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563、心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玄幻必須死

  (半小時后修改重復)

  所有的NPC消失,剩余的人都恢復了記憶。

  跟著李和進來的曙光軍團和刑徒軍的人有迷茫,有懊悔,有慶幸,有興奮,至尊會的人也是百感交集,魏無忌和她的遠征軍更是臉色無比精彩。

  烏托邦內的世界會輪回。

  她第一世因為天庭允許人間修仙,成為了飛升第一人,最終統領百萬天兵天將,為一方大帥,與李和死戰,兵敗被殺,屬于李和帶領人間第一次“反圍剿”勝利。

  她轉世后卻成了李和麾下的將領,幫他殺敵,結果又死了一次。

  第三世卻成為了天庭策反的叛亂者,遭到了李和的鎮壓。

  第四世跟著李和的大軍殺進了凌霄寶殿……

  她不僅沒有恢復記憶,更甚至沒有成為了李和的對手!李和的博弈當中根本就沒有她的位置!這讓她如何受得了?

  敖東海看了眼魏無忌,緩緩搖頭。

  這個人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或許也正是知曉自己實力不夠,星辰戰線才弄出了圖靈吧,那倒是個難對付的。

  敖東海作為旁觀者,心態要好很多。

  他笑著上前,恭喜道:“恭喜了,你成功了。”

  他很清楚李和有太多輕松取勝的辦法了,青萍劍可以喚醒他們的記憶,就算不讓他和魏無忌幫忙,李和只需要隨便喚醒一支曙光軍團或者刑徒軍,就可以輕松推翻天庭。

  因為這里并沒有什么成建制的強軍。

  神王的教團軍并沒有放置在烏托邦內,因而在刑徒軍或者曙光軍團的軍勢之下,天庭的部隊其實是不堪一擊的。

  但李和并沒有這么做。

  他硬生生的從正面,在烏托邦的“規則”之下,將這個游戲打通了。

  百年君主,威隆日盛,敖東海倒不覺得有什么,幻想時代他們要負責的又豈是一個位面?推算個天庭算什么,那年代就算是民兵也是打過打仗,經歷過大風浪的。

  何況是他敖東海。

  如今的李和只是氣勢要更強一些而已,烏托邦是神王的地盤,他自然不可能讓李和在實力上獲得什么進益,在李和踏入凌霄寶殿的那一刻,輪回之力已經發動,他們所有人在這世界內修煉增長的力量全部都消失了。

  很多時候力量其實沒有那么拘泥于表面。

  李和還是回到了進入烏托邦之前的狀態,實際上在烏托邦內李和也沒有進入皇級的境界,亦或者說這方天地其實在壓制力量,不允許突破皇級。

  李和打了這么多年仗,有進益,但還是先天圣人巔峰而已,只是巔峰也與巔峰不同……

  敖東海知道李和剛剛要更強一些,但是這些力量消失之后,李和也沒有變弱多少,說到底還是一個心氣的問題。

  敖東海祝賀自己成功,李和卻沒有這個感覺。

  他甚至都沒有問敖東海、魏無忌約定還算不算數,他也不覺得在烏托邦內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那些兵馬就真的服從于自己。

  他只覺得一路走下來,已經不是說累不累的事情了。

  習慣,或者沒習慣。

  此刻放松下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覺,在過往,他作為“現代人”來看古人,視角是有問題的,大多有一種“俱往矣,數風流人物”的感覺。

  但如今想想,寫出這句詩的又是何等人物,又是何等的豐功偉績。

  歷史上但凡能留下名字的,哪個又簡單了。

  他學著成吉思汗那樣的霸道一路走來,才明白這條路有多難走,對于個人的要求有多高,那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要與天下為敵。

