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回 八公山上老君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宋演四人渡江后,騎快馬向西北行,曉行夜宿,第三日午后到達壽春城下。壽春乃淮南郡治,河湖環抱,北阻淮河,東有淝水,西有沘水、潁水,南有大湖,城北依八公山。此地控扼兩淮水陸要道,徐州兗州通往建鄴的陸路,皆交匯于此。

  戰國時,楚國遷都于此,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壽春乃吳國防守淮水重要一節。今歲以來,更是戰云密布,一觸即發。

  宋演等入城尋了一家邸店歇宿,洗去塵乏,飽餐后倒頭便睡。睡至二更左右,忽聞地上投石聲響,宋演與石亮同時驚起。

  石亮一躍下榻,開門四望動靜,但并未見人影。宋演撿起用白布包著的石塊,布上有字,上用黑炭書“朝拜老君廟”五字。

  他卻不知老君廟在何處,問過孫安富,方知壽春城北八公山上有老君廟,香火旺盛,年代久遠。當夜眾人安寢一晚,次日天明,宋演獨自一人出北門望八公山行去,留孫安富等采買貨物,準備口糧。

  八公山為淮南王劉安聚賢著書之所,淮南子即于此問世。據傳,豆腐這一美食,也誕生于此,為淮南王所創。

  此地群峰連綿,甘泉處處,東南麓有淮南王墓,西南麓有趙將廉頗墓。距壽春城僅數里。宋演問明老君廟所在,一路北行,過長生、沁月、珍珠等泉,經黑龍、白龍、石門三潭。登臨老君山頂。

  相傳此處為老子悟道修身之所,共有七十二泉。老子常移步山澗,駐足泉邊沉思悟道。如此十余載,終有一日開悟大道,羽化登仙。

  宋演見那老君廟立于危山之巔,紫殿金頂,峨峨壯觀,不由心生敬畏,誠意參拜。拜完老君,轉身忽見殿旁打坐諸人中,一位少年道士面容熟悉,仔細看去,竟是湯山墅所識李道長之徒陸華亭。

  陸華亭含笑望來,宋演微微頷首,徑自出殿離去。

  宋演出得老君廟,在山側尋了一個僻靜處俯瞰山色,北望淮水東去,江山壯闊,令人陶然沉醉。

  不一時,陸華亭亦出廟隨來,兩人見禮畢,陸華亭領宋演沿石階往后山行去。

  二人談笑漫步,下入老澗套中,此地為老子打坐之處,據說經年久坐,竟在山石上坐出一個石坑。泉水潺潺,溪谷沁涼,令人盡忘俗事,惟愿與此山此水融而為一。

  陸華亭立定,對宋演言道:“昌明兄,此次密使并非在下,而另有其人。陸英受家師之命,與昌明兄一道護送使者往北。今夜我等分頭渡淮,于鳳臺鎮會合。過了淮河,就是敵國,一切多加小心,切不可大意。”

  宋演疑道:“正使究竟是何家貴子?連小陸道長都能勞動,給他作護衛。朝中諸公怎么舍得自家兒孫來虜庭冒險?就算安坐京師,功名富貴不亦唾手可得矣!”

  陸華亭笑道:“此人并非朝中勛貴子弟。至于在下也并非太傅所遣,只是師父求了太傅,讓我隨行錘煉。”

  他知宋演心中疑慮,便繼續說道:“義興周氏累世豪門,從漢魏之世即出將入相。近三十年雖在朝為官者漸稀,但宗族興旺,義興郡半數田澤之利為周家所有。如今長宗陽羨大房掌控江淮私鹽業,江南江北各大小塢堡均與之有經營往來。

  “因而太傅請動了周家長宗公子,出使北漢聯結中原、冀州各地漢人豪宗堡聚,以期里應外合……而周家也不滿長居江湖,更望在廟堂有一席之地,是以各有所需。”

  宋演在京口,當然久知義興周氏之盛。周家富甲江南,佃客無數,豪奴如云,若聚私兵轉眼可得數萬,長久以來朝廷甚是忌憚。如今朝野合作,難說沒有和解聯合之意。

  宋演想到此處,對陸華亭道:“不管誰是主使,宋某之責便是護他平安歸來,其余之事,就不是我該操心的了。”

  陸華亭言道:“此行料想頗為艱難。一者,如今北漢國全境舉兵,各處關隘軍鎮戒備必嚴;二者,漢主近臣掌管大批密諜、鷹犬,以倒虎山元象宗為骨干,門內高手眾多,十余年來為漢國朝廷出力不小,但一直不為世人所知,就是因為他們行事隱秘,狠辣果斷,專在暗處做些追緝刺殺之事。

  “內侍趙整組建中書臺,刺探內外機密,糾察文武不軌,深得蒲剛親信。趙整雖頗為仁義忠直,從不誣構殘殺,但手下中書臺耳目極為靈光,我等久在敵境,未必能瞞過他。此外還有宰相陳景略當世大才,治國理政古來少有,深得內外敬服。欲要策反北方漢人,殊為不易。”

  宋演見他對自己知無不言,心下感激,又敬佩他年甫及冠,身在江南,早知天下之事,暗自贊嘆不已。想起那日湯山墅李道長與他的對話,方知所言非虛,陸華亭果真天縱英才,自己平生未遇。

  二人交談良久,約定當晚各自渡淮,天明之前鳳臺鎮會合。當下宋演辭別陸華亭自回客舍,告知孫安富三人今夜渡河,吃過午飯,各人略做休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