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6章 有機更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大建筑師

  胡忠平也才剛畢業沒幾年,還沒混上獨立辦公室呢,和其它建筑系的年輕老師擠在一間大辦公室里,他拿出圖紙一看,頓時引起了其它老師的注意,教高年級建筑設計的馮少平過來問道,“老胡,你這是有新項目了?那家單位的啊?”

  “不是,是學生作品!”胡忠平說完有些發愣,這真是學生的作品?水平相當高啊。

  “學生的?讓我猜猜,是大四的孟軍?他準備選你當畢業作品的指導老師?不對啊,孟軍不是要去西北院實習么?西北院怎么會做四合院的項目?大三的耿巖,他現在就開始琢磨畢業設計有點早吧?大五的那些學生都有指導老師了吧?我記得你沒帶學生啊?”胡少平想了半天,也沒對上號來。

  “不是他們,是大一的林樓!”難道是林樓找人幫忙指導設計的?可他上回也說了,家里沒當建筑師的長輩啊,胡忠平怎么也不相信,大一的新生就能有這樣的水平。

  “大一的!老胡,別開玩笑哈!大一的學生要是能有這水平,我把這圖紙給吃了!咱們系今年大一也就柳笛一個是業界子弟吧?他的作品你上次也給我看了,基礎還算不錯,可距離獨立設計還差得遠了!”

  “至于林樓,他的手繪功底倒是不錯,可設計和手繪是兩回事兒吧?這真是他獨立完成的?”畢竟是一開學就免修了兩門課的人物,建筑系的老師都知道今年大一出了個基礎相當不錯的學生,但他這么早就能拿出設計作品來,還是讓他們吃了一驚。

  “我也才剛拿到呢,是不是他獨立設計的,等會他過來問問就知道了!”胡忠平又把目光落回到圖紙上,這個設計越看越有意思啊。

  “待會兒我也和他聊幾句,你不介意吧?”馮少平原本打算去圖書館查點資料,現在也不著急了。

  “也算我一個,你說咱們都圍在這兒?小林會不會緊張啊?要不我就坐在這兒聽著就行?”教園林景觀建筑的李慶熙也頗有興趣。

  “應該不會,小林膽子挺大的,平時和我聊天的時候一點兒也不緊張。”正說著呢,林樓就過來了,敲門進來之后,胡忠平招呼他坐下,給他介紹了下馮少平和李慶熙,“等大二的時候,你就該上這兩位老師的課了,他們對你的作品也挺有興趣的,所以想一起聊聊。”

  “歡迎兩位老師指正。”林樓果然不怎么緊張,實際上他巴不得看到他作品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是連吳委員也能知道,吳委員可是一直很關注北京的四合院改造呢。

  “這是你獨立完成的?哦,不好意思,我說話可能直接了點,畢竟你才大一,聽老胡說你家里也不是搞建筑的,這么小的年紀就能拿出完成度這么高的作品來,確實讓人有些驚訝,就算是在別人的指導下做的,那也相當難得!”李慶熙迫不及待的問道。

  建筑設計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人體工程學,各種設計規范要求,溫度、濕度、風向、風速、日照和雨雪等氣候條件,地震烈度、地形等地質條件,地下水的高低、性質等水文條件,地方的整體規劃設計、甲方的具體需求等等。

  設計師要綜合考慮基地環境、總休規劃、功能需求、結構施工、材料設備、建筑經濟、建筑藝術之后再拿出方案,這就需要豐富的經驗,絕非僅憑天分就夠了的。

  “是我獨立完成的,這些日子除了上課我都在宿舍里畫圖,我的舍友們都能作證!”林樓果斷地答道,然后又拿出了慣用的圖書館大法,“我從小就對建筑有興趣,剛好我母親在南江大學當老師,幫我辦了張借書證,在高中時候,我就開始借閱各種建筑學方面的書籍,也算是有一定基礎吧!”

  “建筑學可不比其它科目,光靠自學還不夠啊!”馮少平搖搖頭,這種極其重視實踐的學科必須要有老師指點。

  “小林,李老師也不是懷疑你,實在是你的做法有點太嚇人了,一般來講,建筑系的學生要到大一下學期才會開始接觸設計任務,而且一開始還只是報刊亭之類的小型設計課題,你這一上來就拿出了這么完整的項目,在我印象里,咱們系恢復高考之后大一學生就能拿出成熟作品的你還是第一個!”胡忠平道。

  “來,給我們說說你的設計理念吧?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拿出這樣一件作品來的?”馮少平問道,究竟是不是他的作品,聽他說理念就夠了,一件建筑設計作品的完成都是有脈絡可循的,要不是自己的,說起來肯定有漏洞。

  “之前有個周末,我們宿舍一起去文軒思家里做客,文軒思是北京人,家就住在南邊的大雜院里;去的時候,我帶了紙筆,原本只是想記錄下老北京四合院的樣式,結果進去之后發現,因為住在院子里的人越來越多,老四合院的格局已經被亂搭亂建弄得支離破碎了。”林樓拿出了自己在文軒思家繪制的手繪佐證。

  “然后我就開始想,現在北京城的居民越來越多,原有的四合院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基本居住需求,而且四合院還有建筑嚴重老話,生活設施不足等問題。”老四合院是沒有下水道的,只能用馬桶來解決衛生問題,王菲當年住四合院里都得自己倒馬桶。

  “但四合院又是老北京的特色,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也不能全部一推了之,全部蓋成高樓大廈,當年我們拆了老城墻已經讓北京失去了太多的歷史文化,同樣的事情不能再來一次了。”

  北京城墻和梁陳方案是清華建筑系永遠的痛,或許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年想保留城墻難度太大,但失去的東西就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我在想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能保留四合院的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同時又能滿足居住需求,我將這種思想稱為有機更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