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58章 風起云涌、阿卜抬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泰晤士報:在明帝國主義分子的煽動下,匈牙利分離主義者實施暗殺行動,對此等惡行,文明世界表示一致譴責。

  巴黎日報:卑鄙無恥的獨夫,踐踏秩序的罪人,引狼入室的愚者,貪得無厭的賭徒,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死有余辜。

  德意志太陽報:德意志帝國監國皇太孫威廉二世已經繼位,他聲稱將讓愚蠢的草原人付出代價。

  新羅馬帝國報:亞歷山大二世陛下宣布將派出皇室高級成員出席德皇葬禮,在表達哀悼的同時,更將致力于修復神羅與東羅之間的裂痕。

  大明時報(海外版):明獨同盟的奠基人之一,偉大的反英畜戰士,朱富貴陛下的親密戰友,大明人民的老朋友,獨高祖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陛下——永垂不朽!

  維也納日報:哈布斯堡家族宣布根據布達佩斯地方法院文件顯示,今年年初,茜茜公主已與弗蘭茨皇帝秘密離婚,她將不會得到皇帝留下的,哪怕一分錢的遺產。

  布達佩斯匈人報:這是正義的槍聲,這是民族的怒吼,這是對于奧地利惡棍的終極審判!

  維也納日報第二版:全面點驗弗蘭茨陛下生前留下的財產后,哈布斯堡家族宣布之前所謂的秘密離婚只是謠言,伊麗莎白皇后陛下是弗蘭茨陛下無可置疑的合法妻子和第一債務負責人,請各位銀行家與貴族朋友悉知。

  威廉一世之死,一石激起千層浪。

  相比之下,弗蘭茨這個奧匈帝國皇帝的死亡僅限于小范圍的打嘴仗。。

  主要就是哈布斯堡家族與伊麗莎白皇后之間關于財產的糾紛。

  目前來看,這場復雜的官司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如今入主維也納的是弗蘭茨皇帝的弟弟斐迪南·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馮·哈布斯堡洛林。

  這家伙算是少數因為大明崛起而獲益的歐洲貴族了。

  因為按照原本的歷史,他早在十年前就應該被槍斃了。

  歷史上,斐迪南·馬克西米利安在拿破侖三世的慫恿下,離開歐洲,前往新大陸充當法蘭西的利益代言人。

  他在拿破侖三世的安排下,接受了墨西哥皇位,自稱墨西哥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

  不過僅僅數年后,南北戰爭結束,空閑下來的美國人當然不能容忍自己的后花園被法國人和哈布斯堡家族控制。

  就算是國父路易十六的母國也不行!

  在美國人的幕后操縱下,前墨西哥總統帶著軍隊卷土重來、

  馬西米連諾一世被墨西哥人推翻,并被押赴克雷塔羅的克羅什高地處死。

  他的尸體歷經數月,腐爛到難以辨認才被運回奧地利,并在弗朗茨的主持下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國葬。

  而這個時空,由于大明的蝴蝶翅膀,拿破侖三世打著一雪前恥,活捉朱富貴的念頭,御駕親征了墨西哥,自然也就沒有馬西米連諾一世什么事了。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這貨不僅僅躲過了槍斃,還時來運轉,逆襲了兄長,成為了哈布斯堡的新一任家主,以及奧匈帝國的主人。

  馬西米連諾一世已經在三天前,努力控制著表情,親自扶棺,把他哥哥給送走了。

  當然,所謂的奧匈帝國馬上就要分崩離析了。

  至少整個匈牙利都只聽他大嫂的,而不會聽他馬西米連諾一世的。

  而對于德皇威廉之死,各方的反響則要大得多了。

  總得來說除了法國人對威廉一世的死訊不加掩飾的歡呼雀躍,甚至發出惡毒的詛咒之外,大部分國家至少在官面上還是冠冕堂皇地表達了遺憾。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俄兩國的態度。

