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72章 局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宋膽

  能不能打?

  這即是一個問題,也可以說不是問題。

  真金父子一文一武絕非等閑之輩。即非莽撞愚勇之輩,更不缺少背水一戰的勇氣。

  孛兒只斤家族五代人杰,橫掃歐亞憑借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能不能打?要打到什么程度,要看父子二人對新都城的重視程度如何,愿意不愿意為此付出代價!

  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溫尼伯湖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乃北扶桑之咽喉要沖,這一點無論是真金、那海還是大宋都看的真切,否則也不會有今日的局面了。

  所以,不到萬不得以,大元不可能把這里讓給大宋。

  可以說,誰在這里站穩了腳跟,誰就占得了先機。

  這一仗...要打!

  父子二人幾乎沒有任何交流便已經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

  而正在此時,帳外,南哥兒沖了進來!

  “父王!三哥...”

  “宋人就要打過來了,你們莫要驚慌!!”

  南哥兒滿眼急切,不無擔憂,一雙靈動的眸子頗有幾分陰郁。畢竟是女孩子,年紀又不大,得記大宋攜八十萬大軍殺來的消息,還是穩不住陣腳。

所以她跑來了,擔心父親和兄長也慌了心神。畢竟八十萬啊  這個消息太過震撼,不但說明大宋的實力已然今非夕比,南哥兒還想到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以往大元從宋廷得到的情報有著很大的謬誤!甚至是錯的離譜。

  想來父親和兄長定是驚懼,便急急忙忙的跑來了。

  “大戰當前,咱們一定要穩住!”

  此言一出,真金和鐵穆耳看著認真無比的南哥兒,卻是笑了。笑的很是開懷。

  也不多言,更不驅趕南哥,二人簇首于山河圖前,低聲討論....

  南哥兒在一旁看著,不敢摻言,心中卻是安定不少。至少二人比自己想象的要穩重得多。

  討論,持續甚久,其間還把三軍將領分批傳入,了解各處細節。包括那海的將領。

  直到夜入三更方有定計,而南哥兒為二人準備的餐食早已經涼透。

  “不是不能打!”鐵穆耳悠悠開口,下了結論,“雖說艱難,但宋人也非不可戰勝。”

  “他們最大的問題便是,主力悍勇之卒只有十萬余,其它皆為土人游勇,若能分而決之,守下新都也非難事。”

  鐵穆耳雖然也年青,但尤善軍陣。又是忽必烈從小一手調教。已經看出大宋的弱點。

  八十萬軍,看似浩蕩,但主力太少只十萬多人,說白了,要是把那海的殘兵也算上,還不如大元實力雄厚。

  但是問題也不是沒有,就是那海的十萬殘兵。

  那海雖然表明了態度,可那畢竟是欽察和察合臺兩汗的親軍,元朝想如臂使指一般任意驅使,不太容易。想讓他們像大元勇士一般悍不畏死,更不容易。

  鐵穆耳抬頭看著親爹,“問題就在于,能不能盡可能的利用好欽察聯軍。”

  對面的真金皺眉想了想,泰然道:“好辦!想辦法讓宋人分兵,那是你的事,十萬欽察聯軍就交給為父!”

  軍中的事兒,鐵穆耳比真金有發言權,可是玩弄人心,聚攏士氣,真金卻是有他的長處。

  一直靜靜看著的南哥兒,突兀出聲,“父親和兄長別忘了,還是女兒呢!”

  二人一愣,偏頭看向南哥兒,“你?”

  “對呀!”南哥兒前起胸脯,一臉傲然,“別忘了,女兒也姓....孛兒只斤!”

  孛兒只斤家族,無論男女都是好樣的!

  兩日之后,趙維引大宋雄獅,終于進入溫尼伯湖區域,于新都城址以南三十里扎營。

  出于直覺,趙維并沒有一鼓作氣的直攻新都城元營,而是將個匯總,穩中求勝。

  而在趙孟禧的運作之下,各方面的信息盡數匯聚,還真就讀出些不一樣的味道來。

  就在大宋行軍的兩天之中,元軍之中動作不少....而且都是大消息。由不得人不重視。

  第二個消息就是那海入營便被真金識破,如今已經成了階下囚。

  “真娘賊!!”氣的江鉦暴粗話,“韃子果然靠不住!”

  那海玩的是陽謀,都是罷在明面兒上的,以至于誰都看得出來這貨和真金是在演戲。

  但是沒辦法,就像那海料想的那般,誰都不想他死,即使知道他回去可能會出幺蛾子,也一樣會放了他。

  事實上,趙維也好,大宋的相公、王爺也罷,在放走那海的那一刻開始,已經把他轉換陣營列入了選項。不奇怪。

  之所以現在重視是因為大伙兒很好奇,真金要怎么掌握那十萬殘兵。

  而情報中也給出了答案...

