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比一冷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走進不科學

  在徐云穿越來的后世。

  隨著時間的推移。

  很多有關原子彈研發的內部檔案資料都相繼解封,眾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都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老郭的悲壯犧牲,有陸光達沾染輻射的震撼事跡,還有在最艱難情況下基地上下一心共度難關的集體態度。

  而在這些故事里。

  愛情,這兩個字亦是占了不小的篇幅。

  這些有關愛情的故事有些是happyending,比如基地十七分廠的廠長夏敏和她的丈夫王立明。

  王立明雖然因為工作意外被迫截肢并且昏迷了很長時間,但他最后還是平安渡過了這一難。

  夫妻二人往后還在221基地生活了十多年,互相扶持雙雙渡過了百歲大關,直到2023年都健在人世。

  再比如王淦昌和他的妻子吳月琴,雖然彼此分別了好些時間,但此后卻一直相守到九十多歲,哪怕離世的時間也相距不遠。

  但還有有些愛情.就沒那么幸福了。

  例如最知名的陸光達和許鹿希,二人分別了二十八年,在相聚僅有一年之后,陸光達便在許鹿希的懷中逝世。

  而在基地的普通職工中,同樣有這一對苦命鴛鴦。

  也就是饒愛萍與常寧。

  這對小情侶沒啥文化,屬于那個時代很常見的職工家庭后代。

  二人自幼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原本都已經走到了訂婚的地步。

  不過面對國家的選調,常寧義無反顧的來到了221基地,成為了基地中普通但又不普通的一員。

  當然了。

  故事如果只到這里便沒了后續,那么它的悲劇色彩其實是沒那么濃的——這種情侶分離的情況古今中外都很常見。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

  就在常寧在基地工作了四年之后,饒愛萍也被選調到了基地。

  但她的工作單位不在五分廠,而在十七分廠。

  同時由于基地的保密規則,分廠之間的同志無論是上下班還是生活區都不相同,于是常寧和饒愛萍就在直線距離相隔不過兩公里的情況下,分隔了整整八年。

  這八年間二人都沒有成家,直到后來221基地搬到了綿陽九院,二人才在途中相遇。

結果這對苦命鴛鴦團聚了沒幾個月,常寧就在一次鍋爐房坍塌中去世了  饒愛萍因為難以忍受常寧離世的悲劇,在常寧去世后一年的四月份,與黃維的妻子蔡若曙一樣選擇了投河自盡。

  若非這個故事太過悲情,徐云也不可能對它印象深刻。

  所以在很早之前徐云便和李覺提過了這事兒,所以李覺的助理周材在拿到了職工調動的第一時間,便把饒愛萍安排到了五分廠。

  如此一來,這對小兩口就能相聚了。

  這也算是徐云在基地做的最后一件改變歷史的事兒,盡管這件事嚴格來說對世界格局影響不大甚至可以說壓根不會有啥影響,但圖個心安嘛。

  總而言之。

  在這場釋疑會開完后,整個基地便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

  221基地猶如1500米比賽中來到了最后一圈、聽到了沖刺鈴的運動員一般,開始鉚足了勁兒蒙頭狂奔。

濃縮鈾提煉ZAD接板  中子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項項已經完成了理論推導的核心零部件,先后順利出爐并且經過了驗收。

  對了。

  順帶一提。

  在這期間對岸似乎收到了什么風聲,還是忍不住派出了一架U2偵察機想要打探情況。

  軍列館藏品喜1。

  六個月后的某天上午。

  221基地。

  爆轟試驗場.也就是六分廠。

  此時此刻。

  李覺、陸光達、朱光亞、彭恒武、徐云.足足有二三十位基地領導聚集在了六分廠的空地上。

  作家也來了。

  或許是時間還沒到的緣故。

  眾人偶爾三三兩兩的聊上幾句天,不過他們的目光卻時不時的會往前方的一處建筑上瞟。

  過了大概幾分鐘吧。

  建筑內快步走出了兩道身影。

  其中一人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膚色蠟黃,年齡三十出頭四十不到的樣子。

  另一人留著個地中海發型、約莫五十左右,手上拿著一疊報告。

  二人赫然便是二分廠的副總工程師、炸藥項目一把手的王原,以及爆轟試驗場的負責人、六分廠廠長高元明。

  來到幾人身邊后,高元明將手中的報告翻開了一頁,對李覺和作家說道:

  “報告兩位首長,經過執行小組的三輪交叉校驗,冷爆模型已經檢查無誤,請首長做下一步指示!”

