂也成了他們講述家族功績的祠堂。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一個功臣都可取之處,再聽他們講述當年的諸多不容易,也把皇帝的思緒牽扯到了那段血與火的日子,即便有些人說的過頭了,他的嘴也堵的夠嗆,一句多余的話都說不出來。

  大唐立國之初,李氏就有言在先,厚待功臣,厚待其子孫,李氏與功臣共天下,現在是給功勛之臣定性的時候了,所以都擠破了腦袋往里擠,誰也不想在這么關鍵的時候落人一步。

  “陛下,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舍那個,陛下都是于心不忍的;但恩如榮寵,都應圣心獨運,所以老臣請陛下乾綱獨斷!”

  老房的話說完,立刻就得了殿內不少臣工的贊同,他們這些人是注定要入凌煙閣的,所以不管說多,說少了都是錯。

  一旦在活人、死人之間,挑挑揀揀,一來是顯得不厚道,二來說明私心太重,對于人臣來說,這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只有請皇帝自己決斷,才能顯得公平、公正,所有人的嘴上才能落個消停。

  “是的,陛下,為君者賞罰功臣,皆獨行乾坤,陛下是更古未有的明君,功業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區區小事自然不在話下!”,杜如晦趕緊幫了一句腔,把問題直接圓了回去。

  唉,嘆了一口氣,李世民也只能無奈的點了點,他當然明白房玄齡這手心手背都是肉是什么意思,他就是不好下這樣的決定,所以才召集這次廷議的。

  既然人臣們不好說話,那就讓注定不會入閣的幾位年長的皇子來說,李世民把頭扭向一直都緘口不言三人,指了指李承乾,示意從他開始。

  “兒臣以為,既然是論功績,那自然是我唐臣一視同仁,生死一概而論;而死者為大,兒臣舉薦幾位先故去的功臣,供父皇與諸位重臣參考為用!”

  李承乾說的這幾人是故陜東道行臺右仆射鄖節公殷開山、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尚書左仆射蔣忠公屈突通、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這四人都已經故去,可他們對大唐立國,貞觀盛世,都有這不可泯滅的功績,這樣的人要是都不能入閣那可太說不過去了。

  “回父皇,兒臣以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此四公乃為人臣的楷模,人品,德行皆無可挑剔,當入選凌煙閣。而其他臣工所言的楊師道、岑文本和薛萬徹等人,雖有功績,但獲罪于天,乃我朝士人之恥,不應以功而掩其過也。”

  李泰說這話的時候想到了張亮,同樣都是開國功臣,張亮就因為今年不慎走了一步,就被剝奪了入閣的資格,甚至還比不上楊師道和岑文本這兩個逆臣,由此可見官場上從來都是不講是非的,那無非就是讓這三貨替自己的長輩墊底,用心“歹毒”啊。

  “父皇,兩位皇兄所言甚至,兒臣深以為是,這人雖然故去了,可這情分不能斷不是,活著的功勞再大,也不能槍了死人的地方,有些時候該豁達讓賢一下,這樣才不負幾十年同僚、同袍之情。”,李佑這話說的有意思,從私人的角度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任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這種事,公心和私心,人人都會有,李佑話直接點破了眾人的心事,尤其那些拿著楊師道與岑文本的舊功說話的人,無不黯然低下頭顱,再要拿原來那套說辭說話,那不但占不到便宜,更是容易惹得皇帝的不瞞。

  太子爺把“家事”處理完了就是不一樣,他只是輕描淡寫的把調子定了下來,其他的就都交給魏、齊二王,好人自己做了,夾槍帶棒的活的都交給弟弟們,這招確實高明,他們這些臣子又能說什么呢!

  天才一秒:m.ddbiquge.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