  分兵!

  真金父子把十萬人分成的若干支隊伍,分屬不同的位置。讓這十萬人互不相聯,很難形成整體。

  而第二個消息便是分出來的欽察聯軍干什么去了。

  先說結論,真鑫沒有選擇退走,決定死守新都!

  但是守歸守,兩父子也沒打算把所有籌碼都押在新都。

  無法參與大戰的農戶撤走了,由鐵穆耳的晉王府座下將領,帶一萬欽察聯軍,以及十萬農戶,撤到了溫尼伯湖東北的哈得遜河沿岸,顯然很怕此戰敗北,把只事生產的百姓也搭進去。

  那可是元朝在扶桑立足的根本。別的不說,只看忽必烈選的這些人就知道了。幾乎全都是蒙古族本族農戶,最次也是色目人種。

  除此之外,鐵穆耳領兩萬元朝精銳,兩萬欽察聯軍,一共四萬軍士,離新都城向西北方向行軍,目的暫時不明。

  魯國公主南阿不剌(小名兒:南哥兒)領四萬欽察聯軍,離新都城向南行軍,目的不明....

  太子真金坐鎮新都,總領剩下的所有軍卒,共十萬大軍(三萬欽察聯軍、七萬探馬赤軍),正面迎擊大宋。

  “嘖嘖....”各方情報匯總,聽的江鉦等人直砸吧嘴.....

  “真金這是要拼了?連公主都派上陣了?”

  雖然趙孟禧在新都城的情報底蘊不太給力,不過不需要詳細,也知道。

  鐵穆耳兄妹,各領四萬人馬,從兩個方向離開新都城,是想側翼包抄!打大宋一個措手不及!

  趙維皺眉不語,側翼包抄?有那么容易嗎?

  他總覺得這里面不太對....

  把情報詳細看了一遍,大伙兒又習慣性的開始參謀會議,共同討論。

  趙維,“咱們有八十萬人,只靠兩只四萬人的小股部隊就要包抄擊擾?真金沒這么蠢吧?”

  趙與珞卻道:“也不是蠢,其實還是有這個可能的....那海回去之后,不可能不說我宋軍的情況。真金一定知道,咱們只有十萬漢軍,剩下的都是初入戰場的殷人。對于他們來說戰力不強。所以分而擊之,也是良策。”

  說到這兒,趙與珞又道:“元人想讓我們分兵,表面上咱們只要不去理會,真金的計謀自然落空。可本王看來,也不是不能隨了他們的心意。”

  江鉦一怔,“怎么講?”

  趙與珞,“殿帥且看,元人讓咱們分兵,主要還是看大宋兵源有別,參差不齊。說白了,他們的主力部隊其實比我們多,還有火器,不虛大宋。但沒有殷人輔戰,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劣勢。”

  “真金父子,的算盤很簡單,如果能調動我們的主力漢軍,那是最好,哪怕只有一兩萬,正面新都城的壓力就小了不少。就算不分主力漢軍,把輔戰的殷人勇人引走,也是穩賺不賠。”

  “畢竟我們清楚,殷人戰士雖是勇猛,可是對上戰陣有素,裝備精良的蒙古大軍,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要是分兵迎敵,即便敵方只有四萬人,也不敢對等出戰,起碼要數倍之敵才能穩妥。同樣也可以減輕正面的壓力。”

  萊加和多林刺等人也在這兒坐著呢,趙與珞說的很委婉,給他們留了面子,其實....

  其實就是他們沒法和蒙古人打!四萬人的小部隊,用趙與珞的眼光來看,沒個十萬二十萬,都別想吃下來。這可不是血頭在山溝里陰人的時候了。

  大平原、大軍團作戰,蒙古人的游騎戰術,一打一個準兒!殷人的散漫戰法沒法對抗的。

  江鉦聽的連連點頭,趙與珞不愧帶兵多年,分析的還是很透徹的。

  只是他不太明白,這樣的情況就更不能讓元人如意,最好的應對就是不分兵,可趙與珞為什么還說可以隨了心意呢?

  一拱手,“愿聞成王高見!”

  趙與珞一笑,“因為我們的兵力有參差之別,元人也是如此啊....”

  解釋道:“別忘了,元軍和欽察聯軍也是戰力不同的。”

  江鉦先是一怔!隨之釋然,“火器!!成王說的是火器!”

