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07章 上天只為摘椰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宋膽

  趙維心懷忐忑,瘋了一樣往城外趕。

  身后跟著一眾官員和相公,當然,還包括徐良,還有亦思馬因,這些已經和女色說拜拜的工匠。

  而這一路上,趙維那個心情就別提了。

  說實話,他是懵的。

  一個勁兒告訴自己,別太當真,否則容易失望。

  也不怪他患得患失,實在是...是王五郎報上去的那幾項專利,太不像真的了。

  “熱囊升空技術?”

  “難道是熱氣球?發展到哪一步了?是大號的孔明燈?還是解決了材料問題、燃料問題,以及結構問題?能不能載人?能飛多高?”

  無數個念頭在趙維心中升起。

  熱氣球這東西,趙維當然也想過。而且在宋朝就有原理,孔明燈就是。

  但是,把一個用紙糊的只有一丁點大的東西,變成可以載人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其中的難度不低。

  這個王五郎敢把它申請專利,那應該是有些突破的吧?

  當然,是不是抄的,趙維已經不關心了。

  這東西要是真能造出來,真能把人帶上天,那就是鯨魚。

  至于后面的那些,什么脂水煉清火油、什么硫化橡膠...他都不敢想,肯定不可能!

  一個種椰子的老農,要是能把這些尖端的技術搞出來,那亦思馬因他們就趕緊回家哄孩子算了。

  丟人!

  脂水是什么?就是石油,后世號稱工業血液的重要原料。

  在北宋時期,便由沈括率先設想了其用途,并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為之。

  趙維都不敢想,那滾刀肉不會真的把汽油、柴油煉出來了吧?不可能啊?

  要是真煉出來,那可就抄上了,因為中美洲油也多啊!

  北邊的墨西哥灣,東南邊的委內瑞拉,那可都是后世的產油重地,一點都不弱于中東。

  而且,開采難度幾乎等于零,有個桶就能采油。

  委內瑞拉有石油湖,不用鉆探,油就在地表。

  之前沒提,那是因為沒什么用處,反正煉油技術太遙遠。

  越想越心癢癢,“他不會真煉油了吧?”

  至于橡膠硫化,那更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

  很多人不知道,美洲出產橡膠,但這是原始乳膠,也就是“生膠”。

  這種從樹木中得到的樹膠中原也有,只不過產量和品質沒有美洲的好罷了。

  到了巴拿馬之后,橡膠供應大大提升,但是距離后世那般的橡膠產品應用,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生膠的價值其實不大,粘稠、不易定型,而且面對冷熱環境的性能也是極差。

  冷一點,就變脆變硬。熱一點,就變粘,甚至融化。

  像后世應用的那些密封材料、輪胎、絕緣材料,包括防水防護的產品,幾乎無法用“生膠”來生產。

  只有經過特殊加工之后的熟膠,才能實現結構穩定、耐冷耐熱、不易發粘的優良特性。

  趙維也想過改良橡膠產品,可是,一來,他是真的一點都不懂;二來,這屬于化學領域,大宋的那些道士勉強懂一點化學,但完全不成體系。別說改良橡膠了,先把基礎打好再說吧!

  他有點不敢相信,這個王五郎不會是穿越的吧?

  不會吧?要不一個椰農哪來的這本事,把橡膠也搞定了?

  當然,王五郎的專利后面還有一大串兒,但趙維已經不在意了。

  多半是充數的,畢竟那貨干得出來這兒事兒。

  就像那個“可燃氣制備”,這個一看就是抄的。

  這個趙維熟啊!只要從四川出來的,都不陌生。

  因為可燃氣,也就是天燃氣這東西,蜀人已經應用好幾百年了。

  趙維甚至在剛進四川的時候,在利州見過百姓廢棄的“氣井”。把天燃氣從地下引到各家各戶,就和后世的天燃氣管道是一個性質。

  只能說,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低,很多在后世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古人都曾經試過。

  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不成系統,用了也是稀里糊涂的,慢慢的遺忘在時光長河之中。

  像是什么天燃氣、石油、孔明燈,沒有人去深挖其價值,也就僅僅止步于此了。

  但是,也沒辦法,這是基礎累積不夠的緣故,不是一個穿越者就可以改變的。需要亦思馬因、阿瓦老丁,包括徐良、趙友欽、鄧牧這些人一點點的去完善,去累積。

  至于這個王五郎,趙維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情況。

  但是在他看來,三項最有價值的技術,熱氣球、石油冶煉和橡膠硫化,只要有一項是真的,那就是撈著了。

  那他這個專利司開的就不虧,也沒人敢再輕視專利的概念。

  “操!!”這事兒就不能想,越想越急,趙維不由加快了腳步,還不忘絮叨,“這個王五郎...到底怎么個情況啊?”

  身后眾人也是無語,以前寧王是莽但不瘋顛,今天這是怎么了?瘋了?

  張世杰一邊小跑跟上,一邊看向幾位相公,“這個熱囊升空到底有什么用?各位知道嗎?”

  陳老爺聞之搖頭,“誰知道呢,問寧王去!”