  作家聞言側了側身子,朝李覺做了個你的地盤你做主的眼神。

  李覺會意的點了點頭,思索片刻,對高元明說道:

  “元明同志,周圍的人員都撤離完畢了嗎?”

  高元明表情一肅,匯報道:

  “報告首長,周圍的職工、副業隊成員都已經撤離完畢,一些重要的實驗設備也都已經順利轉移了。”

  “另外李四光同志還親自勘察了試驗場地質結構,確認所有實驗條件均已就緒!”

  聽聞此言。

  坐在作家身邊的徐云忍不住看了眼遠處的一號試驗場所在,心中忍不住散發出了一絲感慨。

  如果說基地這十八處分廠哪處與他最有緣分,那么答案顯然便是眼前這座代號六分廠的爆轟試驗場。

  當初基地正是因為頭疼于爆轟試驗場修建的氣候條件,才會做出通過設備測量氣象參數的決定,從而讓他有了與基地接觸的機會。

  后來亦是為了能夠準確捕捉爆炸參數,徐云又拿出了與德國Hochtief公司交易線性震蕩檢測元件的想法,間接推動了靜電加速器的交易。

  接著便是現在。

  如今自己的任務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他又與爆轟試驗場產生了交集。

  同時今天過后,有關核武器的研發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完成,剩下的便是等待最終核爆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也算是一個閉環吧——自己與基地的交集自此而生,又自此而終。

至于今天徐云他們要做的事情,則是  一比一的原子彈冷爆!

  早先提及過。

  所謂冷爆,就是在不加入裂變或者聚變材料的前提下,試爆外觀與重量與原子彈相同,但是裝普通炸藥的炸彈。

  這種炸彈的威力雖然無法與標準原子彈相比,但卻能檢驗原子彈的結構是否存在問題。

用后世的例子解釋就是  在不裝系統的情況下進行開機檢測——只要能進入BIOS界面就代表電腦硬件沒問題了。

  至于系統也就是裂變材料的調試嘛.

  自然是在羅布泊那邊了,畢竟那種實驗是有輻射性的。

  過去這段時間陸光達和徐云沒少往羅布泊跑,一次次下來徐云的膚色都肉眼可見的黑了很多,擱非洲高低能當個千人部落的酋長。

  另外裂變材料的調試在濃縮鈾達到了足夠濃度后基本上沒啥難度,這玩意兒的核心主要在于提取技術。

  至于冷爆之所以會選擇在221基地,一來是因為場所在地下,只要混凝土足夠厚就可以阻擋火藥的沖擊。

  二來則是因為基地的一到三分廠負責的便是原子彈零部件的生產,這些零部件就地組裝實驗既便捷又不會泄密。

  這種做法就有點類似后世那些開在屠宰場附近的毛肚或者牛雜店,可以直接和廠商去拿貨。

  不過話說起來容易,冷爆實驗其實還是很復雜的。

  原因便在于成本。

  “各位首長,我們之前在二到五號場地進行過了上百次的實驗,具體數字是一百六十八次。”

  考慮到今天冷爆現場有些新來的領導,高元明便簡單對成本做了個解釋:

  “平均每次實驗的成本包括炸藥和零部件在內,均價是一千四百三十七塊五毛二。”

  “至于這次一比一冷爆的成本就比較高了,哪怕是沒有裂變材料,冷爆彈的造價也要114514元。”

  聽聞此言。

  有些首都來的領導的臉上頓時浮現出了一絲沉重。

  如今職工的平均工資不過25塊,首都作為國家中心待遇要高點兒,但首都那邊大多數職工的平均工資也就30到35左右。

  一次普通的冷爆實驗,就要消耗一位職工三年多的工資.

