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93章 什么是好的建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大建筑師

  “去年你帶的計算機制圖課,老師學生的反應都非常好,今年你是怎么打算的?是想繼續帶這門課還是換一門?”吳委員問道,一般的老師或許只擅長一個領域,讓他帶一門課就夠了,但是林樓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建筑師還是建筑繪圖,尤其是建筑設計,他都非常擅長,只可惜他還有事務所的工作要做,沒那么多空閑時間,不然的話,吳委員非得讓林樓帶好幾門課不可!

  “其實我更想教的還是建筑設計,只是去年考慮到我在教學經驗上有所欠缺,所以就選了教學難度相對弱一點的計算機制圖,經過一年的鍛煉,我覺得我的經驗有所長進,今年的話,我想嘗試下新的課程!”林樓早就想好了。

  “沒問題,你就教一年級的建筑設計基礎吧!一年的學生最具培養性,提前接觸一些更新的東西對他們的未來很有好處,至于教材的話,你想用現有的也行,打算自己重新編一本那就更好了!”吳委員對林樓可是充滿信心。

  “我邊教邊調整吧!等一學期課講完了,教材估計也修訂完成了!”林樓已經想好了,這屆學生的建筑設計課,他就從頭帶到尾好了,然后等他們學完,一套全新的教材也就出來了,現如今國內使用的教材還是有點太過于陳舊,已經趕不上國際最新發展了。

  當然,也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東西,畢竟中國的實際情況還有發展階段都和歐美國家大為不同,這套教材也必須貼近中國的現實才行。

  “可以,你調整好的內容先給我看看,我和其他幾位教授審核之后,覺得沒問題,你在給他們講述!”吳委員擔心林樓過于冒進,于是打算替他把把關了。

  對此林樓自然不會拒絕,這也是好事兒,吳委員和關院士他們的經驗豐富、知識積累充分,有他們幫忙,這套教材的質量肯定會更好。

  “趁著現在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你先把下學期要教的內容整理一套完整的大綱出來,我們看過就給你安排課程;不過計算機制圖課怎么辦?是你一個人帶兩門課,還是換個老師?”吳委員繼續問道。

  “咱們系的徐老師、馮老師、胡老師還有金老師他們的計算機制圖技術也都非常好,讓他們來上這門課肯定沒問題!”林樓現在對繼續教這門課已經不感興趣了,這門課教的只是一些基本操作而已,只要熟悉CAD軟件,誰教都差不多。

  “哎,我回頭考慮考慮,把他們叫過來聊一聊吧,看看選誰接替你比較好!不過我感覺你雖然比較忙,但應該還是能抽出一些時間吧?只教一門課實在是太浪費了!”吳委員還是有些舍不得,想給林樓多加點擔子。

  “必修課真的顧不上啊,我還要經常出國去和客戶還有合作單位交流,就算一門課估計也要經常請假,兩門課就更不行了,要是隔三差五就調整上課時間,學生們肯定有意見,傳出去也不好聽!”林樓本想繼續拒絕,可看到吳委員期盼的眼神,又有點不忍心了。

  于是想了想說道,“要不我開一門選修課算了?有時間的時候就多上點,沒時間的話這周的課程就取消,然后下周補上,學生們也不用考試,期末的時候交一篇文章上來就行,您看這樣可以么?”

  這樣的話,林樓這邊壓力也小,學生們也不會有太大意見,其它院系的老師也無話可說,選修課原本就比必修課要寬松一些嗎!

  “可以啊,你想教什么?”只要林樓愿意教,吳委員就高興,他的本事和見識都擺在這里呢,對學生肯定有幫助。

  “之前我不是幫忙編過《外國近現代建筑史》嗎?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建筑史往往更側重建筑理論演化的脈絡,雖然也有提到流水別墅、西拉格姆大廈、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等大師的作品,但是不夠細致。”

  “所以我就在想了,能不能新增一門經典建筑作品賞析的課程,給學生們詳細分析這些經典建筑誕生的經過,設計的理念,精妙的細節等等,讓學生們能清楚地明白,什么樣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種教育還是很有幫助的!你只有知道什么是好的建筑,做出好設計來。”吳委員點點頭,對林樓的建議很是欣賞。

  “剛好你也經常出國,經常能看到那些大師的作品。”他想起了林樓剛才提到的阿爾托、沙里寧等人作品的照片和手繪,從這個方面來看,整個清華建筑系,也沒有那位老師比林樓更合適上這門課的了。

  畢竟沒那個老師能動不動就出國,有時候一個月還能跑好幾回,還能帶回來這么多第一手的寶貴資料,讓他們負責這門課的話,大部分內容肯定還是國內的經典作品,這樣風格就有些過于單一了。

  “那行吧,這門課我就不給你固定時間了,只要是其他老師沒課的時候,你都可以去上,而且也不要限定給大一的學生,只要是時間能安排的過來,幾年級的學生想去聽都可以,我給負責管理教室的老師說一聲,讓他配合你的工作,到時候你就把課程放到咱們系的禮堂吧!”