  作為所謂的東羅馬帝國奧古斯都,亞歷山大二世高調地承認了德意志帝國神羅繼承者的合法性,并且派出級別很高的皇室成員前往柏林參加威廉一世的葬禮。

  很多人都認為,要不是被薩拉熱窩、維也納連續兩起槍擊大案嚇到了,亞歷山大二世說不定會親自前往柏林。

  實際上,亞歷山大二世與威廉一世的親戚關系還是比較近的。

  而且,在俄國戰略中心從東歐轉向南歐之后,獨露之間的矛盾也大為緩和了。

  之前明俄之間已經實現了破冰,那么獨露握手,毫無波蘭的局面也并非不可想象。

  甚至,亞歷山大二世認為,德皇死在維亞納,這是上天賜給東羅的機會。

  因為德國如果與親兄弟奧地利真的結為牢固的同盟,那就意味著,在南歐,尤其是巴爾干局勢中,德國人將會倒向奧地利,進而同俄國產生沖突。

  歷史上,一戰爆發之前,威廉二世并不想與俄國產生沖突,就是被奧地利和巴爾干拖下的水。

  如今,德奧同盟胎死腹中,那么俄國與德國便無需在巴爾干角力了。

  相反,亞歷山大二世覺得,如果德國那個新登基的小皇帝足夠有野心的話,獨露再次聯手,瓜分奧匈帝國,然后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也未必不可能。

  皇弟尼古拉耶維奇前往柏林吊唁,便是帶著這樣的旨意。

  而英國方面,對于德意志的態度也出現了明顯的曖昧。

  首先,維多利亞女王是剛剛登基的威廉二世的親外婆。

  外婆與外孫,自古以來都是比較親密的關系。

  歷史上,威廉二世對于英國的感情非常復雜。

  童年時期,他的母親,也就是維多利亞的長公主就一直向他灌輸英國至上的理念。

  她堅持只稱呼兒子的英語名字:威廉在德語作“Wilhelm”,但她稱之“William”,并趁著丈夫與公公忙于政務與戰爭的時候,努力將威廉二世培養成為一個精神英國人。

  不過這一苗頭被老奸巨猾的威廉一世及時發現,他一度剝奪了兒媳婦對孫子的教育權。

  對此,維多利亞公主公開抱怨,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公共財產”。

  這種可笑的言論當然沒人理會,再加上19世紀70年代末,維多利亞太子妃遭受了一連串的個人生活打擊,她另外兩個孩子先后夭折,她本人陷入了難以自拔的苦痛和自我憐惜之中,并且飽受頭痛與風濕的折磨。

  與夫家關系降至冰點,又死了兩個孩子,自己還飽受病痛,這樣的情況下,維多利亞公主心理漸漸扭曲。

  她對于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威廉二世的要求近乎苛刻而變態,對于他身上任何的缺點都難以容忍。

  這導致威廉二世與母親的感情急轉直下,反而和祖父祖母愈發地親密無間。

  再加上,威廉二世的父親腓特烈三世登基僅僅99天便死于英國醫生的誤診,威廉憤怒的大喊:“英國人殺死了我的父親!”