  當然了。

  這抹沉重只是轉瞬即逝,畢竟大家都很清楚,這是某種必須付出的代價。

  隨后作家轉頭看了眼李覺,李覺再次輕輕地點了點頭:

  “元明同志,既然冷爆模型沒有問題的話,那就準備開始冷爆實驗吧。”

  高元明聞言表情頓時一凝:

  “明白,首長們請隨我來吧。”

  隨后在高元明的引導下。

  眾人很快來到了一處開闊的涼棚內。

  此時此刻,涼棚處正擺著一座后世看起來很普通的設備工作臺:

  這座工作臺的外表涂著一層綠色的金屬漆殼,漆殼的不少部位已經烙印刻滿了歲月的印記,塵土和細碎的纖維摻雜在一起,形成了難以名狀的灰色顏色。

  工作臺正中間是一個淺淺的凹槽,凹槽里是一塊不怎么通透的屏幕,旁邊有一些按鈕和開關,陳舊的標識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屏幕邊上還豎直的排列著四個小指示燈,通電狀態下散發著紅色的光芒。

  “各位首長,這是咱們在德國的僑胞想辦法運回國的一座AXT43操作臺。”

  進入涼棚后,高元明走到了操作臺邊上,摸著操作臺的邊緣介紹道:

  “這座操作臺盡管是上代產品,但依舊屬于巴統名單中的禁運設備。”

  “那些僑胞廢了好大心思將它加入了廢舊物品名單,拆卸后在埃及、沙特和香江轉了三次手,方才順利運回了國內。”

  “要是沒有這套操作設備,咱們的原子彈不至于爆不了,但操作指示卻要變得很復雜。”

  李覺等人默然。

  這種撿破爛的做法兔子們其實也不是頭一次做了,后世提及這些事的時候通常會將操作過程描述的詼諧輕松,頗有些四兩撥千斤的味道,但實際上這些故事的背后,卻是難以言喻的兇險以及兔子們艱苦的工業奮斗史。

  隨后高元明來到了操作臺身邊,對一位三十歲左右、帶著金絲眼鏡的男子說道:

  “小陳,設備方面我已經檢查過了,你再校驗一遍無線電信號和線性檢測元件。”

  “如果沒問題的話,就等待首長的起爆指令吧。”

  也不知道是因為領導多還是任務過于關鍵,名叫小陳的男子看起來似乎有些緊張,只見他繃著臉檢測了一番數據,方才說道:

  “報告高工,無線電指令正常,系統導通正常,毀傷效應試驗設備正常!”

  高元明這才點了點。

  此時他們距離一號試驗場也就是爆心的距離大概有七百多米,這種距離其實是可以用線控引爆的。

  不過冷爆的目的便是為了最大程度模擬實際情況,因此冷爆指導小組討論過后還是決定使用無線電引爆進行實驗。

  畢竟原子彈試爆的那天,爆心距離安全區域最少都有三十公里以上,這種距離只能使用無線電引爆。

  至于700米和三十公里的區別.這倒不是什么大問題。

  畢竟無線電引爆有特定的波頻,羅布泊那邊又沒啥信號干擾,700米能成功的話三十公里自然也沒什么大問題。

  接著高元明等人又核驗了一遍冷爆場地的情況,確定冷爆不會對涼棚這邊帶來影響后方才走到了李覺和作家身邊:

  “首長,所有數據、設備、場地人員均以復驗完畢,實驗部申請下達冷爆彈起爆指令!”

  這一次李覺沒有說話了,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作家。

  作家環視了現場一圈,語氣堅定的說道:

  “既然如此,元明同志,開始冷爆實驗吧!”

  高元明頓時胸部一挺,到了聲是,隨后大步來到了操作臺邊緣:

  “小陳,開始吧!”

  小陳重重咽了口唾沫,整個人深吸一口氣,重重按下了面前的一個按鈕。

滴、滴、滴  一道有些尖銳的聲音緩緩從設備上響起,當年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碰撞而導致聲音有些失真的喇叭此時顯得有些刺耳。

  不過現場所有人卻魂若未覺一般,目光齊齊盯著不遠處的地面。

  那塊地面下七米的位置,便是一號實驗場。

  接著過了幾秒鐘。

一陣沉悶明顯但卻沒有造成任何危害的震動聲,驟然傳到了眾人腳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