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三十章 神農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全家跟著房車穿越了

  想著剛剛張家這個才不過十來歲的小奴仆說的話,皇帝蹲在田埂拿著一根稻穗反復翻看,也不顧身上的袍子是不是掃到地上。

  按照這孩子的統計法子,這試驗田一平米的土地種了多少秧苗,每棵秧苗長多少粒稻谷,跟京城外長得最好的稻田同樣的土地長出來的稻谷數量比起來足足多了四成。

  而且這試驗田里的稻谷灌漿也比那普通稻田里的稻谷好得多,離收割還有好些日子呢,稻穗就已經沉甸甸低垂著頭,而普通稻田里許多稻穗直到收割時還是立著的呢!

  難怪安平他爹要推廣他的耕種法子,四成呢!整個大乾種植的水稻若是多出四成收成,那得是多少黃燦燦的谷子啊?能多養活多少人啊?

  皇帝越想越覺得痛心,手指捻下來一粒稻谷捏碎,看著指尖上白色的米漿心中嘆氣。

  “蕭老爺,您家中也有許多稻田嗎?我家小姐給我的奇書上寫著,還可用雜交的法子提高水稻產量。”跟皇帝一起蹲在田埂邊看著自己的寶貝稻子的張無忌,很是理解皇帝的沉重心情,辛辛苦苦種下地里的糧食收成不好,哪個地主會開心呢?

  而小姐把這本奇書交給自己的時候也說了,越多田地使用科學耕種法子越好,最好大乾所有的田地都能豐收,這樣大家就不會餓肚子了。

  這位蕭老爺看起來很有錢的樣子,家里的田地應該不少。

  皇帝扭頭看看這個蹲在自己旁邊的小奴仆,他的眼里閃著亮光,正熱切地看著自己,顯然很希望自己也了解一下那什么雜交法子。

  “最多能提高幾何?”皇帝問道。

  “書上說有一位袁神農培育出來的稻種,一畝地一年兩季產稻三千二百零七斤八兩。”張無忌臉上的神色無比向往,以至于把兩數都記得真真切切。

  皇帝差點一把拽斷手里的稻穗,怎么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稻子竟然種出了十五六倍的收成?那土豆南瓜紅薯畝產高那是品種就那樣,可這稻子……

  “安平,畝產如此之高,那還是水稻嗎?”皇帝站起來問張曉瑛。

  呃……,這大概是在打印資料時某句話提到的雜交水稻達到的最高水平,結果張無忌就記住了。

  “是水稻,只是種子需要特別培育,而且要達到這般高的產量還需要加上一種特別的肥料,還需要防治病蟲害,種出來十分不容易,且產量這般高的稻米吃起來口感會差一些,只是試驗種植,并不一定會大量推廣,這雜交水稻畝產一般可以達到一千二百斤左右。”張曉瑛答道。

  張曉瑛努力打消皇帝腦中對這個超高產量的追求,袁爺爺之所以不遺余力培育超高產量的稻種是因為國家的人均耕地太少了,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而大乾現在不存在這個問題。

  又來了,口感再差能差過樹皮草根嗎?

  皇帝無力吐槽,轉頭四顧一下張家后園子,這千年之后的人們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呢,那種出畝產量這般高的,確實當得上“神農”一詞了?

  畝產一千二百斤,那也是如今畝產的五六倍了。

  好在如今大乾也有種出如此高產的糧食的可能了,再遇到某地天災絕收也不至餓殍遍野。

  “這雜交水稻卻是如何雜交法?”皇帝問道,他注意到了這個陌生的詞匯。

  “就是兩個不同品種的水稻放在一處培育,得出來的便是雜交水稻種子,此類水稻的稻子無法自行留種,須得每年制種。”張曉瑛說道。

  “這么說可不太容易。”皇帝說道。

  “是不容易,培育稻種需要很長時間。”張曉瑛說道。

  袁爺爺可是研究了一輩子呢,這個跟復刻蒸汽機又不一樣,能不能找到合適的雄性不育株也得看運氣,她也只能先把雜交水稻的概念帶到大乾,只要有人去做,總有做出來的時候。

  皇帝聽了張曉瑛的話倒也沒有多失望,畢竟已經有南瓜紅薯土豆打底,他老人家如今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那就先提高普通稻種的畝產量罷。

