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14章 焦煤煉鋼法,工匠們的震驚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爺爺朱元璋

  夏末的陽光透過云層,斑駁地灑在冶鐵所外的空地上,朱雄英手持一塊焦黑的煤炭,在眾工匠和蔣瓛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解釋道:“這是焦煤,也就是煤炭經過高溫干餾后得到的產物,它的熱值比普通的煤炭要高很多,如果用它來作為熔爐的燃料,我有信心可以提高爐溫。”

  工匠們面面相覷,圣孫說的話他們前半句沒太聽懂,但是后半句聽懂了,不過他們從未聽說過煤炭燒完后還有這種用途,更別提實際應用了。

  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這位圣孫殿下是有些說法的,既然說了,那不妨信一信。

  實際上,焦煤是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一千度左右,經過干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制成的,也就是所謂的高溫煉焦不過這個過程不復雜,正常使用煤炭也有可能形成當然了,如果大量制取,肯定要通過炭化室,從常溫到三百度是煤的干燥脫氣,三百度到五百度是半焦形成,五百度到一千度就是焦煤形成了。

  朱雄英知道,要想讓這些工匠信服,光靠說是不夠的,必須付諸實踐,于是,他指示工匠們準備一個小型的爐子,打算親自試驗給他們看。

  工匠們搬來一個貌似煮飯鍋的小爐子,叫做“甑爐”,聽工匠說是用來煉白口鐵的,這種鐵通常都是用來做器具的次要部位。

  在工匠們的協助下,甑爐很快準備就緒,朱雄英親自將焦煤放入爐中,點燃火焰,隨著火焰的升騰,爐溫迅速上升,比平時使用普通煤炭時更加熾熱。

  當然不是有人用手摸了,而是里面的鐵礦石,明顯融化的比平常煉白口鐵還要快。

  不過,這種小小實驗雖然能夠證明焦煤對于提高爐溫有幫助,但可能是由于爐子太小且鼓風不足的原因,所以鐵礦石只融化成了鐵水,但并沒有融化成鋼水。

  受到鼓舞的工匠們準備進一步實驗,開始將大鑒爐熄火,然后等待冷卻后,將里面的煤炭和鐵礦石、鐵水、爐渣都清理出來,重新用焦煤鋪進去,然后開爐煉鐵。

  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以至于都到了下午才開始。

  陽光照射在樹梢上,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暈,躲在陰涼處等了好久的工匠們都圍在了煉鋼爐旁,他們的臉上雖然看不出什么,但雙眼中卻難掩期待,有不少人更是緊緊地抿著嘴唇顯得很緊張。

  隨著爐溫的逐漸升高,工匠們的臉上開始露出震驚的表情,從來都沒有人想過,焦煤蘊含著的力量竟然會比煤炭強這么多,焦煤使得煉鋼爐內的火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烈,爐火的顏色也變得更加深邃,仿佛蘊含著無窮的能量。

  其實,這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就像是人類科技的很多進步,原理說穿了都很簡單,可這么多年來,就是沒人捅破這層窗戶紙。

  隨著爐溫的持續升高,工匠們的震驚也越發強烈,他們開始興奮地交流著,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天哪,這溫度……”一位老工匠喃喃自語,他的眼睛緊緊盯著爐內翻滾的火焰,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俺從沒見過這么高的溫度!”另一位工匠也感嘆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敬畏。

  過了很久,煉鋼爐的爐門被鐵鉗子拽著緩緩打開,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工匠們卻不約而同地向前靠近,想要一睹即將出爐的鋼水。

  爐內的鋼水開始緩緩流動,發出耀眼的光芒,工匠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鋼水的每一個波紋,仿佛它們都在跳動著,就像是有生命一樣。

  “這焦煤太神了!”一位年輕的工匠激動地喊著。

  工匠們的震驚不僅僅是因為焦煤帶來的高溫,更因為它所帶來的可能性,他們都意識到有了這種燃燒能帶來更高溫度的能源,他們將能夠直接獲取鋼水。

  不要小看“直接獲取鋼水”這六個字的意義,對于重工業來說,這就是跨越式的進步,量產鐵和量產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意味著將為大明未來的冶鐵業發展開辟新的道路,這是前所未有的。

  朱雄英趁熱打鐵,繼續說道:“如果能夠大量使用焦煤來煉鋼,那么鋼材的質量和產量都將得到顯著提升。”

  工匠們紛紛點頭稱是,此時他們對朱雄英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用焦煤代替煤炭只是一個很小的改動,但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的,他們這些人在冶鐵所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也沒有發現焦煤的功效,如今圣孫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而后,朱雄英又大概提了一下專門弄高溫煉焦的炭化室的事情,就離開了冶鐵所。

