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十一章:大功于朝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唐朝貴公子

  宣政殿中的君臣們焦灼的等待著。

  直到陳繼業入殿,所有人的目光,都極緊張地看著這個小小的鹽鐵使。

  若此事千真萬確,那么……意味著什么?

  甚至還有人幡然醒悟……咦,我家也有鹽井,可是好像……沒有交稅呀。

  陳繼業行禮:“陛下。”

  李世民親自下了玉階,顯得焦灼:“賬目何在?”

  “臣帶來了。”

  陳繼業說話的功夫,李世民已走到了他的面前。

  陳繼業剛剛從胸前掏出簿子,李世民卻已一把搶奪了去。

  李世民沒閑工夫跟陳繼業廢話,拿了簿子,打開,里頭是密密麻麻的賬目……他一目十行看過去,隨即道:“金錢已入庫了?”

  “已入庫封存。”

  呼……

  那么……這錢就做不得假了。

  李世民突然有一種朕怎么才剛開始要大治天下,要超越隋文帝,咋就已經將隋文帝踩在腳下的感覺。

  他呼吸竟有些急促。

  一個長安鹽鐵使司,單一個鹽稅,就可收來十一萬貫的稅,這是何其可怕的事,他抬起虎目,凝視著陳繼業:“稅從何來?”

  “從二皮溝鹽業收來的。”陳繼業回答得很干脆。

  二皮溝……

  很耳熟。

  “是那個二皮?”

  “是的,陛下,不過不是二皮,是二皮溝。”陳繼業很認真的糾正李世民,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連名字都喊不對,以后我兒二皮縣……不,二皮溝縣男還如何立足?

  李世民露出古怪之色:“卿繼續說。”

  “前日,臣率鹽鐵使司上下官吏,前往二皮溝鹽業查稅,這二皮溝鹽業獲利近二十萬貫,根據朝廷所訂課鹽稅法,收稅金十一萬貫二千余貫。昨日,二皮溝鹽業便將準備好的稅金,一并運至長安鹽鐵使司,所以……”

  一下子……

  李世民恍然大悟。

  朝廷雖然允許私人涉足鹽鐵,可是對鹽鐵課收的稅賦極高,這也是許多人紛紛逃稅的原因。

  可是……哪里想到,一個聞所未聞的二皮溝鹽業,居然就繳納了十一萬貫錢。

  這二皮溝鹽業,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們哪里制來這么多鹽,又憑什么一下子暢銷,要知道……這個銷售數目是極可怕的。

  陳繼業道:“說來慚愧,這二皮溝鹽業,正是臣子正泰所建……”

  “什么?”李世民一臉古怪地看著陳繼業:“是陳正泰!”

  “正是。”陳繼業大義凜然道:“臣子一直擔心國家的稅賦,想要為陛下分憂,他無一日,都銘記著陛下將其收入門墻的恩德,經常對臣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陳家……乃是……”

  李世民聽得心亂如麻,他壓壓手:“揀緊要的說。”

  “所以,臣子便買下了鹽湖,改進了鹽的提煉之法,傾盡了家財,每日煉鹽,為的是陛下啊。陛下……臣子煉鹽,不是為了蓄財,是為了社稷……”

  群臣心里也不知該喜悅還是震撼,只是聽到這番話,他們的表情卻都不約而同的繃緊臉,用一種觀察異類的眼神看著陳繼業。

  李世民卻已是震驚了。

  他沉默無言,背著手,在殿中來回踱步。

  隨即,他凝視了陳繼業一眼:“煉鹽之地在何處?”

  “在二皮溝!”

  李世民瞬間明白,為何陳正泰要求自己的食邑要在那二皮溝了,看來那個小子,早就有此打算。

  這個人……真的越來越看不透啦。

  雖為朕的弟子……

  此時……李世民想到陳正泰是自己弟子,居然覺得沒有了違和感。

  雖是朕的弟子,可他的能耐,實在不容小看。

  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

  因為李世民想到了一個更讓他濃厚興趣的事:“正泰所煉的鹽,就是那白鹽吧?”