  “沒錯!”趙與珞點頭,“真金就算把那海的十萬兵吃的再死,也不敢給他們火器!這也是他只憑分兵就能控制這十萬人的底氣。”

  “沒有火器的蒙古大軍,就算很強,也有限度。殷人勇士不是對付不了。對我們的威脅也是最小。”

  “大家來看。”趙與珞指著地圖上的元人進軍方向,“真金一共分兵四處,一是領農戶撤離,二是鐵穆耳親帥的兩萬元軍,兩萬欽察聯軍。”

  “三是魯國公主的四萬欽察聯軍,四是真金統帥的三萬聯軍和七萬元軍。”

  “如此一來,哪里有火器,哪里強,哪里弱已經是一目了然了。”

  “魯國公主和農戶這兩隊,沒有元軍,也就是沒有火器!真正有危險的是鐵穆耳和真金的這兩隊。”

  眾人下意識點頭,確實一目了然!趙孟禧喜道:“皇叔的意思是....咱們可以酌情應對,像是鐵穆耳之軍,有元軍主力,有火器,對我們威脅最大。”

  “別看只有四萬人,可是殷人兄弟上去,多少都不夠填!所以咱們要派漢軍火器營去迎敵。”

  “不!!”說到這里,趙孟禧又把自己推翻,“迎什么敵?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迎擊這一隊,他們要來就來好了!咱們有人數優勢,被其夾擊也不懼怕。”

  又指南哥兒那隊和農戶,“而這兩隊就不一樣了,沒有火器,威脅不大,反而可以主動出擊,吃掉他們!”

  “不!”卻是江鉦一擺手,“魯國公主,根本就不用去管!”

  “對!”趙與珞也點頭,“四萬欽察聯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用漢軍劫擊分散正面力量,用殷人兄弟又代價太大!隨她去便是!”

  “而這里.....”趙與珞指著后撤的十萬農戶,“這才是一塊肥肉!!”

  沒錯,說來說去,趙與珞終于揭開了謎底,他的目標...其實是那十萬農戶!

  只有一萬欽察聯軍協同,幾乎沒有戰力,不吃它吃誰?

  更重要的是,打掉這些農戶,元朝在扶桑就如無根浮萍,失去了發展的本錢。對兩國對抗有著更長遠的意義。

  趙維一直在旁邊聽著,沒有插話。對于軍事上的事兒,他有自知之明,不如親爹和江鉦。

  而眾人討論的方向他也是認可的,只是有諸多細節還需認證。

  見大伙兒差不多討論出了結果。

  趙維終于開口,“首先....情報是否絕對可靠!”看著趙孟禧,“你要馬上去驗證!!不容半點馬虎。”

  “真金萬一在哪里給咱們下個套怎么辦?”

  “別的不說,農戶之中混雜的元軍火器營怎么辦?就等著咱們上鉤也不是沒可能。”

  “還有,都在輕視魯國公主,萬一她和鐵穆遙正好反過來,她帶的是元軍加聯軍怎么辦?”

  “再者,大戰當前,事關兩國未來,真金有沒有可能破釜沉舟,給聯軍配發火器?”

  “這不是不可能,否則那海為什么這么輕易的就投靠了元人呢?真的是他心眼多嗎?”

  “還有!!”

  “你們覺得分兵之計,真的就這么簡單嗎?萬一元人還有別的意圖,我們沒猜到怎么辦?”

  “所以,確定鐵穆耳兄妹到底誰的隊伍中有元軍主力和火器之后....盯緊這他!!即便不分兵對抗,也要時時知道他的動向!”

  趙孟禧瞪眼看著趙維,難得他在此刻還能如此冷靜,當下不敢再遲疑,“好!我這就去查!”

  趙孟禧認真起來了,這回拼了。

  寧可暴露新都城的暗線也要把趙維提出的這些疑問查個一清二楚!

  當然,而到了這個地步,大戰將至,再藏著也沒有必要了。查!徹查!把情報坐實。

  一日之后,消息傳來。

  全部無誤!

  農戶大隊確實只有一萬聯軍,沒有任何火器。

  魯國公主的四萬之軍,也確實都是聯軍,除了公主殿下身邊的一營侍衛配備了火器,欽察聯軍連火藥渣子都摸不著。

  倒是鐵穆耳,帶走的兩萬元軍,全是炮卒、以及一窩蜂火箭營!!

  至于兄妹二人是不是包抄,卻是沒有實證。

  元營中的消息確實就是包抄宋軍,目的是讓大宋分兵抗之。也沒有別的圖謀的跡象。

  但此事只真金、鐵穆耳、南阿不剌三人謀劃,別人誰也不知道!

  為了謹慎起見,只能當是懸而未決。

  趙孟禧也是依趙維所言,盯緊威脅最大的鐵穆耳,時時回報。

  甚至為了穩妥,飛艇都不藏著了,趙孟禧調動所有飛艇,輪流監控。找到鐵穆耳所在,天天在人家腦袋上懸著。走到哪跟到哪兒!

  兩兄妹那邊暫且放下,其它事務有了準確消息倒是可以實施了。

  如事前所定!大宋準備奇襲元人農戶,只是由誰去打這一仗卻有爭論。

  萊加想去....血頭也想去。

  多林刺和趙長河都有這個心思。只等趙維定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