  如果說他初期是成吉思汗那樣不講道理的霸道。

  那么中后期還必須肩負教化之事,做的其實是秦始皇,真正自己著手去一項項開創性的改革的時候,去推行的時候,才知曉秦始皇有多么厲害。

  才明白一個帝國可以如此堅定的推行皇帝的意志,這個皇帝是多么的可怕。

  即便是做到最后。

  李和也不覺得自己有到達秦始皇那個高度,也不覺得自己超越了成吉思汗,他只是比他們更晚一些,能夠學習更多的東西而已,實際上,他依舊在各自的領域上比不上這些古人。

  至于他成功了……

  李和搖頭,他并不覺得自己成功了,他只知曉原來那口氣斷了有多可怕,原來自明末開始,他們就一直在毀滅的邊緣徘徊了。

  能夠堅持下來,能夠一次又一次頑強的迸發活力。

  那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

  如今,已經沒有多少遺產可以揮霍了。

  當初朱元璋能夠再造華夏,那是因為元朝并沒有在文明上進行破壞,只要重新構建制度,讓人民安居樂業,幾十年也就恢復元氣了。

  可明亡之后不一樣。

  兩百多年,整整兩百多年的摧殘,脊梁被打斷半截,心氣如同風中殘燭,雖然再一次的由太祖再造華夏,但沒有“遠邁漢唐”的盛世,那口氣是回不來的。

  他們需要一個明成祖,需要再一次的鄭和下西洋,需要再一次的編纂永樂大典。

  但,沒有。

  直到幻想時代都沒有,回歸之后也沒有,如今雖然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繁華,但實際上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危險。

  當年雖然是不得已,但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已經假戲真做了。

  他們快要忘掉自己的根了。

  凡是自己的,都被打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簽,那股“我為文明,諸邦皆蠻夷”的心氣又沒續上來,表面上看,他們打神國打得如火如荼。

  實際上局勢已經危若累卵了。

  他們……其實受不了失敗。

  李和手中拿著青萍劍,他在這些年的征戰中都沒有拿過劍,但塵埃落定后,他拿了回來,青萍劍帶來的那些信息,他也早已知曉了。

  任俠與神王決戰,輸了……

  雖然任俠的戰略目的達到了,但輸了就是輸了,經過這一場之后,人類其實不太輸得起了。

  正如他在烏托邦當中所面臨的。

  他可以輸,但他只要還有心氣,就一定能夠東山再起,可天庭和人間這一樣,烏托邦的這個世界,其實都被消磨的沒有心氣了,他們不能輸。

  天庭輸一次,就徹底崩了。

  事實上就是如此。

  他攻進天庭一次,就打到了凌霄寶殿,天庭再也沒有能力抵抗,這與當初明末的局勢何其相似?遼東防線可以拖滿清幾十年,但一朝攻破京都,就徹底敗亡了。

  他們也是如此。

  別看他們一切占優,但當神王當著全天下的面殺死周瑞的時候,那口氣就會被徹底打斷,從此世人全部成為神王的奴仆……

  并非是說神王殺掉周瑞,就沒有人反抗神王了,但那只是個體,不代表整體,就整體而言會出現一個怪圈。

  你不打敗神王,人們不會信你。

  人們不信你,你就無法打敗神王。

  那個時候再想取勝,就千難萬難了,至于想要文明覺悟,那更是別想,文明覺悟是一條崎嶇而陡峭的險道,必須有百折不饒的堅韌意志,有夸父逐日的豪情魄力,才能夠一步步向前邁進。

  那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人類的事。

  而當人們都失去了心氣,連進取都不敢的時候,如何能覺悟?

  倒不如說。

  打敗神王還有機會,可等到那個時候再打敗神王,人類覺悟的路就會斷了,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從近代開始,數代人的前仆后繼打下的基礎,又有前所未有的強大敵人,剛好又完整了陣營的分割,能夠辨別敵我……

  如果這一次失敗,以后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內部的矛盾會無休止的拖扯,幾千年、幾萬年,或者是更久,可能都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李和已經在烏托邦內嘗試過一次了。

  這不是好說歹說就能夠教會,讓人們明白的對錯。

  怎么說呢。

  知道對錯是一回事,想不想做又是一回事,想做能不能約束好自己的意志去做又是一回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

