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七章 林麓書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一個劍仙娘子

  林麓書院位于望闕東城外。

  深藏于數百里處僻靜優美的林麓山中。

  毗鄰離瀆。

  可謂是一面依山,一面伴水。

  林麓書院乃是望闕洲的兩座儒家書院之一。

  千年弦歌不絕,文脈延綿。

  占據望闕洲半數儒脈道統。

  是一洲山下儒生夢寐以求的讀書圣地。

  從林麓書院走出的讀書人。

  有治國安邦、匡扶社稷的雄才,有文章錦繡、學識淵博的名儒,還有志趣高雅、隱于山水的孤士。

  在山上仙家豪閥或山下世俗王朝傳播儒道、爭斗百家。

  在趙戎看來,林麓書院就是中州文廟建立在望闕洲的“燈塔”。

  雖然玄黃界諸子百家、詰問爭鳴的風暴漩渦在遙遠的圖南洲。

  但是天下其它數洲亦是被風暴掀起的大浪拍擊。

  光是趙戎一路走來,途徑那些國家王朝,所見過的被王朝統治者獨尊的學派,就不下十種,儒道只是其中之一。

  其它百家學派亦在望闕洲有所布置。

  不過據趙戎觀察,林麓書院與思齊書院源源不斷培養的讀書人,還是讓儒家成為望闕洲山上山下的幾個顯家之一,崇儒風氣頗為盛行。

  關于它的建立。

  傳聞是最初有一位儒家圣人帶領弟子游學,從中洲遠游至這處天涯海角。

  敬遵至圣先師“君子見大川必觀”的教誨,停步觀水。

  那位儒家圣人若有所悟。

  便留下弟子,在這兒建立書院,傳承文脈……

  這一日上午。

  風和日麗,山林間,鳥聲如洗,空氣清新。

  不遠處的大江滾浪之聲隱隱傳來。

  趙戎深呼吸一口氣,從馬車上跳下。

  他回頭一笑。

  “小宛姑娘,幸苦了。”

  坐在馬車上的盧宛,瞧了眼昨日消失了一下午,入夜才回來的趙戎,總感覺他好像和之前有些不同。

  但又說不上是哪兒不同。

  還是和之前一樣一身簡易儒衫啊,嗯,好像腰間的那對好看的玉牌不見了,而且今天還突然背了個書箱,這是要去林麓書院求學?

  她曾經也帶過幾個信心滿滿的出手闊綽的書生來到這兒,不過大都……

  盧宛搖了搖頭,不再多想,轉而笑容清婉道:

  “趙公子若是要趕遠路,搖那枚鈴鐺即可,告辭。”