  這一切都導致了日后威廉二世對于英國的感情由愛轉恨,最終引發了那場他與表哥的世紀之戰。

  然而,這一時空,因為朱富貴的蝴蝶翅膀,一切都不一樣了。

  腓特烈三世與維多利亞公主7年前就在薩拉熱窩被心花怒放了。

  所以在威廉二世的記憶中,他的母親依然是那個每天講述著大英帝國強大繁華,英國文明至高無上的高貴美麗的少婦。

  他的父親也沒有被英國庸醫殺死。

  甚至,就連原本與他感情篤厚的祖父,也因為一直忙于戰爭而變得疏遠了。

  所以說,如今的威廉二世對于英國沒有什么仇恨的理由。

  雖然他也愛看大明的,但總得來說他對于明英兩國的個人感情是中立的,甚至更偏向英國一些。

  而這一點也不是什么秘密。

  歷史上,威廉二世有一個含蓄的外號“歐洲言論最自由的人”。

  這并不是說他多么鼓勵言論自由,而是說他是一個想什么就說什么的大嘴巴。

  可以說,德國與法、俄等國的矛盾有相當一部分要歸咎于威廉二世那張大嘴巴。

  如今,威廉二世雖然才剛剛登基,但早在他皇太孫時期,就多次公開表露過對于英國的感情。

  為此還被威廉一世訓斥過好幾次。

  而如今,威廉一世莫名其妙的死了,維多利亞哪里還不抓緊機會,渲染她與威廉二世的祖孫之情。

  根據白色獵犬的報告,在過去一周之內,從倫敦發往柏林的電報數量增加了數十倍。

  可以說,大明與德國之間無條件信任的蜜月期即將到限了。

  實際上,朱富貴對于自己這個晚輩也毫無期待,沒有想過能和他擦出火花。

  當外面輿論場已經炸鍋了的時候,朱富貴則在自己的書房里,一邊給威廉老弟訂制挽聯和遺像,作為大明在他葬禮上的禮物,一邊考慮今后的國際局勢。

  作為擁有上帝視角的掛壁,朱富貴對于各個君主的能力水平知道的還是大差不差的。

  當初他和威廉一世、阿卜杜勒蘇丹兩個老弟歃血為盟,正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首先當然是明、德、奧斯曼三國彼此之間沒有核心利益沖突,且推翻英法舊秩序的目的一致,這是彼此合作的前提。

  其次,就是朱富貴深入研究了威廉一世與阿卜杜勒老弟這兩個人的個人品質。

  簡單來說,朱富貴認為,威廉一世是一個有智慧、有氣量,也有能力的聰明人。

  他能夠充分信任俾斯麥、老毛奇這樣的優秀人才,從善如流,聽得進批評,也知道進退。

  與這樣的聰明人合作,大明只要示之以誠、誘之以利、呵之以盛,大家就能各取所需,共享太平。

  而阿卜杜勒老弟,別看他似乎是一個酒囊飯袋,但他卻是綠色世界不可多得的開明君主。

  歷史上他積極西化,積極融入西方社會,對于宗教并不熱衷。

  能夠西化,他自然也能夠東化,甚至融入中華文明。

  沒有狂信徒的一切恩賜歸于真神,這是朱富貴選擇他作為盟友的基礎。

  雖然最終阿卜杜勒老弟翻車了,朱富貴也還是愿意拉他一把。

  但是這個威廉二世就不一樣了。

  由于出生時發生臀位生產,威廉二世患有厄爾布氏麻痹,導致左臂萎縮。

  身體上的殘疾造就了他自卑而自大的偏激性格,喜歡虛張聲勢來顯示自己的地位。

  大明駐柏林公使趙以炯就曾經向朱富貴匯報,“此子望之不似人君,卻其祖父遠矣,遑論陛下,威二較之陛下,如米粒之輝較之日月,誠誠不可同語也!”

  對此朱富貴表示認同。

  朱富貴雖然不懂相面,但很清楚這家伙在后世的所作所為。

  他嘴里說尊重祖父,將威廉一世奉為“威廉大帝”,但實際上,一上臺就推翻了他爺爺的很多政策,并將俾斯麥等人打入冷宮。

  威廉二世幾乎就是光頭強化版,或者說底子比較好的光頭。

  他好大喜功,又菜又愛玩,一手將俾斯麥打造的外交均衡打得稀碎不說,還酷愛干預一線作戰。

  威廉二世因為左臂殘疾,所以從小學習騎馬,進行軍事鍛煉。

  據說馬術相當了得。

  仆人們的恭維讓他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想法,威廉二世真心認為自己是不出世的軍事天才,是天生的軍人。

  他酷愛軍事,尤其喜歡參加沙盤演習,但往往忽略細節。

  總參謀部為了照顧皇帝的面子,不得不人為修改規則,和中途島之前昭和參謀們的演習有一拼。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廉二世更是插手史里芬計劃,又在凡爾登戰役中屢次干預指揮。

