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十六章 辦報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宋之無雙國士

  王姓吏員學識不高,但基本的鑒定能力是有的,這四句話道盡讀書人的抱負,讓一直以來受著蠅營狗茍教育的他也不由得心潮澎湃。

  曾鞏笑道:“很激動?”

  王姓吏員點頭。

  曾鞏嘆息道:“我這師弟啊,心中抱負果然宏大無比啊。”

  王姓吏員信服的點頭。

  曾鞏的想法已經變了。

  原本他只是想著幫著歐陽辯處理一些事情,但他自己喜歡的其實還是整理古籍的工作,但從看到這四行字之后,他的想法就變了。

  他對這份報紙的期待變得空前的期待起來。

  歐陽辯離開后,立即讓陸采薇給安排報社的事情。

  也不需要從頭開始。

  報社的硬件方面無非就是印刷工具、印刷工人、場所這些,這些直接收購了一家書局就可以了。

  至于核心的主編和編輯們,有曾鞏在,其實并不需要擔心。

  曾鞏自然會幫他搞定,嘉佑二年的同年那么多,而且各個都優秀。

  別說其他的,就說蘇軾兄弟、曾氏兄弟這些人的詩詞、散文就足以支持半個版面了。

  而且,嘉佑二年的同年遍布各個機構,常規的地方官府、京城的官員這些不說,還有不少人是在金融機構工作、邊境的軍事機構、也有外交部門、商貿部門這些都有人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有這些同年供稿,大宋周報的文章根本就不缺。

  至于發行渠道更是簡單,直接以央行、農行的渠道發布就是。

  央行的服務區、農行的辦事處,這些都可以作為發售點利用起來,基本就可以覆蓋宋國全境了。

  更別說農行更是將分行開到遼國和西夏里面去了。

  農行在對外榷場中開設了分行,專門為了對外貿易服務,榷場就在兩國的交界處,如果歐陽辯愿意,報紙直接就可以賣給遼國和西夏。

  相信遼國和西夏都不會放過了解宋國的機會,他們買回去的報紙可以不流入民間,但是上層對于宋國的了解欲望是極高的。

  這種渴望是因為宋朝的文化、經濟以及物產的豐富幾個方面造成的。

  宋朝在武力上沒有辦法勝過遼夏兩國,但是在經濟上、人文上以及物產山卻是呈現出碾壓的姿態的。

  這種差距在近些年越來越大。

  宋朝崛起了一大批優秀的文人。

  詩詞上以歐陽辯、蘇軾等人為首,歐陽辯和蘇軾構造出來的浪漫豪放的詩詞世界令宋人癡迷,在遼夏兩國更是成為讀書人間的大眾偶像。

  經濟上,在央行和農行的發力下,宋朝的經濟活力是空前活躍的,這體現在汴京榷場上就是無比豐富的產品。

  遼夏的商人發現宋朝的新產品越來越多。

  比如款式新穎實用性且豪華無比而且操作性極強的四輪馬車,不過四輪馬車在遼夏兩國很多地方都用不上,因為道路不允許。

  但不妨礙遼夏的貴人們購買,因為真的非常好看又舒適。

  又有一些非常方便的火柴、燃燒起來沒有太大味道的煤油、厚實的棉布、制作精美的家具、有故事且優質的茶葉、大量來之南方的水果蔬菜等等,都在榷場上出現。

  這些遼夏兩國商人都聽聞過,這是因為宋國的南方修了很多的所謂水泥路。

  聽說水泥路又堅實又平坦,可以行走載重量很高的四輪馬車。

  所以這些保存不易的水果可以通過專門的快速車道運載到北方,而不是用以前那些雖然載重高但慢悠悠的水運。

  當然啦,這些水果蔬菜的價格之昂貴也讓人肉疼,遼夏商人買回去主要就是供應宮里的貴人、朝廷百官,以及大地主等等,這些人才有可能吃得起。

  在榷場上貿易的遼夏商人,在這些年里,他們發現宋國的變化越來越大。

  以前的宋國富裕是富裕,但也沒有呈現出碾壓的姿態。

  很多產品也大多是一些名貴的物品,但近些年卻涌現出一些本身材質并不高貴,但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賣得價格還不低。

  而遼夏兩國賣給宋國的東西卻大多是一些原材料,價格很難賣得上去。

  有不少的遼夏商人對此有些微辭,因為他們經常是一大車的原材料,才能夠換來宋國商人手上幾件商品。

  雖說那些產品看起來華麗,但一看材料,還不是他們賣給宋商的那些東西?

  比如說西夏商人賣給宋朝商人的毛皮,這些皮毛賣給宋人是按捆來算的,而宋人賣給他們的皮衣、腰帶、皮袋卻是按件來算的。

  尤其是宋朝的一個叫清平樂的服飾品牌,一件皮衣可以賣到百貫的天價,一條皮帶可以賣到幾十貫,還有一個女士包,甚至可以賣到幾百貫的天價。

  即便是這樣,還有一些貴族女對此極為癡迷,聲稱她們買的不是包,而是文化、而是信仰。

  尤其是一個雕刻上用瘦歐體書寫的《水調歌頭贈陸采薇》,據說是以歐陽明月八歲那年中秋所寫的的原字跡雕刻而成的皮包,更是被抄到了上千貫!

  而宋國的商人稱之為限量版,這個版本的包只發行不到千個,而在宋國內部已經被內定了五百個,放出去了一百個,只剩四百個在遼夏榷場上售賣,搶到就是掙到。

  鬼的信仰!

  遼夏的商人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看到的皮包的皮就是從他們手上賣給宋國商人的,宋國商人一加工,反過頭來賣給他們就是百倍千倍的利潤,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服氣。

  他們嘴上不服氣,但身體依然是誠實的。

  ——罵得越兇的商人搶貨也越兇。

  不是他們沒有骨氣,而是因為每個包他們搶回去,轉手就是五成的利潤,搶一個就是幾百貫的收入,你讓他們如何不瘋狂?

  而馬車和皮包這些都不是孤例,有很多的奢侈品都是這樣,而這樣的奢侈品在宋國越來越多。

  遼夏的商人對此也頗為不服氣,他們有人有機會去宋國,然后專門去市面上考察,他們也發現了,在宋國這些奢侈品也是一般的做法。

  而那些宋國的貴族女子,同樣也是一樣在瘋狂地搶購這些東西,這樣一來,他們的心態也算是平衡了。

  至少我們不是傻子嘛!

  在這種情況下,遼夏兩國的人對了解宋國的一切都極為感興趣,如果歐陽辯愿意,報紙隨時就可以賣進遼夏兩國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