  趙戎輕輕點頭,擺擺手,轉身離去。

  不多時。

  他穿過了一小片山林。

  抬目,遠方是一片規模龐大、嚴謹規整的建筑群。

  書院外部顯露其清水山墻,灰白相間,格外清新明快。

  它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層層疊進,錯落有致。

  又被林木遮掩,以及亭閣點綴,山墻起伏,飛檐翹角。

  總體樸實莊重,典雅大方。

  在趙戎眼里構成了一副山水相融,悠然合一的寧靜幽美畫卷。

  趙戎目光新奇,背著書箱,腳步加快。

  書院雖隱于郊外的幽深山林之內,追求恬淡閑適的讀書環境,但它的周圍也有人間煙火。

  畢竟這整座書院的先生學子不少,遠道而來的求學書生也極多。

  不少露天酒館、典雅客棧、紙墨書肆、文玩古店等建筑稀稀落落點綴在書院附近。

  是一處頗為熱鬧的小集市。

  當趙戎遠遠走來,并不起眼。

  因為周圍有很多與趙戎一樣的書生。

  不過有的風塵仆仆,衣著寒磣,有的錦衣繡服、華貴無雙。

  但是看樣子都是來求學的。

  趙戎躋身人群中,左右觀察了下,探手向后,不動神色的將書箱上那面繡有“林麓”字樣的旗子收了起來。

  因為掛這旗子的書生太多了……

  他眨了眨眼,感覺要進這林麓書院好像有些不容易啊。

  不過……

  趙戎左右瞥了兩眼,歪嘴一笑。

  我們不一樣。

  不一會,他便來到了林麓書院的大門前。

  只見書院并沒有趙戎想象的那么宏偉高大,甚至比曾經趙戎所在的大楚國子監的大門還要不如。

  它莊重樸素,沒有什么雕飾彩繪,而是點綴素雅。

  一眼看去,平平常常,一點都不像一座享譽一州的儒家書院的排面。

  不過趙戎覺得這樣其實才是最有排面的。

  書院大門外貼著一副對聯。

  獨幽有材;于斯為盛。

  橫批:林麓書院。

  有氣勢。

  他輕輕點頭。

  很好,和本公子一樣做人低調,做事高調……

  只見書院大門的人流并不多,只偶爾進出一些身著制式衣衫、佩戴玉璧的儒生。

  這些應該就是書院士子了,聽林文若說,書院士子都會佩戴玉璧。

  趙戎發現大門外的人好像并不多。

  他左右張望,有些奇怪。

  不是聽人說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山下書生來這兒求學嗎,剛剛路上的書生也挺多,怎么一到書院門口就沒了?

  趙戎覺得不對勁,四處轉了轉。

  好一番打聽后,才得知,林麓書院今年招收弟子的考核在不久前已經結束了。

  甚至新弟子的入泮禮都已經在幾日前舉行完了。

  這三年一次的,雖然極為嚴格,但也是最有可能進入林麓書院的機會已經過去。

  很多沒選上的落第書生,都心灰意冷的回去了。

  當然,也有不少書生并不氣餒,還是會留在林麓書院附近尋找另一種渺茫的機會,比如……被某位書院先生看重,舉薦入書院。

  而之所以大門口沒有書生等待,是因為林麓書院的先生們一般都不會走正門的,而是日常從北邊的側門進出。

  趙戎恍然,還有這種道道?

  他循著大致方向,繞著書院走,不一會便趕到了一處側門。

  遠遠看去,人頭攢動。

  趙戎走近一看,入目處全是和他類似的書生,衣著大致一樣,神態各異,此時正在側門前翹首以盼。

  他饒有興趣的打量了四周一會。

  側門周圍風景優美,本是一處幽靜之地,只是等的人太多了,便也沒了那份雅致,熱鬧非常。

  側門正對的是一片竹林,趙戎走去細碎的樹蔭之下,沒有和前面的那一大群書生們一起擁擠在門前。

  竹林下,趙戎的周圍也稀稀疏疏或站或坐著一些書生,似乎是在休息。

  趙戎瞥了眼前方強破了頭的人群。

  所以說,都是在等書院先生出門,然后各憑本事?

  他眉頭一挑。

  可是你們擠這么前,有啥用?

  趙戎悠哉的在后面等待了起來。

  慢慢的,日上中天,已經接近正午。

  可那一扇緊閉著的簡素到連副對聯都沒有木門還是沒有打開。

  書院內沒有人出來。

  可擁塞在門口的人群都很安靜,幾乎無人交流,都在靜靜等著。

  并且除了少部分是結伴的人外,大多數書生看樣子都是一個人來的,看向別人的目光或多或少帶著一些冷淡與戒備。

  趙戎也不急,他站在樹蔭下,一邊目光緊盯著那扇木門,一邊取出干糧與清水,吃了起來。

  場上好像就他一個人在吃午飯。

  四周有不少人注意到了他,不過目光大多是打量了幾眼,便移開,沒什么表情。

  趙戎咬著干糧,將這一切都盡收眼底。

  嗯,這些人都正午了,還不出補充糧食……看來書院先生快出來了,是下課了嗎?估計是了。

  趙戎瞧著周圍人認真盯著木門的神色,隨意的想著。

  正在這時。

  吱扭———

  木門被人從內打開。

  人群瞬間沸騰起來,前方不少人都面色一變的向前擠去……

  趙戎放下手中干糧,剎那間站起眺望。

  只見。

木門被  完全推開后……沒人?

  趙戎踮了踮腳。

  哦,有人。

  他的目光勉強穿過眾人的頭冠,瞧見了一個略微低矮纖瘦的身影。

  那是這個藍衣小書童,唇紅齒白……

  呵,就是個丫頭。

  趙戎撇嘴,這路數他見多了,可是……

  咦,門口的那些人見了那個小書童怎么都在后退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