  最終他被忍無可忍的魯登道夫和興登堡等人架空,剝奪了指揮權,這才總算消停了一下。

  直至最后被迫流亡荷蘭,也算是咎由自取。

  對于這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家伙,朱富貴實在是敬謝不敏。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

  雖說朱富貴管他爺爺叫一聲老弟,但畢竟年齡擺那兒,朱富貴還是喜歡各論各的,將威廉二世當做侄子來看待。

  作為叔叔,朱富貴是怎么看柏林城里這個廢物侄子是怎么不順眼。

  真想把他打一頓,然后火燒柏林啊!

  當然,這也只是想想。

  1869年奧運會期間簽訂的《明德同盟條約》為期十年,條約到期還有兩年時間。

  在沒有特別必要的情況下,朱富貴還是不會輕易撕毀條約的。

  畢竟大明與各朝貢國,大明與羅剎國等等方面的合作,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大明皇室與大明朝廷良好的國際信用上面。

  朱富貴不是宋襄公,沒想著以仁義服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拳頭夠硬的前提下,適當講點原則,可以讓朋友更多,自己的路也更好走。

  除此之外,大明目前的首要戰略目標還是徹底消滅盎撒反人類匪幫,只要獨國不反水,哪怕出工不出力,都不算觸及大明的底線。

  順帶一提,自從收到威廉老弟的死訊,朱富貴便下令大明內部,以及各朝貢國的中文刊物中,德意志帝國的名字更改為“獨意志”。

  畢竟以前留個“德”字給他們,純粹是看在威廉老弟的面子上。

  如今威廉老弟變成了威廉大侄子,當然也就不用給這個面子了。

  威廉老弟已死,歐羅巴便再無德了。

  其實不僅僅是德國,什么英吉利、法蘭西之類的好名字,肯定都得改掉。

  這不是朱富貴沒事找事,而是正常化而已。

  說實話,真按照中華正朔的命名法,不給他們按個反犬旁,都對不起……

  等等……

  “獨”好像就是反犬旁啊……

  朱富貴摸了摸下巴,這小鬼子不安好心啊……

  就在朱富貴琢磨當年將德國譯作獨逸國的日本人是不是特意挑的反犬旁字時,系統的聊天軟件閃爍了兩下。

  朱富貴看了看,是一個熟悉的美女頭像正在閃動。

  宣子私房攝影總店:朱老板,你要的老外遺像做好了,請看一下。

  外國老頭.jpg

  看著照片里栩栩如生的威廉老弟,朱富貴感慨不已。

  當年桃園三結義,不曾想二弟三弟一個敗走維城,一個貪酒誤事,果然還是得自己這個當哥哥的去拯救世界了。

  沒有人比我更懂大明:謝謝,照片很不錯,陰間風格我很喜歡。

  回復了一句,并留下好評之后,朱富貴用辦公室里的高級彩印機將威廉老弟的遺像印好,接著出門去找阿卜杜勒。

  如果他沒有喝醉的話,朱富貴準備交給他一個任務。

  別管明獨的盟友關系還能維持多久吧,威廉一世的葬禮大明肯定是要出席的,而且還得是高規格出席。

  朱富貴本人肯定是不能去了。

  他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在歐洲,想弄死狗皇帝暴君朱富貴的人可以從烏爾拉爾山排到直布羅陀去。

  這不是什么雙槍殺手的問題,而是傾巢出動的問題。

  團戰可以輸,朱富貴必須死。

  這恐怕是不少歐洲君臣的內心呼喊。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沒有幾萬個全套裝備的大明天兵護駕,朱富貴是不會考慮去歐洲的。

  為今之計,于情于理,最合適的送葬人選,恐怕就是阿卜杜勒老弟了。

  朱富貴準備委托他去一趟柏林,代表自己給威廉老弟抬一抬棺,送上一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