  倒不如說,絕大多數人都控制不住自己。

  否則“自律”也就不是褒義詞了,否則圣人就不會強調“慎獨”了。

  總之。

  強按牛頭是不吃草的,哪怕是再厲害的強權,再恐怖的威嚴,也無法強制讓人類走向覺悟的道路,能夠走向覺悟的只有他們自發愿意才行。

  因此,李和知曉心氣有多么重要。

  因此,李和知曉周瑞絕對不能死,哪怕人們期待的著周瑞靖平四海,放棄改革……

  “時間不多了。”

  李和自言自語說了這么一句話,然后根本就沒有理會魏無忌,直接讓魏無忌籌備跟他賴賬的那些話連說出口的機會都沒有。

  那個賭約,他根本就不在意。

  他要昆侖洲,僅僅只是他要而已,星辰戰線給不給又有什么影響?不服,打就是了。

  百年歷練,李和的氣勢早已不是當初了。

  他不僅沒有跟魏無忌說話,敖東海他們,甚至他自己的部下,他都沒有多說什么,那一千五百萬被擄掠到烏托邦內的民眾,他更沒有說什么。

  他只是動用此界的進出權限,將所有人都投放到了布拉柴維爾的城外曠野上。

  如今所有人都恢復了記憶。

  在烏托邦內的經歷,他們這批攻略烏托邦的人還好,大多數人本就是戰士,心志還算堅韌,而那些民眾就不同了。

  他們本就是普通老百姓,被綁架已經是很大的事情了,再加上烏托邦內的經歷,紛雜的記憶冒出許多人甚至消化不了,開始有些瘋癲了。

  這只是開始。

  如果放任他們這么繼續下去,這批救出來的一千五百萬人,最后還正常的能有百萬人就不錯了,他們受到的摧殘遠比罪惡之都的貧民窟難民更多。

  “我知道你們腦子很亂,也還在發蒙。”

  “但我給你們一個選擇。”

  “我會請404機關用東皇鐘將你們的時間調回到被抓進烏托邦之前,不光是你們的身體,記憶也會跟著回去。”

  “給你們十分鐘時間做選擇。”

  “不愿意回到過去的舉手示意即可。”

  李和如今做事頗有些強硬霸道,根本就沒有給那些民眾其他的道路選,要么忘掉一切,人生重新開始。

  要么背負一切,繼續生活。

  從李和開始說話開始,就有人認出了他是那位人間的帝王,有人驚呼,有人痛苦,最終不愿意抹除記憶的只有兩萬多人。

  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那就沒有什么好說的。

  “媧皇。”

  李和喊了聲,媧皇投影沒有出現,但是卻整理了一份名單出來,接著天空傳來一道鐘聲,那些抹除記憶的人對于自己為什么出現在這荒郊野外很迷惑。

  更迷惑的是這里人怎么這么多,人山人海,根本望不到頭。

  這些人都回到了被抓之前,他們少的失去了五年記憶,多的失去了十五年記憶,他們雖然迷茫,但心理沒有什么負擔。

  那些選擇保留記憶的人,心情就很復雜了。

  李和沒有時間給他們思考人生,跟陳武玄打過招呼后,就讓第一師的人將他們都安集中排好,想回家的了解清楚情況后再回不遲。

  至于那兩萬保留記憶的人,自然是留在這里了。

  李和缺人手,治理地方缺人,宣講覺悟缺人,打仗也缺人,這些人保留記憶的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心志堅韌的人。

  正好安排做事。

  既然從烏托邦里出來了,那么關于約定的事,李和不愿意與他們談,敖東海卻是要跟李和談的,魏無忌則是直接帶人走了,李和倒也沒有攔。

  “說吧。”

  人群開始集散,李和跟敖東海在草地上漫步,敖東海看了下李和的儀態,烏托邦內的經歷對李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些習慣李和沒能改過來。

  光是走路的姿勢就不一樣了。

  明明穿著還是普通的冬裝,但卻好像穿著冠冕袞服一樣,像個王者了,他心想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