  “無忌,這塊田地的稻谷若是畝產超過了五百斤,我莊子里的田地就交由你幫我種。”皇帝對張無忌說道。

  不想張無忌卻搖搖頭說道:“謝老爺好意,只小的須得到嶺南交趾一帶尋找優質稻種,不能只留在一處,那雜交水稻的種株大多都是在水稻的原產地。”

  那袁神農為了找到合適的稻種,幾乎走遍了長水稻的地方呢!他要做大乾的神農自然也得像他一般到處去尋稻種。

  皇帝沒想到這個小奴仆還會說出這般的話,看來竟是想要種出這雜交水稻呢!志氣倒也不小。

  “不錯,你若真能種出畝產超過一千斤的稻子,我賞你一把金鋤頭。”皇帝笑道。

  “謝老爺。”張無忌給皇帝行了一禮說道。

  “走,看看那水輪泵去。”皇帝對張曉瑛說道,進了這園子半日也沒看到正主,他都差點忘了來這園子是干啥來的了。

  大家順著田埂一路走到了水輪泵旁邊,因為那邊不缺水,水閘沒有打開,水輪泵沒在工作,可以看得很清楚。

  為了防止小朋友發生危險,放置水輪泵的圓井上蓋了木柵欄,護衛們搬開柵欄,又在張曉瑛指導下拉起水閘。

  皇帝看著這設計奇巧的水利設施,那水嘩嘩地仿佛流進了他的心里,剛剛他一路過來看到那水渠修整得甚是規整。

  “安平,這水壩可是用水泥修筑的?”皇帝問道。

  “正是,這圓筒也可用水泥筒替代。”張曉瑛答道。

  “此處為何修成這般?”皇帝指著張曉瑛預留給發電機的位置問道。

  張曉瑛一時很是為難,皇帝問了不能不答吧!可答了自己如今又沒解決卡脖子問題。

  “此處是給一個很特別的設備留下的。”張曉瑛答道。

  “那設備有何用處?”皇帝問道。

  不說不行了。

  “發電。”張曉瑛答道。

  “發癲?為何要發癲?”皇帝問道,這是什么怪異行徑?

  張曉瑛不知道皇帝聽成了什么,看他的表情應該不是什么好詞。

  “發電,發雷電那種電。”張曉瑛說道。

  皇帝一下子皺起眉頭:“為何要發雷電呢?”

  還不如發癲呢!這雷電可是會劈死人的!躲都不及呢!還發?

  “這個……”張曉瑛想說不是雷電,但其實就是雷電啊!只不過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而且也同樣危險。

  “這種電有大用處,很大很大的用處,比蒸汽機用處還要大。”張曉瑛只能這么說道。

  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電力的應用,所以電是必須有的,而且現在技術上又不是做不到。

  “雷電可是會劈死人的。”皇帝說道。

  雖說用處大,他也不信什么雷公電母,可拿這會傷人性命的東西來用總是有違天和。

  “這個雖然也是電,但可以通過防護措施把它的危險降到最低。”張曉瑛說道。

  “何種防護措施?”皇帝問道。

  他得仔細問清楚才行。

  “防護措施需要的材料還未做出來。”張曉瑛頓了一下又說道:“我已經請人幫我去收購原料了。”

  杜仲價格不低,提取杜仲膠成本就更高,而且張曉瑛沒有任何經驗,馬道長帶著他另外幾個徒弟也在潛心研究,暫時還沒拿出成品。

  實在不行,張曉瑛就想換一條路,先嘗試合成橡膠,雖然天然橡膠性能更好,但是合成橡膠成本低,運用更廣泛。

  但是合成橡膠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非常復雜,而且那些生產設備還需要天然橡膠制成的輸送履帶呢!

  所以發電這事就被卡得死死的。

  1秒:wap.dzxsw.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