  現在,可能也就寧王殿下和那個王五郎知道熱囊升空到底有啥用。

  而且,相公們不知道的是,趙維心里關于熱氣球的應用,肯定和王五郎不樣。

  王五郎的熱氣球其實只承載著兩個任務:

  一是,幫王五郎摘椰子;

  好吧,王五郎這個人還真沒什么大本事,他就是個椰農,世代椰農。

  在百多年前,高宗還沒南渡之前,王五郎的曾曾祖父也是讀書人,同進士出身,在朝中的出任小官兒。后來犯事兒了,被發配到了涯州。

  別誤會,這個涯州可不是崖山,而是后世的海南三亞,大宋的最南端。

  之后,王五郎的曾曾祖父就再也沒回到中原,在涯洲落地安身。

  幾代之后,徹底中落,早沒的文人底蘊。

  王五郎也就小時候識過幾個字,安心打理祖上留下來的椰林。

  在海南采椰子不是用人力,而是用訓練出來的猴子。讓猴子爬上參天椰樹,把椰子采下來。

  所以,王五郎除了種椰子之外,最大的本事就是訓猴。

  但是,隨著大宋到了美洲,他就悲劇了。

  椰子由著他隨便種,但是猴子沒了,采椰子成了個大問題。

  人工采集,風險太大,爬上爬下一般人干不了,王五郎又付不起太高的傭資,怎么辦?

  只能另想辦法。

  好在他思想活絡,一年八月十五,見大宋百姓都在海邊放燈,寄托思鄉之情。其中自然有孔明燈。

  王五郎一看,這玩意好啊,能上天!要是做的大點兒,下面用繩子綁著,不就能飛到椰子樹頂了嗎?不就能采椰子了嗎?

  于是,王五郎說干就干,開始琢磨怎么造一個大號兒的孔明燈。

  也正如趙維所想,把孔明燈做大,做到能載人的地步,不容易,會面臨很多問題。

  首先,是材料問題。

  紙糊的肯定不行了,得用薄紗或者輕便的絲綢。但紗也好,絲也罷,都有透氣性,所以紗絲之上還要附著一層乳膠。

  這樣一來,原來的孔明燈就變成了一個氣囊的模樣。

  解決了材料,之后就是燃料。

  得有一個足以將大號孔明燈中的空氣加熱的火源,這用原本的蠟燭就不行了。

  王五郎便開始試驗各種方法。

  用木柴?

  不行,火力不大。

  而且,用銅鐵的柴桶裝著燒,火力更小。不用深東西裝著,火力倒是大了,可是下面要載人的,腦袋頂上燒著柴火那還了得?

  況且,火柴不穩當,稍稍一偏,就散的到處都是。燒到人不說,還把造價不斐的球囊也給點著了。

  于是,為了尋找一種替代蠟燭,且比木柴火力更盛的燃料,又成了難題。

  王五郎這時候還沒意識到,他已經在科研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原本就是想造個載人的孔明燈采椰子,可是到了后來,他已經徹底魔障,椰林也不管了,家產都耗了進來了。

  這時候的他,想飛!

  他想用他造出來的熱囊飛到新崖山的天上,去俯瞰大地;他還想用這東西飛越大洋,回涯州的老家看看。

  他發現,種椰子非他所好,現在才是。

  沒日沒夜的試驗,讓他更加癡迷于此。

  其間,他也試過很多方法。

  比如,從朝廷的火藥工坊偷出了照明彈的配方,想用照明火藥代替燃料。

  結果,偷的不夠全,只有配料,沒有流程。只知道要橡膠、硫磺和硝石,怎么弄出照明藥,還得一點點的試。

  那就是試!

  王五郎這人一根筋,想干什么事兒就必須干成,不然覺都睡不著。

  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照明藥沒試出來,他卻把熟膠試出來了。

  一次,生膠和硫磺已經配好了,才發現沒有硝石了。

  兩樣東西放在鉛鍋里,他便跑去火藥坊那邊弄硝石。

  結果走的急,鉛鍋就放在灶邊上也沒注意,等到他回來的時候,鍋底已經形成了一層又硬又結實的膠皮。

  這就是王五郎版硫化橡膠的由來。

  和后世的查爾斯·固特異一樣,由一個完全不懂化工的人,在偶然的情況下獲得。

  得到硫化橡膠的王五郎也沒當回事兒,他得心思還在熱氣球上,依舊試驗著照明彈藥。

  最后,他成功了,但也失敗了。

  成功在,把照明彈藥試驗了出來;失敗在,這東西沒法應用在熱氣球上,燃燒的時間太短。

  而這期間,王五郎不但家財所剩無幾,更是事故頻出。

  短短一年,他家里失了六次火。但幸好都及時撲滅,也未波及四鄰,可是潦倒之態已然顯露。

  不過,他不在乎。

  現在,他心里就剩下一個熱囊,一個能把他帶上天的熱囊。

  照明彈藥失敗之后,王五郎便馬上又把目光落到了另一種神奇的燃料上——丹火。

  丹火是道家的稱呼,簡單來說,就是道家丹士煉丹用的火焰。

  這個火可是柴火,也是煤火。

  當然,最高端的煉丹師可以無中生火,制造真正的丹火。

  怎么造呢?

  王五郎找了好幾個道士,終于得到了真傳。

  用西域王水浸泡銅鐵,銅鐵被酸腐蝕之時,可得至純精氣,遇火便燃,火力極盛,且不留污物。

  再將丹爐置于火上,便是最好的煉丹之法。

  王五郎覺得,這東西肯定能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