  當夕陽的余暉灑滿三大殿的重檐廡殿頂,朱雄英踏著長長的宮廊,穩步而回。

  朱雄英步履雖穩,但心中卻是波瀾起伏,今天去冶鐵所的行程讓他對大明的建設有了更多的想法。

  穿過層層宮門,他終于來到了奉天殿,朱元璋還在埋頭批閱奏章,聽到他的腳步聲方才抬起頭來。

  朱雄英靜靜地等著,等著批完了奏章。

  “皇爺爺,孫兒今日巡視了京城周邊工部軍器局的冶鐵所,有些想法想與皇爺爺商議。”朱雄英躬身行禮后,開門見山地說。

  朱元璋把手中的奏章整理好,示意他繼續說。

  當聽到使用焦煤能夠獲得鋼水的時候,朱元璋的眼眸中也閃過了一絲驚訝,朱元璋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大明可是百戰艱辛才得以立國,因此朱元璋非常知兵更知道武器裝備對于軍隊的重要性,而無論是什么武器裝備,基礎材料都是最重要的,鋼不僅能夠用來打造甲胄、制造刀槍,還能給火銃和火炮制造炮管,鋼這個基礎材料的獲取進步了,幾乎就代表著武器裝備的全方位進步。

  “除了可以擴大規模設立鋼鐵廠,孫兒今日看到京城周邊地區,覺得還可以在那里建立水泥廠和瀝青廠。”朱雄英的聲音充滿自信,“這樣不僅可以為京城的建筑提供必要的材料,還能通過鋪路來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

  朱元璋微微皺眉,顯然在認真思考這個提議:“這兩個廠子,能有何用處?”

  “皇爺爺,水泥和瀝青都是鋪路的好材料。”

  朱雄英解釋道:“水泥可以用來建造更加堅固的房屋和城墻、堤壩,而瀝青則可以用來鋪設更加平整的道路,方便百姓出行。”

  水泥這個沒什么好說的,技術含量其實很低,最難攻克的技術難點無非就是兩個,第一個需要一千五百度以上高溫,這個通過焦煤的制取能夠一并解決,第二個則是原料,制作水泥的石灰石和黏土容易得到,但是與火山灰相似的輔料卻沒那么容易,現代工業體系下,可以用高爐生產的爐渣,這些都是工業副產品,廢物利用,所以成本低、來源廣泛,但是古代世界顯然沒有。

  不過不要緊,雖然大明沒有古羅馬那種火山灰作為天然水泥的材料,理論上硬造水泥的話成本很高,但是卻有時空蟲洞來輸入現代世界的技術,只要高爐弄出來,甚至不需要現代高爐,只要有近代鋼鐵工業的高爐,就足夠用了,這樣的話作為副產物,水泥的話,不僅造價低,而且可以說是要多少有多少。

  瀝青也同理,都是人類從很早時期就開始采用的了,只不過華夏因為地理條件和物產的原因,沒有去點這些科技點,而是更鐘愛夯土結構。

  考古研究發現,早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文明就已經開始應用天然瀝青,在生產兵器和工具時用瀝青作為裝飾品,為雕刻物添加顏色,還用來給圣殿浴池和水箱做防水,而瀝青是可以從松油和焦油中獲取的,只要稍加研究就能搞出來,只不過一開始產量可能比較有限,畢竟大明在這方面的資源還是不算特別得天獨厚。

  但不管怎樣,瀝青費點勁,但水泥先搞起來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且,水泥后續還能弄出混凝土來。

  當朱雄英解釋完了水泥和瀝青的獲取原理以及作用以后,朱元璋也有些期待。

  朱雄英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而且,孫兒認為,這兩個廠子的建立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工匠和工人前來,朝廷建立制度進行管理,也算是給工業開個好頭。”

  朱元璋聽后,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他深知自家的大孫不僅有著出色的才智,還有著過人的遠見,他點了點頭道:“大孫,你的想法很好,咱會派人幫你詳細規劃,讓戶部給你撥錢,務必把這兩個廠子建好。”

  “另外,廠子建好以后,先弄一批出來,這樣的話,也算是給大臣們打個樣。”

  朱雄英聽后,心中一喜,再次躬身行禮:“是!”

  “若是皇爺爺有興趣,到時候用水泥鋪一條路,再用石板路來對比;用鋼筋和水泥建一截城墻,再用包磚夯土城墻來對比。”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