  這樣的課程,用小教室肯定不行,來聽的人肯定很多,不只是學生,很多老師估計對這門課也很感興趣。

  他們或許聽過流水別墅、西拉格姆大廈等經典項目的名字,但是照片、圖紙肯定看得不多,如今能夠更為細致的了解這些項目,別說是清華建筑系的老師學生了,搞不好其它院校乃至設計單位的同行也會過來。

  現在獲取信息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遠沒有后世那么方便,只要動動鼠標,在搜索欄輸入感興趣的作品,就能找到一大堆資料。

  于是下學期學校的工作就這么定了下來,林樓將負責一門必修課和一門選修課,同時還要修訂舊有的教材;經典建筑作品賞析這門課,林樓也打算在教學過程中,整理好資料,到時候看看能不能再出一本書。

  在后世,他對塞倫莫可、安東尼拉德福德和阿米特斯里瓦斯塔瓦編寫的那部《圖解現代建筑要素》可是非常欣賞,這部書精選了從1950年到2010年五十件現代建筑的經典之作,從賴特到扎哈,從悉尼歌劇院到茱莉亞音樂學院和愛麗絲塔利音樂廳。

  用詳實的圖紙分析來展現了這五十件經典作品的細節,只要讀過這本圖冊,就能清晰地了解現代建筑的進化過程。

  林樓準備借用這門課的機會,也整理出這樣一本畫冊出來,讓更多國內建筑從業者能夠了解到大師作品的細節,了解到現代建筑的演化。

  準備了一段時間,新的學期就開始了,林樓提交的大綱通過了審核,他可以開始正式上這兩門課了,剛好他最近稍微有點空閑時間,所以在開學后不久,就選了一個晚上,開始給大家上《經典建筑作品賞析》的第一節課。

  等到了上課的時間,建筑系的禮堂被擠得滿滿當當,好多來得稍微晚一些的老師學生,只能站在過道里聽課,再晚一些的就只能踮著腳尖趴在窗口了。

  以至于林樓進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上課,而是請幾位老師幫忙維持秩序,并預留出逃生通道來,要不然的話,有點意外那可就是大悲劇了。

  “今天的事情也給大家提了個醒,大家以后在設計大會堂、體育館、會展中心等人員密集的建筑時,一定要注意人員緊急疏散的問題,這一點必須切記,一旦出現疏忽,那就意味著許多人將失去生命!”這場景卻是有點讓人害怕。

  安撫好之后,林樓正式開始上課了,在今天這堂課上,他并沒有馬上拿出經典作品來進行分析,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告訴我,什么樣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林樓隨即挑選了幾名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各不相同,“要看起來漂亮!”

  “要結實耐用!”

  “成本不能太高!”

  等他們回答結束之后,林樓點頭道,“大家說的都對,外觀要符合審美需求,結構要結實牢靠,建造成本也要符合經濟性的標準,這些都可以說是評判一座建筑是不是好建筑的要點,但還是不夠全面!”

  然后他開始介紹其它人的觀點,“古羅馬建筑師馬爾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在他的《建筑十書》里提出了三項原則:堅固實用美觀,和諸位同學剛才給出來的答案差不多!”

  “但是后來又有新的建筑師給出了新的標準,美國建筑師協會頒發的最高研究勛章的獲得者,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筑學教授,環境結構中心的負責人C亞歷山大教授在《建筑的永恒之道》提出了一個很新穎的概念,建筑或城市只有踏上了永恒之道,才會生機勃勃。”

  “在這里,亞歷山大教授不在把建筑看成死物,建筑設計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是一項讓人肅然起敬的工作,當建筑被設計出來的時候,它承載著設計者的意愿,它應該是有活力的,而不是冷冰冰的。”

  “柯布西耶先生在《走向新建筑》里寫到,好建筑要符合工程師美學,雖然聽起來可能和亞歷山大教授的觀點截然想法,實際上卻是殊途同歸。”

  “現代建筑關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關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這是時代的一個標志,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這就是恢復人道的基礎,人的尺度,需要的標準、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等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有人評價莎士比亞作品時候說的那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的建筑是什么,一千人也有一千種不同的觀點。”

  “上面所說的這些觀點都是西方的,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累,也孕育出來自己的美學理論,為我們這些做建筑的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讓我們可以從這里面汲取營養,設計出更符合中國人的好建筑來!”

  “在積累好學習階段,我們可以多走走,多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看古今中外各種建筑,從而培養出自己的建筑觀和審美觀來,而不是完全照抄別人的做法!”

  日后為什么是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而不是其他中國建筑師呢?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一門心思學西方的中國建筑師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現代建筑做得再好,也是別的建筑師已經做過的東西,和外國建筑師比起來,并不顯得格外出彩。

  而王澍的作品卻是從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孕育出來的,呈現出了和西方現代建筑完全不同的美感,填補了世界建筑領域的空白,所以他獲獎也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

  臺下響起了一陣兒小小的騷動,這番話放到林樓穿越過來的那個年代講,肯定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因為那時候人們對自己的祖國充滿自豪。

  但是現在,重新打開國門后,看到和歐美發達國家存在的巨大差距,讓不少人都失去了自信心,他們覺得歐美國家的東西什么都好,自家的什么都是破爛。

  好在林樓這里有現成的案例可以說服他們,他亮出了香山飯店的大幅效果圖,“貝先生的香山飯店就是從中國審美理念出發,并融合現代建筑的精髓創作的經典,這座建筑呈現出來的獨特的東方韻味征服了美國的專家們,獲得了美國建筑學會金獎!”

  好吧,你們不是什么都覺得美國好么?現在美國的建筑大師們都承認,貝聿銘先生設計的中國風的作品好了,你們難道還能反駁不成?

  請:m.lvse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