  “正是。”

  李世民又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一次……他又震撼了。

  當初陳正泰獻白鹽,李世民還當這白鹽是稀罕物,是陳正泰費盡心機搜羅來的,只有像自己這九五至尊,方才可以品嘗,所以……他的心思,只是放在了滿足口腹之欲上。

  畢竟……皇家享受的奇珍異寶,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現在……生意做的這么大,這唯一的可能就是……白鹽竟可大規模的生產。

  李世民虎目一張:“二皮溝這些時日,煉了多少白鹽。一斤白鹽,售價幾何?”

  “三十萬斤。一斤售賣四百文。”

  果然!

  而殿中群臣,已是嘩然。

  他們心知肚明,這一下子………那些鹽井算是徹底的完了,要知道,人家的鹽比你的好,價格還和你相當……這就難怪,二皮溝鹽業能夠異軍突起了。

  李世民卻禁不住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

  他此時已是狂喜,哪怕他想假裝自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可此時也不禁情緒激動,不能自己。

  他所憂慮的,不恰恰是世家大族霸占了鹽井,而這些擁有暴利的鹽井,朝廷竟無法收取他們的稅賦。

  其實世家的問題,早已有之,隋朝的時候,皇族就曾想收回世家的利益。

  可因為操之過急,最后遭到了反噬。

  而如今大唐建立了起來,李世民豈不對這鹽稅心心念念,暴利被世家所牟取,國家卻沒有錢糧,這不是長久之計。

  只是……有了隋朝滅亡的前車之鑒,對此,李世民顯得格外的謹慎,可他哪里想到,如此棘手的問題,居然被陳正泰輕松化解。

  居然可以從那取之不竭的石鹽里低成本的煉鹽,打破世家壟斷之后,甘心繳納重稅,這是利國利民之舉啊。

  李世民四顧左右,看著殿中群臣,群臣有的歡喜,有的默然,各懷心事,李世民便道:“正泰此舉,深得朕心。”

  深得朕心四字出口……便將某些人對陳正泰的敵意消散了個干凈。

  這意思是……誰若因為利益受損,而對陳家報復,那便是和朕過不去。

  李世民繼續道:“他是朕的弟子,能有此功績,令朕欣慰。”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咀嚼著李世民的話,心里想……陛下此言……已算是拍板了,這是當著群臣的面,認可了陳正泰天子門生的身份。

  陳繼業心里一塊大石也算落地。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家兒子煉鹽,觸動了太多的利益,引發反噬,而現在……有了李二郎這番話,算是陳家有了自保之力,哎呀……居然能有幸抱住李二郎的大腿,這真是……柳暗花明,陳繼業一下子打起了精神:“陛下……此鹽……叫做謝師鹽。”

  “什么?”李世民奇怪的看著陳繼業。

  陳繼業一臉很忠厚的樣子:“這是吾兒取的名字,此鹽煉出,利國利民,百姓們平價買了此鹽,無不歡欣鼓舞,都說此鹽的好處。吾兒卻常常對人說,這鹽之所以煉出,憑借的乃是出于弟子對自己恩師的感激涕零之心,正因為有了陛下的鼓舞,臣子才廢寢忘食,因此……此鹽取名謝師鹽,便是要讓天下人知道,此鹽能夠煉出,都是因為臣子想要報答陛下的恩情啊。”

  居然還有一段典故。

  有了這段典故,豈不是全天下的人買了此鹽,便不禁要想到這一段佳話。

  李世民覺得這番話,說到了自己心坎里去了,不過……

  李世民雖是心里大喜,卻終究開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面上不露聲色的道:“唔,他有此心,是好的。”

  這輕描淡寫的話,舉重若輕,在旁人看來,只仿佛陛下有于名利如浮云一般的灑脫。

  李世民隨即道:“長安鹽鐵使司,此番也有天大的功勞,卿家辛苦啦。”

  “臣若能報效陛下,何勞之有?”

  李世民隨即看向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如此大功,理當敘功,朕要親下旨意予以褒獎,朕能得陳繼業這般的肱骨之臣,何愁天下不興呢,吏部早早擬定章程,送至御前。”

  長孫無忌突然心里有些許小小的嫉妒起陳家這群厚臉皮了,他定了定神,躬身道:“喏!”

  李世民又好好的夸獎了陳繼業一番,這一番的夸獎,群臣們心里都有數了,這位長安鹽鐵使只怕很快就要平步青云,扶搖直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