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十五回 姑蘇城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暮春時節,三吳之地草長鶯飛,百花齊放;春江水暖,山川如畫。陸英、朱琳琳二人從太湖登岸,先來到吳縣城西胥江地界,此處有一古鎮,名木瀆鎮。

  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蘇臺。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于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

  古鎮上吳郡朱氏家族在此繁衍,拱橋流水之間,小河石徑之旁,有大半宅院都為朱家子孫居住。

  陸英與朱琳琳在鎮中漫步,邊行邊買些麻餅、糖酥來吃。走到一處大宅前,見門口有一少年,面貌間雖還有稚氣,但長得身軀高大,孔武有力,一望可知自幼便習武強身。

  這少年手中握著數把小刀,正一把一把飛擲而出。在離他八九步遠的地方,有一人躺在門內長凳上,頭下枕著一方竹枕,腦袋旁邊有塊紙條。

  那些飛刀正扎在紙條之上,不偏不倚。盡管如此,躺著的人依舊嚇得汗如雨下,口中連連求饒。

  只聽那少年邊擲飛刀邊笑道:“舅舅,你千萬別動,若是動了,刀扎在頭上,可不怨我!”

  那“舅舅”顫抖著道:“齡石,舅舅知道你刀無虛發,武藝蓋世了……快停下吧,再下去要出人命啊!”

  陸英與朱琳琳聞言驚詫莫名,這一對甥舅當真胡鬧,若是少有偏差,豈不是血濺當場。陸英上前道:“這位公子,外鄉人有禮了。可否聽我一言?”

  那少年正是朱氏子弟,父祖皆為官,家世顯貴,平生浪蕩無行。其舅舅是淮南人,不敢惹他,只能由著他胡鬧。

  朱齡石聞言,轉身道:“你是干什么的?有何言對我說?”

  陸英笑道:“公子飛刀之技當真出神入化,在下佩服不已。但是以活人做靶,似乎沒有必要吧?何況這人還是令舅,若有所損傷,豈不使尊親悲痛,公子請三思。”

  朱齡石道:“怎么會有損傷?我朱齡石自幼習武,十八般兵器精熟無礙,這飛刀更是如臂使指,可謂萬無一失。我舅舅自愿陪我練刀,豈用你多管閑事?快些走開,不然小爺在你頭上也扎兩刀!”

  陸英又笑道:“朱公子,你盡管用力擲我,若是能傷我分毫,我立刻便走。”

  朱齡石一聽來了興致,今天碰到了硬茬,木瀆鎮上還有不怕死的。便打量他兩眼,笑道:“這可是你自己要挨刀的,扎幾個窟窿出來不能怪我!”

  陸英面色不變,笑意盈盈說道:“絕不怨你。”

  朱齡石見他如此淡定,心里不禁打鼓,難道這個道士深藏不露,還會什么妖術不成。但話已至此,管他是仙是妖,先給他兩刀再說。

  看他擺開架勢,叫一聲:“看刀!”話落手起,小刀激射而出,直刺陸英頭頂道巾。

  他心中存了一絲善意,并不愿傷他性命,先試探一刀,若是接不住,便打散他發髻,讓他知難而退便是。

  眼看飛刀已至身前三尺,陸英仍不言不動,朱琳琳正要伸手拉他。卻見陸英手中拂塵輕輕一揮,那刀竟被三千毛絲裹住,就懸停在陸英頭頂半尺處。往前動不了半分,也不往下落,好似那拂塵是一把鐵鉗,將飛刀正巧夾住。

  朱齡石驚咦一聲,屏息凝神力慣手臂,雙手接連擲出六把飛刀,兩把攻面部,兩把攻胸口,兩把攻腹部。

  他今日斗逢強敵,使出平生絕學,游隼三擊爪。那游隼捕獵之時,以十倍奔馬的速度俯沖直下,用利爪制敵,一擊不中,立刻扭動身體再出雙爪,直到將獵物控在爪下。

  陸英從容不迫,將拂塵唰地在胸前一揮,根根毛絲展開成一把扇子。朱齡石的飛刀碰到毛絲,哪怕是極薄弱處,竟也似蚊蟲落入蛛網,絲毫動彈不得。

  朱齡石大驚失色,啪地一抱拳,施禮道:“道長恕罪,請受齡石一拜!齡石不知天高地厚,在道長面前班門弄斧,請道長莫怪!若是不棄,還請收我為徒,教授弟子上等武藝。”說著就要雙膝跪地磕頭。

  陸英忙上前將他扶起,那些飛刀落了一地。

  陸英對他言道:“你要學武,我可教不了你,我只不過會一些旁門之術,不是戰陣征伐的萬人敵。看你體魄魁偉,氣質不俗,若是愿意,我介紹一位名師給你。你隨他習武,定能縱橫沙場,拜將封侯。”

  朱齡石微微失望,反問道:“道長不愿教我便罷了,何必用旁人搪塞于我?我朱齡石自幼拜了無數名師,馬上步戰,弓刀槍矛無一不通,何須再拜武夫為師?”

