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910章:推波助瀾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表哥萬福

  屆時,士紳固然會因為,“輔助”國策不力,被朝廷興師問罪,但仍有一線生機。

  但請注意,士紳只是“輔助”,而主張收容流民,安置流民的人,是武穆王,武穆王是要負主要責任。

  這是士紳垂死的掙扎。

  但士紳們的這一線生機,卻因為謝府和韶懿郡主的干預,宣告失敗,韶懿郡主主張防治病疫,謝府捐藥又捐錢,將流民收容營藥材缺乏,這一隱患填補上了。

  有了謝府的龐大家財,幽軍也完全可以,挪用軍晌支援災民,再以置辦軍晌的名義,向士紳或者向其他有糧的地區購買軍晌物資。

  軍情如山,士紳就算再不甘心,也不敢拿軍晌開玩笑,要知道周厲王一案清算最狠的,都是在軍晌上伸了手腳的那一批人。

  士紳之所以能安然無恙,沒被朝廷清算,只因他們懂得游戲規則,從不會在軍晌上面動手腳,不會去妄動皇上的利益。

  至此士紳敗局已定。

  那么士紳就甘心赴死嗎?

  自然是不甘的!

  所以利用朝廷局勢的變化,與貴妃黨一起又出昏招,打算禍水東引,通過打擊保皇黨,達成分化韶懿郡主,和武穆王聯合的局面。

  給武穆王扣一頂,插手“儲位之爭”的罪行,爭儲本就罪同謀逆,就算不能將武穆王“定罪”,也會加深朝廷對武穆王的猜忌。

  而此時,士紳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將會再度達成一致。

  朝廷仍然需要利用士紳來牽制藩王,士紳就不再是被朝廷放棄的存在。

  這一步步的算計,不可謂不高明。

  可士紳唯獨小瞧了虞幼窈隨機策應,權謀機變的能力,從某些方面來說,士族面對的是另一個“殷懷璽”。

  還有一點!

  倘若朝局的變化,是由殷懷璽一手主導,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催化朝野內外黨派之爭,給伏蟄在泉州的梁王,創造起兵的借口與良機,進一步加速大周朝的覆滅呢?

  虞幼窈的猜測,并非沒有緣由。

  劉大根的案子背后,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儲位爭斗。

  保皇黨、貴妃黨、蘭妃黨盡數波及。

  而韓氏族所代表的士紳,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長興侯府的花會后,殷懷璽就毫不避諱地向她暴露出,他在宮里擁有龐大的人脈,這些人脈,甚至能避過皇上、當時還是皇貴妃的蘭妃、徐貴妃,以及宮中大大小小的妃嬪,直達太后娘娘的耳里。

  那時她困于后宅,見識還是短了些,雖然意識到了什么,但并沒有深思。

  但現在想來,殷懷璽執棋在手,攪弄風云,肯定是離不開內宮的支持。

  如今宮中的幾大勢力,排除太后娘娘、徐貴妃、蘭妃,還有誰身居高位,能精準地把握內宮的風吹草動,并且還能將消息,不動聲色地送出宮外,交到殷懷璽手中?

  非,皇后娘娘莫屬。

  皇后娘娘從潛邸就嫁給了當今皇上,開始執掌王府內院,后來執掌內宮,便是失勢,在宮中也培植了不少忠心耿耿的人脈。

  當然了,也許這個猜測并不充分。

  但往深了一想,皇后娘娘久病翊坤宮,一直閉宮不出,加上中宮無子,又有了寧國公獲罪一事在前,皇后娘娘位同虛設。

  皇后娘娘不可能,僅憑著當年得勢之時,積攢的人脈,在翊坤宮開了宮門之后,就能抓緊機會,借著太后娘娘之勢,把持保皇黨。

  蘭妃和徐貴妃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皇后娘娘的背后,必然有更高明的人推波助瀾。

  最大的可能是,皇上身邊深受信任的大紅人,這些宦官往往能左右朝局,玩弄人心。

  虞幼窈能想到的,只有朱公公。

  殷懷璽沒說過朱公公是他的人,但虞幼窈知道,但朱公公是殷懷璽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殷懷璽助皇后娘娘,把持了保皇黨,使得朝中局勢急轉直下,原本穩坐泰山的保皇黨也徹底亂了。

  也許有人,尚不明白保皇黨意味著什么,代表著什么。

  其實保皇黨,大多都是最早幫助皇室打江山、建朝、立國的勛貴,或者對大周有巨大貢獻的有功之臣,從而封侯拜爵,背靠著大周江山,余蔭子弟后代的勛貴世族。

  換而言之,只要這些勛貴世族不作死,大周朝還在一天,他們就能享盡功名利䘵,坐擁數之不盡的財富。

  所以,通過保障皇上的利益,達到輔佐社稷,綿延江山的目的,也是在保障他們子孫萬代的利益。

  倘若連保皇黨都涉及了儲位之爭,為了自保人人傾軋,相斗,又有誰來保障皇家的利益?誰來輔佐社稷?

  殷懷璽的這一步,直接加速了大周朝的覆滅!

  虞幼窈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心中的驚濤駭浪,殷懷璽算計很多,這是她早就知道的,他也從來沒有刻意隱瞞過什么,更不會刻意去解釋什么。

  等局勢發展到了哪一步,虞幼窈自然就能知曉。

  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

  然而,保皇黨內,也有保守派和激進派,保守派就算被牽連進了儲位之爭,也不愿去摻合。

  便如虞府,因虞宗慎丁憂在家,虞宗正被朝局邊緣化,虞閣老年歲大了,三不五時就借口身休不支稱病不上朝,旁人也不好多說什么,也算是避開這一荏了。

  至于虞幼窈,一介女流之輩,還有爵位在身,在世人眼中也左右不了朝局,虞氏族只需看著事態發展,在合適的時候,把她摘出來就行了。

  但如臨江葉氏,毫無疑問被北境的局勢,劃分到了激進派。

  由大及小,殷懷璽的布局,且從京里再轉回遼東。

  虞幼窈倏然驚覺,自己差一點就忘記了,在北境三方勢力,互相牽帽,制衡的勢力之中,制衡的第三方,是由葉梟慈掌控的州府衙門。

  在士紳和藩王相爭的過程當中,州府衙門一直處于隔岸觀火。

  但是,制衡在第一次被打破之后,周厲王身死,長興侯鎮守幽州,州府衙門一度受到長興侯和士紳的聯合壓制,處境并不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