  陸英見他如此,也不強求,仍然笑道:“在下茅山道士陸英,字華亭,若到建鄴可來找我。山高水長,就此別過罷!”

  朱齡石也爽快,當即道:“道長好走,齡石拜辭。”

  陸英辭別了朱齡石,與朱琳琳繼續東行,不一時到了吳縣城外。吳縣又稱姑蘇,因姑蘇山得名,姑蘇山便是縣城西南木瀆鎮紫石山,因夫差建姑蘇臺又名姑蘇山。

  另有一說為,大禹治水之時,有名叫胥的臣子有功,封在吳地,因稱此處為姑胥,吳郡方言“胥”與“蘇”同,后便訛傳為姑蘇。

  二人到了護城河邊,見有一隊官差,簇擁著兩三輛犢車,停在河邊柳樹下,似乎在等待城中來人接迎。

  待到二人走近,忽聞犢車中有一人呼道:“朱小姐,你怎在這里?”

  朱琳琳驚訝看去,卻見乃是張家小姐張彤云。另一輛犢車之中坐的正是張玄之,他從車上下來,朗聲笑道:“華亭,朱小姐,不意竟在此地重逢!當真極巧!”

  陸英、朱琳琳急忙見禮,四人略敘別話。原來張玄之已求得吳郡太守之職,今日正好來赴任,張家父母早亡,張彤云便也隨之回到了故鄉。

  當日陸英二人隨張氏兄妹來到郡守府,就在府中暫住了下來。張氏在城中另有私邸,只是年久未歸,族中叔伯兄弟眾多,當擇日專程拜望。

  第二日,張氏兄妹回故宅會晤親朋,自免不了宴飲歡聚。陸英與朱琳琳便在姑蘇城中泛舟游玩,欣賞水鄉風光。

  第三日,張太守處理完公務,攜他三人同往城西虎丘山游覽,此山乃吳王闔閭墓葬之處。相傳闔閭在此山修建離宮,請孫武子在此操練宮女后妃,以驗證其領兵之才。孫武子斬了兩名不聽號令的寵姬,宮女立刻肅然遵令,動靜合規。

  闔閭以孫武子為帥,西破強楚入郢都,稱霸春秋。后來闔閭與越國征戰時受傷而亡,其子夫差將他葬在山中,鑿山為穴,灌水漫墓道,使后人無從入內。

  葬后三日有金精化白虎蹲踞其上,因改名虎丘山。

  山上有東西二佛寺,本是楊元琳、楊稚遠兄弟別墅,前些年舍宅為佛寺。張玄之領陸英、朱琳琳遍游山前山后,走到劍池之旁,張玄之道:

  “此處便是闔閭墓道入口了,二位看此池鑿巖開出,形似一把長劍,泉水日日涌出,積聚成水池。相傳夫差在劍池之下埋葬了扁諸、魚腸三千把寶劍。

  “左側‘劍池’二字,乃是逸少先生所書。再看這一片血紅色的山巖,平整如座,名曰千人坐。傳說當年夫差為了保守先王墓葬秘密,將修墓工匠上千人盡數誅殺于此,連山巖都染成了殷紅之色。”

  頓了一頓,轉身指著東側高臺道:“上面的石臺,便是當年孫武子操演吳國宮女之處,遙想先人,不免心馳神往。”

  陸英笑道:“玄之兄博聞強記,在下聽得如癡如醉。傳說干將莫邪二人擅長鑄劍,曾獻寶劍于吳王闔閭,不知那寶劍可在墓中?”

  張玄之笑道:“哈哈,此等民間志怪傳言,只可當一樂爾!欲知真假恐怕還得掘開墓室才能知曉。”

  陸英搖頭道:“不妥不妥,掘墳挖墓之事,非君子所為,看來你我與寶劍注定無緣啦!”

  張彤云掩口輕笑,朱琳琳調弄道:“你是個道士,又非儒家君子,掘墳挖墓恐怕也是敢的!”

  陸英佯怒道:“我雖不是儒生,難道不能做君子嗎!你沒聽到玄之兄說,下面有三千把寶劍,就算挖將出來,也必挑花了眼,還是算了吧。”

  幾人正在玩鬧間,卻聽山下傳來一聲呼喊,有一男子道:“朱小姐!……我找地你好苦!”氣喘吁吁間,跑上千人巖,正是王仲玠。

  朱琳琳暗啐一聲“晦氣”,轉頭走上孫武子臺,看也不愿看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